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經的戰爭與愛情-輕聲細語劃破黑暗
2024/08/12 15:34:50瀏覽60|回應0|推薦0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當年台灣民歌時代,我記得每隔大約兩週或一月會出版一本弦,很小的Size,小到可以放在手掌翻閱,收集那段期間的民歌,只有簡譜,露天上偶而會看到,弦與詩經當然難以對比,不過它們都是欲言又止的文字,乾淨無比的聲音。

詩經是西漢才有的名字,原來叫做詩三百,因為共三百零五篇,成為詩經,儒家的六經之一,「經」這個字賦予了詩經予以嚴肅的解讀,教化的任務,其實詩經就只是西周時代北方的民歌,是老百姓之間為抒發情感而傳唱的歌詞。所以詩經的原始內容來自民間,經由政府有意採集,孔子大手一揮,成了詩三百。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多少名句成語來自詩經之愛情

詩經當然是文學的,分類上有風雅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對一般人來說,只要知道風雅頌賦比興就好,它是中文的第一部純文學作品,雖然非常小品,小到做為歌詞,反而更適合只有破碎時間的現代人閱讀、想像。雖然詩經與現代相距太久,久到很多文字早已失去或忘了原有意義,還好的是也有不少名句,詩經就是中文的第一部成語字典,包括萬壽無彊、鳯凰于飛、天作之合、遇人不淑、小心翼翼、憂心仲仲、載沈載浮、逃之夭夭,原文是桃花的桃、他山之石、碩大無朋、進退維谷、不可救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夙夜匪懈等,這些成語之所以到現在仍普遍存在你我心中,需要時脫口而出,就是文化的共同記憶,因為我們都在講中文寫中文讀中文。

愛情是古今中文所有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詩經主題包羅萬象,很難想像經由孔子的手,還會留下愛情相關的歌詞,其實都很含蓄,簡直意在言外,甚至不著痕跡到可以讓漢儒們另做解釋。

如詩經的第一首: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音:性)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音:冒)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這首《周南.關睢》有不少名句及成語,睢鳩是水鳥,䧳鳥雄鳥成對生活,以成對的睢鳩象徵男女間的戀愛。「窈窕淑女」四個字更是不需解釋,流傳千古形容美女的最佳成語,整首歌詞就是一個有情男看到河邊美女,在水上又彈琴又打鼓,總是發出聲音,目的是吸引美女目光,回去後是醒時想著她,夢裡也想著她,單相思的腦袋都是春藥。每個人年輕時應該都有類似經驗,青春就是時時熱情迸發,隨手都可以寫下美文佳句,尤其在春情蕩漾時。

再來是《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音:基)。

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音: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

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也是名句成語的有名出處,整首歌的目標是那位伊人,是對著伊人的唱詞,「伊」是你的意思,所以伊人不一定是女生,但伊人兩個字千百年來已經被賦予美人的形象,其實蒹葭整首歌到底是不是對美女的表白,比關睢更模糊,可能是情歌,也可能是訪賢求才,也因為語意不清,後人才能各取所需無限想像。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蒹葭就是蘆葦,早晨的露水白茫茫,一層水氣或多或少凝結在蘆葦上,可能是秋天,我的她在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我來來回回又左又右向上遊向下遊地徘徊尋覓,她又遠又近地一會在水中央,一會又在沙洲上,伊人何在呢?

其實蒹葭是秦風中的異類,秦風一共十首歌詞,除了蒹葭外,都是慷慨悲歌,只有蒹葭特別抒情,秦人尚武,私鬥成風,在春秋時代甚至被東方諸國視為戎狄,秦孝公說:「諸侯卑秦,丑莫大焉」,或許蒹葭是秦人以邊陲的眼光,望向東方的心情。偏偏寫得飄緲,霧裡似有若無,難以企及的求索,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急切又遍尋無著的心情,剛好正中千千萬萬個你我的人生際遇。

詩經還有其他講述愛情的歌詞,只不過都有些冷僻字,如《鄭風.女曰雞鳴》講夫妻的日常生活、《王風.采葛》講思念情人,一日不見如三月如三秋如三歳;《邶風.靜女》講男女約會時,女生故意躲起來捉弄另一半;《周南.漢廣》講男生單相思,無法親近意中人,這首歌詞也有水,隔著大江無法到達心上人所在的彼岸。蒹葭及關睢也有水,都是在水上唱出的歌詞,好像在詩經年代,大江大河不知阻隔了多少曠男怨女。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其實真正講愛情的歌詞在詩裡佔比不高,且極度含蓄,孔子說: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重點是「邪」,解釋範圍可大可小,小到做為讀者,要感受作者的正面用意,大到告訴為政者,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因為不可有邪心,聖人的警告帶動後人正經八百地研究到底什麼是「邪」,到了朱熹時代,愛情詩都視為邪了。儒者們都小心翼翼地告誡後人,讀詩經不要唸歪想歪了。

其實沒那麼嚴肅,詩經做為老百姓表達喜怒哀樂的發洩,又能歪到哪裡去呢?我只想背負著人生閱歷,帶著感同身受的眼光,欣賞在那個古早時代,表達男女情愛的言語是那麼忸怩不安,那麼小心呵護,這是輕聲細語劃破黑暗的第一道陽光,若你有初戀的話,就是那種感覺。

初民版的南北戰爭

戰爭也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因為有動態,有哀傷,有不幸,有悲慘,中外皆然,詩經有不少戰場、徭役、車馬的敘述。

