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2 16:55:37瀏覽150|回應0|推薦0 | |
自從解嚴後,台灣的新聞媒體生態漸漸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隨著資訊網路的發達,各式各樣的媒體平台興起,民眾接收新聞資訊的管道增加,在高度的競爭下,媒體報導的風格與走向也產生變化,網路上各種社群平台或影音頻道更是媒體取材的捷進,而「爆料」也成了媒體挖掘新聞的重要管道。 在教育現場也常常會遇到這種狀況,無論是家長、學生或是教職員,都可能因某些因素,對學校組織的作為有疑慮或不滿,就想訴諸媒體來得到改善。當然有些揭發出讓人訝異的真相,讓問題被重視和處理;但也可見到許多案例中,爆料者可能只看到片面現象,瞭解不夠完整,甚至提供錯誤資訊,引導媒體做出不實報導。 實際上,許多媒體為了吸引閱聽者,聳動的標題和辛辣的內容是其慣用手法,卻無法真正釐清複雜的教育問題,尤其事涉個人隱私或需保密的事件,學校難以對媒體做清楚的說明。這樣的報導通常只能滿足爆料者一時的情緒,卻會產生更多誤會,讓問題更加複雜,甚至傷害更多人。 少子化的壓力下,相信絕大多數的學校團隊都希望把教育辦好,也都很重視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意見。然而校務問題往往牽涉各種因素,學校盡可能做出周延的決策,但未必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也難免會有疏漏或缺失。遇到問題時,最好的方式還是與校方多反應和溝通。就算學校無法做出該有的作為,也還有教育主管機關的申訴管道,甚至還有法律救濟途徑,透過專業的機制來設法解決問題。 爆料文化凸顯的是不信任的關係,但學校辦學團隊、老師和家長是需要高度互信的關係,才有助於校務經營和學生的學習發展。辦學團隊理應避免讓學校掉入這樣的氛圍,家長和老師同樣也要慎思其可能帶來的傷害。 (圖照:Sellwell / shutterstock.com )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文章出處:康軒文教集團網-鐵人教育夢、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