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淮陰侯列傳──2(續)
2009/07/01 19:00:10瀏覽4231|回應1|推薦5

史記.淮陰侯列傳──2(續)

出背水陣:出,指出井陘口。背水陣:背水列陣,使士兵前臨大敵,後無退路而拼死作戰。面對著趙軍,背向著河水,排開了陣勢。因此只有進路,沒有退路。漢韓信即以此陣擊潰趙軍。陳:同「陣」,打仗時的戰鬥佇列。ㄇㄧㄢˊ(帛+系)蔓水,發源於山西省壽陽縣東,東流入河北省井陘縣南,然後流入滹沱河。正義:蔓水,一名阜將,一名回星,自并州流入井陘界,即信背水陣陷之死地,即此水也。

平旦:天剛亮,天亮的時候。=平明、天亮、黎明。古人根據天色把夜半以後分為雞鳴、昧旦、平旦三階段;昧旦指天將亮而未亮的時間。

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建,指打起大旗,敲起大鼓。鼓行,擊著鼓向前行進。

趙開壁擊之:正義:鑊州鹿泉縣,即六國時趙壁也。

走水上軍:趕快退到水邊的陣地上。

開入之:打開陣勢,讓韓信所帶的人馬進入陣地。

○復疾戰:此三字疑衍。

○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兵士都拼了死命作戰,不允許戰敗。如果戰敗,就沒有退路了。殊死戰,一決生死的戰鬥。殊死:竭盡死力。=決死。  

共候趙空壁逐利:都等候著趙軍全體出營,追逐漢軍,形式十分順利。逐利:追奪戰利品。

○立漢赤幟二千:插上漢軍的兩千面紅旗。

○而大驚:而,與「乃」同,作「始」解。

○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趙軍以為漢軍把趙王手下的將領們都擒獲了。

遁走:潛逃、逃走。

○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趙國的將領雖然把逃兵捉來斬首,仍不能禁止士兵們潰散奔跑。

○泜水上:,河川名。索隱:(集解)徐廣音遲ㄔˊ。劉氏音脂(ㄓ)。即滍河。源出河南省南陽魯陽堯山,東經襄城、定陵進入汝。今稱為「沙河」。

【翻譯】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瞭解到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鬥佇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濛濛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死奮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原文】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

  諸將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釋】

○毋殺廣武君:不准殺害李左軍。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有人能活捉李左軍的給以千金的獎賞。購:懸賞(徵求)。說文解字:「購,以財有所求也。」

○東鄉坐西鄉對:韓信請李左軍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和李左軍對答,以尊師之禮對待李左軍。【按】禮:古者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師東鄉坐,弟子西鄉。

諸將效首虜:諸將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呈獻給韓信。效:呈獻,貢獻。首虜:首級和俘虜。索隱.如淳曰:「效,致也。」鄭玄注禮:「效猶呈見也。」

○畢賀:畢,皆也。賀,慶祝。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行軍佈陣應該右面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後面臨水。語見《孫子.行軍篇》:「丘陵堤防,必處其陽面而背之。」倍,背靠、背向、背著。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必須把(軍隊)士兵置之死地(危窘之境),就沒有其他選擇,(士兵才能奮勇作戰)只有拼死戰鬥,死中求生而獲勝(然後可以絕處逢生,獲得勝利)。死地,必死之地。陷之死地而後生: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置之死地而後生。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況且我並沒有能得到平素受我訓練而聽我調度的將士。素:一向,平素,素常。拊循:撫慰,慰撫,順從。引申為受過訓練,聽從指揮(而服從調度)。士大夫:軍中的將士。舊時軍職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將士。

○驅市人而戰之:當時流行成語。指揮烏合之眾作戰。市人,市民,猶言街上的人,指烏合之眾。

○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把軍隊安排在絕地,使每個人都自動地作戰,否則是無法取勝的。非,除非……不。

○今予之生地皆走:現在如果把這些將士安置在有生路的地點,他們就都逃走了。予,猶「置」。走,逃走、逃跑。

○寧尚可得而用之乎:怎麼還能夠任用他們作戰呢?


