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淮陰侯列傳──2
2009/07/01 18:51:12瀏覽3463|回應0|推薦4

史記.淮陰侯列傳──2 無法完整閱讀時請點此處連結!

【題解】(因文長分為4次發表)  漢初三傑之一

  本篇節選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本大段寫韓信涉西河,虜魏王,下井陘,定齊趙,連破魏、趙、燕等國的事蹟,戰功甚大,戰術甚奇。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韓信聽從廣武君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

  漢高祖二年(西元前205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反叛的魏王豹。韓信設計,一方面在黃河西岸的臨晉集結大量船隻吸引迷惑魏王豹軍之主力,一方面從上游夏陽渡河奇襲安邑,突然出現在魏軍背後,大破魏軍,俘獲魏王豹,取得了勝利,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隨後,漢王又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卓越而奇特的軍事才能體現在幾次重大的戰役上。一是井陘之戰。為了攻打趙國,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必須突破井陘口。他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並傳令今日破趙會餐。仗還沒打就預料必勝。他不僅具體佈置騎兵的行動計畫,連敵軍「空壁逐我」也肯定無疑,難怪將士們都不相信。接著他又派出萬人的先鋒隊,「出,背水陣」。顯然萬人的先鋒隊伍,背水佈陣是不合常規的,是違反兵書戰策的,所以連敵軍也「望而大笑」。隨後豎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然而兩軍相接,趙軍果然傾巢出動,攻擊韓信的軍隊;韓信詐敗,拋旗棄鼓,等到他的騎兵乘虛衝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赤幟後,韓信率眾拼死反撲,迫使趙軍想退回營壘,「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誠如韓信所說:「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這正是韓信知己知彼,據實靈活地運用戰策的結果,足見其胸中韜略之一斑了。

  打敗趙軍後,韓信下令要活捉成安君手下的謀士廣武君,並親自給他解開繩索,以老師之禮待他,向他請教攻伐燕國和齊國的情況。廣武君受韓信感動,為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上策是在此按兵不動,一方面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並犒勞將士。另一方面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然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也會聞風而降服。韓信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淮陰侯列傳(二)

【原文】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注釋】

○舉兵:進軍、發兵。
漢王舉兵東出陳倉:正義:漢王從關北出岐州陳倉縣。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正義:出函谷關。定三秦:西元前206年,劉邦用韓信計,暗渡陳倉,打敗雍王章邯,入咸陽,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

關:函谷關。

○收魏、河南:收:收服。魏,指魏王豹。河南,指河南王申陽。

○韓、殷王皆降:韓王,指鄭昌,為項羽所封,至此降漢。殷王為司馬卬,為漢所俘虜。

○合齊、趙共擊楚:齊,指齊王田榮。趙,指趙王歇及陳餘。是時皆叛楚從漢。

○收兵:收擊潰卒。滎陽,ㄒㄧㄥˊ ㄧㄤˊ位於河南省開封市之西,黃河南岸。農產豐富。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因此楚國軍隊始終不能西進。

【翻譯】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前205),漢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打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原文】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漢王使酈生說豹,不下。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王盛兵蒲阪,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注釋】
○敗卻彭城:自彭城敗退。正義:兵敗散彭城而撤退。卻:退,退卻。

○謁歸視親疾:謁歸,告假回家。視親疾,探視魏豹母親的病。

○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魏豹斷絕漢軍的退路,背叛劉邦。絕,斷絕交通、通路。河關:索隱:謂今蒲津關。一說:又名臨晉關。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西。

○漢王使酈生說豹,不下:酈生,即酈食其。說:規勸。不下,不能說服魏豹投降。【按】魏豹彭越列傳:漢王聞魏豹反,方東憂楚,未及擊,謂酈生曰:「緩頰往說魏豹,能下之,吾以萬戶封若。」酈生說豹。豹謝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耳。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復見也。」

魏王盛兵蒲阪:魏豹把重兵駐紮在蒲阪。蒲阪,故城在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西的虞都鎮。

○塞臨晉:與「絕河關」同義。塞,堵塞。索隱:塞音先得反。臨晉,縣名,同州東朝邑界,在河西岸,對舊關也。

○信乃益為疑兵:益,增加。疑兵,聲東擊西的戰術。

○陳船欲度臨晉:排列船隻在臨晉關,好像要在那裡渡河東放,這就是疑兵。度,同「渡」。

○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預先埋伏的士兵卻從上游夏陽地方,用木桶偷偷地渡河。……不用船而用木桶,正欲保密,不使敵人注意。夏陽,故城在今陝西省韓城縣南。

