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斜之間比薩塔(2之2)
2011/01/26 09:31:15瀏覽904|回應0|推薦31

自由落體,這個耳熟能詳的伽利略物理課題據說就是在比薩斜塔誕生的。1564年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托斯卡納(Tuscany)比薩(Pisa)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的伽利略,在1574年,全家遷居到佛羅倫斯,在瓦朗布羅薩(Vallombrosa)的一座古老的修院(Jesuit Monastery)學校接受教育。大約在15801581年,他進入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學習醫學。雖然大學的課程與伽利略的興趣不合,卻為他提供了接觸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知識的機會。據說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斯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加利略的最後一位學生維維安尼 (Vincenzo Viviani),在1654年寫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書中記載了這段過程,他說:「伽利略從比薩斜塔拋下鉛球以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是錯的。」但伽利略、比薩大學和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關於這次實驗的記載。對於伽利略是否在比薩斜塔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歷史上一直存在著支持和反對兩種不同的看法。

來到比薩斜塔的遊人們最愛做的一件事是什麼?不錯,就是用盡各種法子想將斜塔扶正。只見許多人從不同角度,或跨出箭步,手臂上伸,或手臂前伸向後拉。個個都以為自己是海克力斯大力士嗎?如果斜塔真被推正了,往後還有人來嗎?比薩的經濟又要靠什麼維持呢?

所以,還是就讓它繼續歪斜著站吧!

鐘樓,本來該是教堂的附屬建築,但在這兒,這座配角成了主角,大了許多的第一主角大教堂和第二主角洗禮堂卻成了配角。所以,有時候有點兒「不正常」,反而可以大大的出名呢!

比薩大教堂應該算是一座出色的建築,是一棟用白雲石建成的建築物。建於1063年,大教堂的建築師是Buscheto Pisano。其建築風格是具東西融匯風格特色的「比薩-羅馬式」(Pisan Romanesque),以東方建築為本,輔以西式建築的裝飾花紋。教堂的建築經費來自西西里島上巴奈爾莫(Palermo)城中一座舊教堂地下掘出的寶藏。1118年,教堂工程初步完成時,教宗哲立西歐二世(GelasioⅡ,1118-1119)曾專程前來祝福。1461年完成圓形屋頂。

 

 

 

 

 

大教堂入口的四扇門,其中一扇是Bonanno設計,獻給St. Ranieri,門上有數十幅雕刻,既有拜占庭風格,也有義大利中世紀的藝術特徵。大教堂正面是拱形屋頂,白色石柱上色彩斑斕的裝飾,明暗交替的花邊,以及菱形圖案,見證了17世紀政治和貿易上向外擴張,在建築藝術帶來東方色彩。又由於比薩人以伽利略為榮,大教堂內有一座從高高的天花板吊下名為「伽利略燈」的蠟燭燈台。

大教堂的正前方有一座洗禮堂,洗禮堂的外觀分為三層,最下層是密閉式拱廊,也就是所謂的「假拱廊」;中層的拱廊較小且與牆壁分離成立體狀,這與教堂正面的建築手法相同,不過每兩座小圓拱的上方都有片鏤空雕刻三角楣飾,這是典型的托斯卡納哥德風格;最上層則開窗並飾以三角拱。

接著就是位在奇蹟廣場北側,由白色大理石圍成的長方形墓室建築。據說墓室中的比薩人,是葬在1277年由喬凡尼迪西蒙內(Giovanni di Simone)隨十字軍東征時,由比薩船隊從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巴勒斯坦Calvary山帶回來的泥土上,所以這座巨大的墓室被稱為「聖地」。墓室外牆以連續淺浮雕假拱廊形式表現,主要入口的上方則是喬凡尼比薩諾雕刻學派的哥德式尖塔小神龕。據說內部中庭的四周,被開著哥德式三葉鏤空雕花的連續長窗式迴廊包圍,迴廊內有為數眾多的羅馬時代及早期基督教的墓碑,牆上則有保存狀況並不良好的系列壁畫,其主題當然不脫「死神的勝利」、「最後的審判」、「地獄」等。

袋鼠一族,總是趕、趕、趕的,來了比薩,還有下一個去處要「趕」,所以囉,除了「趕著」進了大教堂瀏覽一會兒之外,斜塔、洗禮堂、墓園等所在,就只有「到此一遊」了。斜塔啊!斜塔,就請繼續斜斜的站著吧,雖然著實吃力,但為了比薩的經濟發展,也就勉為其難囉!

貝殼廣場西恩納(2之1)-->>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