【翻譯】

    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於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佈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我等並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原文】

  於是信問廣武君曰:「僕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問曰:「僕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願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韓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


【注釋】
僕:供人使喚的工役或車夫。引申為自謙之詞。自我謙稱。

何若:即若何,如何。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諺語)戰敗的將領,沒有資格談勇敢。敗軍之將,指戰敗的將領。

○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亡國之臣,是不配考慮長治久安之計的。亡國:國家滅亡。圖存:謀求生存,謀劃國家生存大計。

以上兩句為當時流行俗語。

權:權衡。引申為計議。

百里奚:字井伯,或稱為「百里傒」。原為春秋虞國人,生卒年不詳。晉滅虞後,百里奚被晉所俘,作為陪嫁臣,隨秦穆公夫人入秦,逃走後被楚國人在宛地捉住,秦繆公素知其賢名,以五張黑公羊皮贖之,並授以大夫之職,故亦稱為「五羖大夫」。「授之國政」,秦穆公遂霸。見史記˙卷五《秦本紀》。

○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並非百里奚在虞國時很愚蠢,到了秦國就變的很聰明,而是由於秦國採用、聽取他的意見,虞國不採用、聽取他的意見。

○亦已為禽矣:也已經被你擒住了。

○故信得侍耳:謙詞。正由於你的意見未被採用,你才被俘虜,我才能有機會陪侍你談話。

○固問:堅決地向李左車請問。

委心歸計:傾心聽從你的計策。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的人對問題雖然深思熟慮,偶爾也會失誤出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愚人的各種考慮中,必有一點值得採納的。=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愚者千慮,或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以上四句為當時流行俗語。又見於晏子春秋雜篇下。「智、愚」相對,「得、失」相對。謙詞。李左車以愚者自居,言自己的意見容或有一絲一毫可取之處。

○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即使是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狂夫,狂妄無知的人。漢書˙卷四十九˙錯傳:「傳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

○愚忠:愚憨剛直的忠心,多為臣子盡忠的謙詞。←→狡詐。 

○鄗下:鄗邑以下。ㄏㄠˋ,地名。通「鎬」。春秋時晉邑。故城約在今河北省柏鄉縣北。

○百戰百勝:每戰必勝。比喻善戰。=百戰不殆、每戰必勝、戰無不勝、所向無敵←→每戰皆北、屢戰屢敗、一敗塗地、一敗如水。 

○不終朝:不到一個早晨的時間。終朝:從天明到吃早餐的這段期間。=整天、終日。

○名聞海內:聲名著聞於全世界。 

○威震天下:聲望威名為天下人所敬畏。=威振天下。

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十分恐懼,所以到處都是停止耕作,只圖眼前享受,吃穿好一些,側著耳朵聽候你出兵消息的人(靜靜地聽憑命運的安排)。輟耕釋耒:放下農具,停止耕作。輟耕:停止耕作。釋耒,放下農具。耒,ㄌㄟˇ古代木製耕具上的曲柄。需用手推耕的犁。指代農具。褕衣甘食:華服美食,苟偷一時的安樂。褕衣:1.古時王后、諸侯夫人所穿畫有雉羽為飾的衣服。2.盛裝。褕:ㄩˊ美,華美的。傾耳:側耳。表示十分專心的聽著。待命,等候上級(你)的命令。

○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倦弊之兵,疲憊勞乏的軍隊。頓,屯兵、駐紮、停滯、停頓。通「屯」。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堅城,堅固的城池。

○欲戰恐久力不能拔:要想戰吧,恐怕日子拖得太久,沒有攻下它來的力量。

情見勢屈:事實顯露而力已衰竭。情,指軍情。見,同「現」,顯露、出現。=情見力屈、情見勢竭。

○曠日糧竭:日子耽擱得愈長,糧餉就要吃光了。

○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比較弱的燕國既不肯降服,齊國也就拒絕我軍,堅守國境,自己圖強了。距,同「拒」。

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燕、齊兩國同韓信相持而不下,在這種情勢之下,劉邦、項羽的勝負比重,還是分不出來的。相持不下:彼此堅決對立,不肯退讓。◎你們兩個再這樣相持不下,對誰也沒好處。相持:彼此堅決對立,互不相讓。=對峙、堅持、僵持、周旋、爭持。

○竊以為亦過矣:李左車說:我私心以為你的打算(指韓信攻燕伐齊的計畫)是錯了。

○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不用自己的短處去攻擊別人的長處,而是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的短處。

○何由:走哪條路呢?

