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07 09:53:15瀏覽876|回應3|推薦18 | |
當我讀完「達文西的祕碼」後,我抬眼望向黑夜盡處....無窮的蒼宇... 我彷彿看到一個神祕朦朧的臉龐正在星光燦亮的夜空中靜靜地微笑著....。 很久沒有如此「入迷」地閱讀一本小說了。 達文西的祕碼從一開始就被那位在小說中被描述成祕教教主的巴黎羅浮宮館長;藏在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中、也藏在他孫女兒蘇菲的名字裡,(philosophos)「 哲學」原義是愛智(philia是愛好,sophia是智慧)。 「蘇菲」是從,sophia這個字來的,它原是希臘人Herodotus(ca 6thB.C.)用來定義「哲學」的字源。蘇格拉底(Socrates470~399B.C.)正式將哲學定義為追求智慧。 到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B.C. )則從形上學的觀點定義哲學是探討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原理原則。 (這一段Dan Brown並沒有在書裡挑明了說)。 這本書引發了很多爭議,它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書中引用文獻資料的虛虛實實。基本上,我不認為「讀小說」必須用唸歷史教科書或宗教考古學的態度。(當然,批評家和讀者們有用這種方式讀的自由)。 但我主張小說家是領有虛構執照的。在歷史脈絡上大力發揮幻想和建構創意,讓作品更精采更引人入勝,是小說家的權利,也是讀者的福氣。 上帝(在此專指透過宗教所認識的)是因為「人」而存在?或是人為了「服侍」上帝而存在? 整個文藝復興之後的歷史都在為這個價值體系的建構爭論不休。我無意在此探討這個問題。 那些真正了解「信仰」的人,都明白經書上寫的故事只是「隱喻」,宗教信仰大都建立在那些我們想像中是真實的,卻無法証明的事情。 隱喻能幫助我們的心靈去處理那些無法處理的事情,但當我們開始完全相信自己對隱喻的理解,並堅執強施於他人時,麻煩就出現了。 即使讀一本小說,讀者可以選擇很形而下地去探索「史實」與「物件」間相互指涉的關係。 但也可以去領略作者想進一步透露的訊息。 其實,滿足我們心靈的是神祕感和好奇心,非聖杯本身,「達文西的祕碼」是工具,不是目的。 「達文西的秘碼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關鍵在於得到密碼的人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解開它。 它不在蒙娜麗莎的微笑裡、不在羅絲林禮拜堂、不在聖許畢斯教堂、不在羅孚宮.... 如果,我們不能迴返於關注我們靈魂深處的奧祕,谦卑地体会人所掌握的「真象」其实只是「部份」而非「整体」那麼所有人類所追求和建構的信仰和文明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不管是以「正教」自居,或「邪教」避世 這一切的殺戮和爭奪、財富和權勢最終只是一個謊言和虛幻.....。 我想這才是Den Brown在達文西的祕碼中所要傳遞出來的智慧和訊息。 我是從這種角度去解讀這本書的。請多指教!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