○木罌缻:木製盆甕,相當於木桶。集解:徐廣曰:「缻,一作『缶』。」服虔曰:「以木押縛罌缻ㄈㄡˇ以渡。」韋昭曰:「以木為器如罌缻,以渡軍。無船,且尚密也。」正義:按:韓信詐陳列船艘於臨晉,欲渡河,即此從夏陽木押罌缻渡軍,襲安邑。

○襲安邑:襲,偷偷佔領。安邑,故城在今山西省安逸縣東北。正義:安邑故城在絳州夏縣東北十五里。

○信遂虜豹:索隱:按:劉氏云:「夏陽舊無船,豹不備之,而防臨晉耳。今安邑被襲,故豹遂降也。」

○河東郡:正義:今安邑縣故城。

○與信俱:與韓信一同去。

○趙、代:趙,指代王歇。代,指陳餘。趙、代實為一體。
○禽夏說閼與:禽:同「擒」。捉,捕捉。索隱:司馬彪郡國志上黨沾縣有閼與聚。閼與,音ㄩˋ ㄩˇ地名。戰國時韓邑,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北。說音ㄩㄝˋ。正義:閼與聚城在潞州銅殭縣西北二十里。集解:徐廣曰:「音余。」案:李奇曰:「夏說,代相也」。

○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劉邦對韓信一直有戒心,經常控制或收取他的兵權。韓信破代,獲勝之後,劉邦又用攻楚的藉口,把兵力調走。收,調走。精兵,詣,距,同「拒」。

【翻譯】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漢王派酈生遊說魏豹,沒有成功。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隊駐紮在蒲阪,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隱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製的盆甕浮水渡河,偷襲安邑。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在閼與生擒了夏說。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原文】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注釋】
東下井陘擊趙:井陘,音ㄐㄧㄥˇ ㄒㄧㄥˊ,縣名。位於河北省石門市之西,太行山之東。正義:井陘:故關在并州石艾縣東十八里,即井陘口。

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成安君,陳餘的封號。且襲之,將要來攻取趙國。

廣武君李左車:廣武君,趙之謀臣李左車的封號。

涉西河:涉:渡。西河,指夏揚北邊的龍門河,在今陜西省大荔縣境內。

新喋血閼與閼與地方新有戰事,殺人極多,人從血泊中踐踏而過。喋血,形容激戰而流血很多。喋,「蹀」之假借字,音ㄉㄧㄝˊ,踐屨、踐踏。案:陳湯傳:「喋血萬里之外」,如淳云:「殺人血流滂沱也。」

○議欲下趙:商議打算攻下趙國。

○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韓信等趁著戰勝的餘威,離開國都,向遠地用兵。軍隊的銳氣是不可抵擋的。

○千里餽糧士有饑色:從千里以外運送糧餉來供給士兵食用,是非常困難的,士兵自不免有挨餓的危險。

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承上二句而言。既然糧食缺乏,只靠臨時打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不可能經常吃飽的。樵蘇:採薪與取草。集解:漢書音義曰:「樵,取薪也。蘇,取草也。」樵:指打柴、砍柴。蘇:指打草、割草。爨:燒火做飯。宿飽,經常吃飽。

方軌:兩車並行。極寫井道路之狹窄。

○騎不得成列:馬隊也無法排成行列。

○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承上文而言。謂路窄人多,勢必單行魚貫進行,走上幾百里路,糧食勢必落在隊伍後面。

假:借。

○從間道絕其輜重:間道:音ㄐㄧㄢˋ ㄉㄠˋ,隱蔽小道,捷徑。亦作「閒道」、「閒路」。輜重,音ㄗㄓㄨㄥˋ,軍需物資,此指糧草。軍事上指跟隨作戰部隊行動,並對作戰部隊提供後勤補給、後送、保養等勤務支援的必要人員、裝備與車輛。泛指一切的軍需品,包刮武器、糧草、器材等在內。

