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季底作帳
2024/03/25 07:39:37瀏覽755|回應0|推薦2

財經新聞常看到季底作帳,可以分成兩件事來看,

一是季底,再是作帳,季底就是每年3,6,9,12月月底,

作帳就是美化帳面,在特定時間點美化帳面,

主角是推出基金產品的投信公司,帳面就是在基金網頁的

最新績效或報酬率,有沒有覺得每次看基金的績效,

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每支都那麼優秀,

後來想通了,不優秀的都下市了,

或者用技術手段美化了,形成才會被你我看到的優秀。

基金成份股可以看什麼?

如果看以台股為內容的基金的話,近三年應該

都有很好的績效,季底作帳的意思就是在接近

季末時拉抬股價,創造績效,拉抬的過程當然

不會明著發消息,都是媒體記者的猜測或事後諸葛,

因為季底作帳的現象的確存在,但那一支股票的大漲

是因為季底作帳,就不那麼明確了,而所謂投信公司

喜歡操作的股票,一般認為是中小型股,但到底是誰呢?

圖1以一年報酬率遞減排序的國內股票一般型

若以一年報酬率遞減排序,第一名是

日盛MIT主流基金84.89%

再是路博通台灣5G股票基金84.15%

再是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基金79.48%

前十名都在70%以上,因為過去一年台股大漲,

若由2023年初加權指數14199算起至20000點是上漲40%,

之所以能夠大幅打敗大盤,是因為選股:

圖2日盛MIT主流基金的持股

日盛MIT主流基金的持股內容有九成是

台股的泛電子股,若看前十大現在及一年前的差異:

圖3日盛MIT主流基金在投顧公會公佈的每月十大

每一檔基金在投顧公會網站都可以查到前十大的每月變化,

以日盛MIT主流為例,前十大保留的有

台積電及世芯-KY群聯是在2023/10進入前十大,

11及12月不在前十大,1月是第五名,

2月成為第一,而群聯股價在2023年最低點是

8月的360,目前來到680左右。群聯也是報酬率排名

前幾大愛持有的個股,總共有45基金持有群聯,

最多的是統一奔騰基金的1127張,佔比4.5%

這支基金的報酬率在科技類排名第一:

圖4科技類基金排名

繞來繞去都是科技類,最近一個月電子股開始修正,若只看科技類基金最近一個月的話,

圖5科技類基近月排名

統一奔騰是-1.15%掉到第五名,第一名的

台中銀數位時代基金近一月有11.07%,近一年有64.82%,

相當優秀,看它的持股明細:

圖6台中銀數位時代基金的持股

台中銀數位時代基金的持股特色上櫃多,達到55.28%

超過一半,第二名的景順科技基金上櫃股的比例是26.56%

更突顯台中銀數位時代基金是夠特別的,

這只能說明一個現象,就是最近修正較多的是上市電子股,

不代表這些上櫃多的基金,永遠可以在逆境中保持優秀。

圖7群聯的法人持股

再以群聯來說,若只計2024/1/1-3/15

外資買超9657張,投信買超398張,

自營商賣超201張,到3/15,外資持股比是50.1%,

投信是6.4%,自營商是2%,還是外資買的多,

新聞都說投信愛操作中小型股,群聯股本20億,

算是中型公司,這只是一支個股的情況,

群聯股價在3/7左右反轉向下,是因為3/8群聯

公佈2023年業績,EPS是18.48,比2022年的27.71退步許多,

但若由營收來看,群聯2024/1及2月

營收都不錯,還是有機會向上的。

圖8群聯股價

以上只是由報酬率最高的一檔基金,尋找其中一支

大幅增加持股所做的分析,至少群聯的作帳行情

可能還會有,3/8因為公佈去年年報而小凸鎚,

或許只許只是暫時拉回。

基金成份股的限制

基金最新持股都是上個月的資料,投信每天在

台股市場的買入及賣出,不會立即更新在

各基金官網的持股明細,所以季底作帳到底要做哪些個股?

做為散戶,至少無法只看兩三個網頁的

公開資料就看得出來,每天公佈的投信買賣超更是

很難與季底作帳連結起來,所以不要相信所謂跟著

季底作帳去賺錢這樣的廣告。

共同基金有個規定就是一檔個股佔基金總市值不得超過10%

也不能超過該個股總股數的10%

所以發行股數太小的股票,可能每天只有數十張成交的股票,

就不會碰了。若要作帳,必定不是接近10%的個股,

或者賣出接近10%的個股,要作誰呢?

當然各有各的盤算。ETF就沒有限制了,

因為ETF是被動式基金,它的持股是依循連結指數的設計,

但若看指數的官網,至多只有持股內容,

沒有各單一個股持股比例。

所以季底作帳是現象,沒有精確統計,所有公開資料

都沒有指向季底作帳的指標或標籤,

純粹是投信業內行之多年的習慣。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isc8030&aid=18043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