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現在為你打算:不如卸下武裝,放下武器,安定趙國,存恤趙國的遺民。案甲休兵:放下鎧甲和兵器,停止作戰。甲:鎧甲。兵:武器。=按甲休兵、按甲寢兵。

○牛酒日至:每次送牛和酒去做為犒賞。

以饗士大夫醳兵:用牛肉去宴饗將士,用酒食慰勞、犒賞士兵。饗:宴請。醳:ㄧˋ,醉酒。賞賜酒食。

北首燕路:把軍隊向著北方,彷彿要到燕國去的樣子。北首:北向。李善˙注:「廣雅曰:『首,向也。』」首:向,向著。◎孔融˙論盛孝章書:「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南背國門,北首山園。」

○辯士:能說善道的人。韓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辯人。

○奉咫尺之書:送一封信過去。咫尺:形容距離很近。咫:八寸為咫。◎近在咫尺。

暴其所長於燕:把我軍的優勢告知燕國,以顯示威力。

諠言者:指辯士。諠:音ㄒㄩㄢ,嘈雜、吵鬧。通「喧」。 

從風而服:聽到消息就降服了。

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到了彼時,即使多麼有智謀的人也不知如何替齊國出主意了。

○先聲後實:先虛後實。作戰時先以聲勢壓倒敵人,然後再以實力交戰。先聲:領先振揚自己的聲勢。聲,虛張聲勢。=後實先聲。

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發,派遣。上「使」,使者。下「使」,出使。從風而靡:順著風就倒下來。意謂:燕國聽到消息立即投降。

【翻譯】

    於是韓信問廣武君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麼辦才能成功呢?」廣武君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大夫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麼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並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於國君任用不任用他,採納不採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採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採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韓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採用,但我願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在鄗城之下戰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沒有不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日子,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等待死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如果將軍發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麼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韓信說:「雖然如此,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而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麼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後採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韓信說:「好。」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重要詞語補充】

○暗度陳倉:漢人韓信登壇拜將後,將出兵攻打項羽,表面上公開派人修築棧道,暗中卻由陳倉出兵,進而平定三秦。典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比喻出其不意、從旁突擊的戰略或暗中進行的活動。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比喻以明顯、不相干的行動吸引對方的注意,而私下採取其他行動,達成目的。

○乘勝逐北:趁著勝利時攻擊潰散敗逃的敵軍。戰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乘勝追擊:趁著勝利時追逐攻擊潰敗的敵方。他們乘勝追擊,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無力還擊。

○樵蘇不ㄘㄨㄢˋ雖有薪草,卻無糧食可炊。形容清貧的生活。

深溝高壘:挖深壕溝,築高壘壁。比喻防禦堅固。=深溝高壁、深溝堅壁、深溝堅壘、深塹高壘。

○詐謀奇計:詭詐,出人意料之外的計謀。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必須把(軍隊)士兵置之死地(危窘之境),就沒有其他選擇,(士兵才能奮勇作戰)只有拼死戰鬥,死中求生而獲勝(然後可以絕處逢生,獲得勝利)。死地,必死之地。陷之死地而後生: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置之死地而後生。

○死地求生:在絕境中求生存。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的人對問題雖然深思熟慮,偶爾也會失誤出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愚人的各種考慮中,必有一點值得採納的。=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愚者千慮,或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百戰百勝:每戰必勝。比喻善戰。=百戰不殆、每戰必勝、戰無不勝、所向無敵←→每戰皆北、屢戰屢敗、一敗塗地、一敗如水。

○名聞海內:聲名著聞於全世界。

○威震天下:聲望威名為天下人所敬畏。=威振天下。

○輟耕釋耒:放下農具,停止耕作。

○輟耕壟上:漢代陳涉少時與人傭耕,有一次在壟上停止耕耘,悵恨良久,而有「苟富貴,無相忘」之嘆。後多以比喻不甘被埋沒,心中躍躍思動的意思。見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

