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五階段修持心得(一)無分別,平等,平等
2017/02/08 17:40:54瀏覽173|回應0|推薦0

l   圓覺經云: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l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第七

爾時, 慈氏菩薩摩訶薩白 佛言:「 世尊!如是忍者既非究竟,云何名曰究竟忍耶?唯願如來分別解說。」爾時, 薄伽梵告 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真實忍者,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本性皆空,即此空性與一切法本性無二故,一切法性、空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以是當知,世間法即是空,空即是世間法,二法本性不相離故。如是忍者名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無相性,無相性即一切法,本性無二故。一切法性本無相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以是當知,一切法即無相,無相即一切法,二法本性不相離故。如是忍者名究竟忍. 「復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無願性,無願性即一切法性,本性無二故。無願性、一切法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是以當知,一切法即無願,無願即一切法,二法本性不相離故。如是忍者名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一切行性即無行性,此無行性與一切行性,本性無二故。一切行性無行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煩惱性即無煩惱性,無煩惱性則煩惱性,本性無二故。煩惱性、無煩惱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一切善性即不善性,不善性即一切善性,本性無二故。善性、不善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復次,以正智慧了出世法性即世間法性,世間法性即出世間法性,本性無二故。出世法性、世間法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無過失性即過失性,過失性即無過失性,本性無二故。無過失性,過失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復次,以正智慧了無漏法性即有漏法性,有漏法性即無漏法性,本性無二故。無漏法性、有漏法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復次,以正智慧了涅槃性即生死性,生死性即涅槃性,本性無二故。涅槃性、生死性正智本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佛告 慈氏:「如是真實究竟安忍,於一切法,非自非他、非有非無、非生非不生、非滅非不滅,獲此忍者名真究竟無生法忍,是名:安忍波羅蜜多。」

因為透過多年修持真言的薰習,並經過圓覺經的教導及進入第五階段”大悲大心陀羅尼的修持,及生命情境的經歷,讓末學終於多少體悟到何謂無分別觀法無我,同時更能體悟聖嚴法師所提倡的心六倫運動的深義:  古時儒家所講的五倫,是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舊社會中,似已夠用,到現代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五倫的涵蓋面已經不夠,所以法鼓山推動的「心倫理」運動,包括「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和「族群倫理」等六倫。而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六倫」的數倫之中,扮演不只一種而是多元的角色。不論我們扮演什麼角色,都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我們是為了守分盡責做奉獻,而不是為了爭取;在自求自利的同時,要尊重關心他人。所以,一味的貪求爭取不是倫理,服務奉獻才是倫理的價值。這在「六倫的任何一倫」,我們的觀念都是一樣(聖嚴法師說心六倫>>「心六倫」的主體與價值)

在世間倫理裡修證無分別心的知見與體悟,對末學的生活觀照中有著莫大的幫助應用在人際互動中,觀照自心是否因分別而產生我執,消弭我執,就願意在人際互動中包容、體諒與理解,減少自心與境的分別與對立,這是培養慈悲與智慧的方便法。

末學合十感恩!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ura38&aid=9137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