以地理方位來說,西周時代的中央政府需要南北作戰,北方是玁狁,也就是後來的匈奴,南方是南蠻或淮夷。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如《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歳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共六章48句,以上16句是采薇頭尾兩章的內容,一開始說在採摘薇菜的季節,整日想著回家,但家在何處呢?如今已無處可去,無家可歸,都是因為玁狁入侵所致。最後是回想我出征時,正是楊柳茂盛之時,今天踏上歸鄉路,已是冰雪交加,路途是如此遙遠,又冷又餓,有誰知道我的悲慘境遇呢!也就是出征軍人與北方異族玁狁作戰之後,回鄉路上的感慨,想像一下,或許是在白色冰雪中行軍,為了暖和身子,隨口大聲唱出來的悲傷。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采薇最有名的是最後八句,譜上現代作曲唱出來,依然動人,配上舞蹈更有效果,Youtube找得到。「昔我往矣」也是成語,也是我曾買過的楊牧的一本書名。

再來是《小雅.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車彭彭,旂旐(音:其兆)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出車也是六章48句,大意是說我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必須駕著兵車,前往荒野戰場,國家正在多難之際,為了準時到達,我催促車夫加緊準備。天子命令南仲將軍,前往朔方築城,人員兵車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發了,我們將跟著赫赫有名的南仲將軍,打敗玁狁。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出車前半段是駕兵車的人,即將跟著南仲出征的意興風發信心滿滿,到了後半段仍是戰爭過後,出征將士思鄉回家的描寫。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

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就是戰士在回憶剛出征時,農作物黍稷剛開花,今天踏上歸途已是雪中天,道路泥濘難行,國家多難之際,沒有時間多休息,何嘗不想回家呢?恐怕又會有出征的命令。

一會出征,一會回家,再來又因戰事繁忙,沒有時間休息,隨時都在待命狀態。出車的最後是凱旋而歸: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醜,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在春天的時候,黃鸝鳥在枝頭唱歌,農事正忙時,傳來捉住敵人首領的消息,大軍即將凱歸,威名在外的南仲將軍,終於平定了北方玁狁此次亂事。

以上是寫與玁狁或北方游牧民族的戰爭,大多是寫憂患意識之下,無論做為戰士或軍官,都要盡一己之力。整體是面對生死存亡表現出來的急迫與緊張,凱旋的描述也很平淡,沒有喜悅,就是在春天農忙時回來了。

再看對東南或南方打仗的《大雅.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遊,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音:於)。

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匪安匪舒,淮夷來歸。

江漢湯湯(音:商),武夫洸洸。

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這是霸氣無處不在的字句,大意是說江水漢水流個不停,一眼望去盡是出征將士,兵車立起旌旗,他們正在征伐淮夷的路上,氣勢威武,經過四方征戰,大獲全勝,四方蠻夷已平,國家從此安定,天子亦可安心了。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江漢也是六章48句,一開始就是「伐」,對南方是征伐、討伐,以王者之姿,教訓南方不聽話的淮夷,就是那個時代未開化的蠻族或原住民,江漢的其他內容是討伐之後,天子派召穆公前往南方丈量土地,制訂政策,範圍達南海邊,不過這個「南海」肯定不是今天的南海。還有四方諸國臣服於中央,稱頌天子的英明睿智。

再看《大雅.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一開始是說天子在朝中點兵,任命南仲為大元帥,皇父為大師,大師可能也是元帥,整備天子的六軍,出征南方,保護南方的國家。在第二段指明此次戰事目標是徐州,以下是進軍過程: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

王舒保作,匪紹匪遊。

徐方繹騷,震驚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進厥虎臣,闞(音:看)如虓(音:消)虎。

鋪放淮濆,仍執醜虜。

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軍隊聲勢浩大,由天子領軍,行軍過程有如雷霆乍響,徐州知道消息,開始騷動不安。戰鬥過程中,天子冷靜地展現他的威武,指揮猛虎般的武將進攻,在淮河邊聚集軍力,俘獲大量敵軍,最終使此地成為王師征服的地方。

王旅嘽嘽(音:貪),如飛如翰。

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緜緜翼翼。

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徐方既同。

天子之功,四方既平。

徐方來庭,徐方不回。

王曰還歸。

王師軍士眾多,行動迅速,好似大江大河來勢洶洶,敵人難以揣測王師實力,最終順利征服徐國。天子親征立了大功,徐方自此來朝中晉見天子,再也不敢違抗中央政令,天子於是下令班師。

所以江漢與常武是分別征討淮夷及徐州的歌詞,內容都是王師所到之處,無不臣服,是君臨天下,是王者來此;面對北方的玁狁就不是如此了,是完全不同的口氣。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E6Z4qR

自古以來,由北向南本來就是一路向南的霸氣與欺凌,兩個北伐成功的王朝都是短命,朱元璋北伐成功定都南京,53年後明成祖遷都北京。民國17年的北伐,只是象徵性的統一,南京做為中華民國首都也只有38年。

再者由北向南的欺凌也有地理位置的證據,日本的北方四島一直與俄羅斯糾纏不清,面對戰鬥民族,日本也沒輒,但向南,各種理由覇佔琉球,再到釣魚台。再往南,兩岸中國的十段線或九段線,都把國境之南劃到了曾母暗沙,那一條海洋中的虛線,也是突兀又霸道地由北向南,左右國家看了也不爽。

回到詩經,在初民時代,或許所有情緒都是在歌詞中唱過,這也是文字第一次被有系統地記錄下來,但詩經真的很小品,它可以輕輕撩撥你我,卻難以有大鼓般的震撼,畢竟它是劃破黑暗的第一道陽光,由黑暗到白晝,只要一絲絲光線就足以見到光明,這道光明引發後更多層次的表現,如楚辭、漢賦。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isc8030&aid=18090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