○褕衣甘食:華服美食,苟偷一時的安樂。

○甘食褕衣:比喻貪圖食物、衣著的美好。

○傾耳注目:側著耳朵靜聽,集中眼力細看。形容心神專注、敬畏服從的樣子。=傾耳拭目。

○傾耳拭目:側著耳朵靜聽,擦亮眼睛細看。形容心神專注、敬畏服從的樣子。=傾耳注目。

○拭目傾耳:擦亮眼睛看、偏側耳朵聽。比喻殷切期待。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

○堅城深池:堅固的城牆,淵深的護城河。形容防禦堅固。=高城深池。

○攻無堅城:只要進攻,沒有一座攻不破的城。指攻無不克、百戰百勝。

○相持不下:彼此堅決對立,不肯退讓。◎你們兩個再這樣相持不下,對誰也沒好處。相持:彼此堅決對立,互不相讓。對峙、堅持、僵持、周旋、爭持。

○案甲休兵:放下鎧甲和兵器,停止作戰。甲:鎧甲。兵:武器。=按甲休兵、按甲寢兵。

○近在咫尺:形容距離很近。八寸為咫ㄓˇ,十寸為尺。←→天涯地角、關山迢遞。

○相去咫尺:彼此的距離很短。宋˙洪邁˙夷堅丙志˙卷十二˙饒氏婦:「遂有物語于空中,與人酬酢往來。聞人聚聲,輒能和,……相去咫尺,而莫見其形貌。」

○天涯咫尺:相距雖近,卻無緣相見,就像在遙遠的天邊一樣。群音類選˙諸腔類˙卷四˙訪友記又賽槐陰分別:「衷腸事,無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絕,對面還愁,天涯咫尺。」=咫尺天涯、咫尺千里。 

○咫尺天涯:形容相距雖近,卻無緣相見,如同相隔千里。元˙關漢卿˙新水令˙王驄絲鞚套:「馬頭咫尺天涯遠,易去難相見。」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捨不得處?」=天涯咫尺、咫尺千里。

○咫尺千里:形容畫幅雖小,卻包含著廣大深遠的景象。唐˙釋彥悰˙後畫錄˙宋展子虔:「尤善樓閣人馬,亦長遠近山川,咫尺千里。」清史稿˙卷五○四˙藝術傳三˙王翬傳:「繪南巡圖,集海內能手,逡巡莫敢下筆,翬口講指授,咫尺千里,令眾分繪而總其成。」亦比喻距離雖近,卻如相隔千里。唐˙魚玄機˙隔漢江寄子安詩:「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每回憶六七年中,咫尺千里,輒惘然如失。」=天涯咫尺、咫尺天涯。

○咫尺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

○咫尺山河:形容距離雖近,卻不能相見,如同山河阻隔,相距遙遠。◎他倆兒相愛情深,卻不能相見,咫尺山河,令人感慨。

○咫尺萬里:形容畫幅雖小,而能包含廣闊深遠的景象。語本南史˙卷四十四˙齊武帝諸子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亦比喻距離雖近,卻不能相見,如同暌隔萬里。

○先聲後實:先虛後實。作戰時先以聲勢壓倒敵人,然後再以實力交戰聲:領先振揚自己的聲勢。聲,虛張聲勢。後實先聲。

○後實先聲:作戰時先以巨大的聲勢挫弱敵軍的士氣,後再實戰。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運長擊短,後實先聲,增壘威敵,減灶潛兵。」=先聲後實 

○先聲奪人: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勞,且未定也,伐諸?」後比喻搶先以聲勢壓倒別人。◎敵我兩方實力相當,我們不妨來個先聲奪人,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從風而靡: 1.比喻折服於強勢或德望。2.比喻因德望崇高而使人信服。3.比喻因沒有獨立的主張而隨風傾倒。

○從風:1.隨風。2.比喻附和者的迅速。靡:草隨風倒。引申為降服。

○天下從風:形容全部人民的歸順和信任。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

○靡然從風:紛紛學習、追隨而成一種風氣。=靡然向風、靡然鄉風。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3094238

 回應文章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史書
2009/07/01 20:12

我很喜歡讀史記 以前大學有修過

裡面講的故事都可以做為我們的治事典範

謝謝分享

水羚祝福

度凡(ku0315ku) 於 2009-07-02 00:12 回覆:

感謝您的到訪與留言,喜歡讀史記的話,還有以下篇章可供參考:

史記 伯夷列傳第一

史記 伯夷列傳第一 (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