深溝高壘:挖深壕溝,築高壘壁。比喻防禦堅固。

○堅營:堅守陣地。

○野無所掠:野外連一點可掠搶的東西都沒有。

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用不到十天,就可以把韓信、張耳殺死。兩將,指韓信、張耳。致:送到。戲下:將帥的部下。戲,音ㄏㄨㄟ,軍中用以指揮的大旗。通「麾」。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不然的話,你一定被她們兩人所擒。

○儒者也:猶言「書生」,有迂腐不知通變之意。

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常稱,常說。義兵:仗義興起,除暴救民的兵。正義之師。不用詐謀奇計,用不著講戰略戰術。詐謀奇計:詭詐,出人意料之外的計謀。

○十則圍之倍則戰: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可以包圍敵人;有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可以和他對陣,較量一番。語出《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陳餘意指:韓信連一倍於自己的兵力都沒有,自應與他交戰。

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能千里而襲我,韓信竟遠道來攻趙國。能,猶「乃」也,竟也。罷極,猶言精疲力竭。罷:通「疲」。極,作「竭」、「盡」解。

○今如此避而不擊:現在像韓愈這樣弱的兵力,我們就迴避而不去迎擊他。

○後有大者何以加之:以後如果有比韓信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怎樣勝過他呢?

○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如果我們迴避韓信,那麼諸侯以為我們太怯弱了,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

○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二句重複,疑當作「不聽,廣武君策不用。」


【翻譯】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回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不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原文】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注釋】
間視:乘機探聽,暗中探聽,窺伺。

○知其不用還報:韓信派去探聽消息的人,知道廣武君的計策未被採用,就回來報告韓信。還報,返回報知。

○則大喜:韓信乃大喜。則,猶「乃」。

引兵遂下:引兵:率領兵馬。遂下,逕直走了下去。正義:「引兵出井陘狹道,攻趙。」

止舍:停下來紮營。

傳發:傳令起程。集解.漢書音義曰:「傳令軍中使發。」

輕騎:音ㄑㄧㄥ ㄐㄧˋ,輕裝便捷的騎兵。

○人持一赤幟:每人拿著一面紅旗(漢軍所用的旗幟)。

萆山而望趙軍:萆山,楚漢春秋作「卑山」,漢書作「靴山」。說文云:「靴,蔽也,從竹卑聲」。萆,ㄅㄧˋ,隱蔽,蓋覆也。通「蔽」。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萆,音蔽,依山自覆蔽。」索隱案:謂令從間道小路向前,望見陳餘軍營,即住。仍須隱山自蔽,勿令趙軍知也。

○飧:ㄙㄨㄣ,便飯,猶今言「點心」。如淳曰:「小飯曰飧。」

誡:下命令。

○空壁逐我:全體軍士出來追漢軍,只賸一座空營。空壁:全軍離營。

○若疾入趙壁:你們趕快衝進趙軍的營內。

令其裨將傳飧:韓信在出發以前,由副將分頭傳送一點食物給士兵充飢。裨將,音ㄆㄧˊ ㄐㄧㄤˋ副使、偏將。=偏裨、偏將、副將。

○破趙會食:趙軍很快就可以攻破,等戰鬥結束,再正式集合用飯。集解.服虔曰:「立駐傳餐食也。」如淳曰:「小飯曰飧。言破趙後乃當共飽食也。」索隱.如淳曰:「謂立駐傳餐,待破趙乃大食也。」會食,相聚而食、聚餐。=會飯、會餐。

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諸將對韓信的估計不相信,但又不能違反軍令,只好假意答應說:「諾。」詳,同「佯」,假裝。

○軍吏:韓信的執事軍官。

趙已先據便地為壁: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形勢的地方紮下營壘。

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趙軍如果沒有看到我軍主將的旗號和儀杖,是不肯攻打我們的先遣部隊的。大將旗鼓:主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將,古代的軍職,位於諸將之上。旗鼓,旗與鼓。軍隊中用以壯軍威或發號令的器具。前行,先鋒部隊。

恐吾至阻險而還:趙軍所以不攻打我們的先遣部隊,是怕我們到了山路險狹之處就退回來。阻險,阻隔而艱險的地方。

出背水陣:出,指出井陘口。背水陣:背水列陣,使士兵前臨大敵,後無退路而拼死作戰。面對著趙軍,背向著河水,排開了陣勢。因此只有進路,沒有退路。漢韓信即以此陣擊潰趙軍。陳:同「陣」,打仗時的戰鬥佇列。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30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