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27 20:16:27瀏覽563|回應0|推薦19 | |
初冬清晨經常霧溼窗檯,蓋著熱烘烘的水鳥羽毛被,暴露在外的臉龐承受空氣的朦朧。陽光透窗而入,如絲潤蠶紗。 要套上羊毛襪才敢踏進浴室的米黃雲石地板,「脚」通常是一日清晨的温度計。 母親節時小兒子買了一堆洗澡用品給我,我很吃驚他那來那麼多錢? 他說:「媽媽,每天我只用一半零用錢,總共存了五個禮拜。」 第二個兒子 ,是上帝給我最貼心的禮物,從一生出來就是。我常想,以後嫁給他的女孩應該很幸福吧? 星期日只要他先起床就會去弄早餐,然後端到床邊來給我,第一次這樣做時,他才十歲,不知那學來的? 每次在街上我買東西給他時,他會說:「那哥哥呢?我們也幫他選一份」。但哥哥從來都把他「忘記」。 十歲時有次踢足球被跘倒,一個大孩子踩上他的手臂,送去急診,照片子後看見肩膀骨頭裂了。被醫院包成斷臂俠,回家後;第二天哥哥玩電腦玩得忘神還命令他去倒果汁、準備三明治端過去書房「侍候」,這個笨蛋也樂意遵從,用那隻沒受傷的小手四處「張羅」著。 我是個懶惰的媽,有了第二個孩子神經更大條,經常是他們提醒我這個別忘,那個該如何。 小兒子有天對我說:「媽媽,妳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我同學的媽媽都沒有這樣。」我非常訝異,不知道他們同學的媽媽是怎麼對待孩子? 「為什麼你覺得他們的媽媽對他們不好?」其實我覺得兒子同學的媽媽比我關心孩子多很多。 「他們的媽咪都要小朋友聽她的,妳都願意聽我的,妳比她們好」。 原來如此。 送孩子上學後我開始收拾屋子。準備月底區公所派出半年一次收大型垃圾的車子時將平時不收的廢棄物搬走。 當我把一個繁忙的早晨卸下之後,我為自己泡一杯大陸朋友送的碧蘿春,長得像被曬乾的苔蘚一樣的毛絨茶葉在熱水中舒張開來。 小院子裡幾盆蘭花都結苞了。從秋末就一直想施肥,每天由廚房的窗口向外望時總是如此對自己說。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直到花苞都出來了....。 對那幾盆蘭花忽然心生歉意。好像奶水都沒準備好嬰兒就被生出來了一樣。 我的生活內容常像一堆由超市買回却一直沒經過分類的什物,雜亂堆在房裏屋外。擁有過多,却常感缺乏。 我總是找不到最需要的東西,總是見不著最想念的人。 生命模糊却無路可出,我甚至没有一面屬於自己的鏡子,我的容貌必須藉由他者來描述,然而我又何以能夠從他人的描述拼湊出自己的容貌? 假設有一百個人以一百種方式描述我的容貌,結果會不會像印象派或立體派畫作一樣,輪廓模糊、形體疏離。 再想想,到底那一個存在為實?那一個存在為虛? 我常在空蕩蕩的屋子裡像遊魂般走動著,電話時而響起,有時我毋寧喃喃自語, 也不想伸手去接一個不想與其說話的對象打來聒絮不休的電話。 傳教的、信佛的、論政治、談愛情、發某人勞騷、向我這種無關緊要的人告狀來的人....。 「我不知道妳對我的這些話到底明瞭多少?」那是對我滔滔不絕的人最常說的話。 其實對方並不在意我真懂多少。他們滿足於向我陳述那些約定俗成的所謂「真理」。 人們常自以為是的,以為對「他者」及「世界」有充足認識,就能操控,及感化別人,並從中確立優越的自我價值。 我一向是個唯唯諾諾的人、這種型像使我擁有意想不到的好人緣。什麼時候開始,我已內化了中年人沈默的狡滑? 我因此一直過著安然定居的生活,並且很久很久沒有看見和聽到令人精神振奮的新事物了。 常常逃離人群強力凝視的我,事實上努力地抗拒人際關係裡意圖強暴我意識的「他者」。我是別人的「他者」,我以世俗觀點把自己變成「他者」。即使是「我」在觀看,事實上也是「他者」在向我回眸。 我是我所不是,我不是我所是..... 卸下晨光之後的窗口,我的形象尚未修改完成.......。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