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9 11:09:21瀏覽1948|回應1|推薦41 | |
感謝電小二推薦: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大三巴坊聖保祿」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美食|部落客帶路 ------------------------------------------------------- 「大三巴」之名因何而來? 據說來自「聖保祿」的葡萄牙文(de São Paulo)音譯,聖保祿教堂又是澳門最大的教堂,所以就有了「大三巴」這個稱號。 大三巴牌坊的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教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也是澳門的地標建築和「澳門八景」之一。 聖保祿教堂原來是附屬於聖保祿學院的大教堂。聖保祿學院於1594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設文法學部、人文學部、倫理神學部等。從這所學院培養出來的傳教士,除到中國、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之外,還到日本等地傳教。 教堂創建於1580年,其後分別在1595及1601年兩度失火,1602年由卡爾洛.斯皮諾拉神父負責設計重建,1637至1640年間才完全竣工。1835年,一場大火又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68級石階道。教堂後部遺址於1837至1854年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地。由於教堂殘存的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註1),本地人就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 從網路上擷取的大三巴牌坊與聖保祿學院的照片可以概固略想像教堂當年的樣貌。大三巴牌坊高27公尺、寬23.5公尺、石壁厚2.7公尺,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自第3層起可分9格。(參:維基百科)
第一層: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註2),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根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蒙召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信徒。中央有6根混合式壁柱,柱間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慧之樹及一隻七頭龍,其上有一聖母,側有中文「聖母踏龍頭」字樣。右邊對稱位置上是生命之泉及一艘西式帆船,上有海星聖母。外側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最外側牆身是帶有兩條圓頂的方尖柱,左邊是鴿子及開啟的門;右邊是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門閉鎖,意即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的獅子形滴水裝置。 第四層:由10根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七朵玫瑰花裝飾,中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銅製耶穌會聖人,這些銅像是澳門早年製炮工廠的出品。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根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上寫有拉丁語「MATER DEI」(意為天主之母)。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IHS」的浮雕圖案。 牌坊前耶穌會紀念廣場台階上,以及牌坊周圍人群擁塞,只得在人群空檔拍了張台前右側的男人與女人銅雕,就跟著人潮一階階的上到牌坊。牌坊後面原來是聖保祿教堂大殿所在,如今只剩一塊空地和週邊的解說牌。原來的主祭壇下方後來成為傳教士的墓地。這座地下墓室經過整理並開放供遊客瞻仰。 據說這座墓室最早可能供奉的是聖保祿學院的創建人范禮安神父。此外在牆上北面的箱匣中安放了許多教徒和平民的遺骸。牆壁兩側的聖匣中則安放了日未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骸。 巡禮至此,看看時間已過了五點半,天色逐漸暗了下來。趁著天黑之前趕忙加緊腳步往山上進發,在那制高點上看看聖保祿砲台,或許還可以從高處眺望澳門市區黃昏的景色呢! 從牌坊出來,順著台階往小山丘上前進,首先看到是一尊利瑪竇的銅像。 利瑪竇何許人也? 他是義大利籍的傳教士,1577年奉派來遠東傳教,遠航經過印度,於1582年8月7日扺達澳門,在這裡學中文、研讀中國典籍,之後,於1601年抵達北京,明神宗特准居留京師。他曾撰「天主寶義」,又和徐光啟等合譯「幾何原本」,並將四書五經譯成拉丁文,將儒家文化推介到歐洲。不僅是西學東漸的第一人,更開啟了東學西漸的大門。1610年5月11日病逝,獲賜葬北京。澳門民政總署為紀念這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逝世400週年,在耶穌會協助下,於2010年8月7日立了這尊銅像。 繼續往山丘上前進,大炮台山上石造城牆圍成的堡壘式建築就是大砲台了。大炮台山原名柿山,葡人在山上修建炮台後改稱大炮台山。 佔地約二千平方公尺、名為聖保祿砲台的大砲台建於明天啟年間(1617至1626年間)。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與其他炮台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炮火防衛網。1623年至1740年間,還是城防司令和澳門總督的住所所在。 砲台大門朝南,入口為火藥庫;上層中央是一座三層高的塔樓(已不存在);旁邊另有四排房子,為總督及官兵的營房,宿舍兩側有台階與下層入口處相連。炮台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據說軍需庫儲備足以應付長達兩年所需。 砲台山上城堡石牆周圍布置了許多火砲,從這些火砲砲位及射角推斷,其涵蓋範圍除幾達整個澳門市區外,東邊和南邊海岸線應也在射控範圍之內。據說這是當年為了防禦入侵的荷蘭人而設。 夜色逐漸籠罩大砲台山,市區大樓的燈火、霓虹燈光也一一開始為自己所在的大樓作著行銷廣告。我們還得搭車趕回氹仔,只好在夜色中摸索著下山。再次走過的大三巴牌坊也已經亮起燈光,燈光中的牌坊更有另一番風味。再走回議事亭前地,聖誕樹、街頭燈光、彩飾、街頭藝人更是在這裡散發著耶誕節即將來臨的喜訊。 在黃枝記和義順牛奶用過晚餐和甜點,走回新麗華酒店,搭上接駁車,越過大橋,重回到威尼斯人酒店。一天下來,腳腿還真些酸呢!
足跡: 仁慈堂 → 玫瑰堂(板樟堂、聖物寶庫) → 賣草地街 → 大三巴街 → 耶穌會紀念廣場 → 大三巴牌坊 → 大砲台 → 玫瑰堂 → 議事亭前地
註1:有關中國式牌坊,可參閱本部落格文章「忠孝節義棠樾坊」介紹: 忠孝節義棠樾坊-->>註2:何謂「山花」,請參閱本部落格文章「仁慈大樓玫瑰堂」附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