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胡撇仔登上了大雅之堂後
2010/12/28 18:42:21瀏覽1169|回應1|推薦10

 
 
 
 
 
 
 
話說胡撇仔(胡撇仔戲)」一詞,
源於日語外來語「オペラ」(opera),
它是一種融合各種表演元素於一身的綜藝式表演風格,
這樣的展演樣貌也存在於俗民文化色彩的地方戲曲之中.
早在日治時代的皇民化運動期間,
因為傳統戲曲必須接受改良才能演出的文化統戰手法,
創造了一種另類的戲曲結合新劇的表演方式,
雖然考據當時演出實境,
演員可能身穿和服手執武士刀高唱流行歌,
並以各種西洋樂器伴奏有些跳Tone突兀,
然經光復戰後商業演出的蓬勃發展,
使得胡撇仔戲為了和同台競爭的戲班尬戲,
故不惜變體轉貌大膽改良,
這種什麼都能掺,什麼都能放,
什麼都能搞的多元自由俗豔表演樣態,
有人喜歡,有人唾棄,
有人覺得草根,又有人嫌不入流,
總之,這,就是胡撇仔.
 
 
 
大概是自幼學京劇的關係,
總覺得當時被奉為國劇的它,
代表著所有戲曲文化之最,
故從小一直以正統坐科的出身,
以及磁實的幼工背景,
存有一股莫名的優越感.
直到後來不唱了,三轉兩轉先玩跨界,
(西方戲劇,電視電影,流行音樂,雙修舞蹈)
偏偏出社會多年後,強烈的求知慾與思辨反骨,
隨著年齡漸長逐日惡化的結果,
只好痛下決心遁入學海,
從此立定志向委身學術志業.
 
 
 
隨著中國伶人史的演進歷程來看,
我只能說,能唸到博士的戲子,
是極為幸運,且蒙受祖師爺恩寵眷顧的,
雖說當時祖師爺沒在台上賞我飯吃,
但卻賞了我一支筆與一付書生看世界的眼鏡,
如此這些年方能得以從伶人轉型為士人,
雖說過程何其不易,卻也何其萬幸.
 
 
 
這些年,走出了西皮二黃的世界後,
看到的,是更多更多風情萬種的表演型貌,
即使是很土很殺很讚很"ㄆ一ㄚv"的胡撇仔,
也不例外.
 
 
如果還戴著"國劇優越感"的有色眼鏡,
很多胡撇仔的精髓我是不可能看得到的,
然而,在看過了各種或落地掃式,或綜藝式,
或濃烈野台風情的胡撇仔後,
若不是蕙芬(金枝演社行政總監)的邀請,
我只能說,此次金枝演社的"大國民進行曲",
這輩子我還真是不曾見識過,
當胡撇仔登上國家戲劇院的大雅之堂後,
依然能在必然的精緻中,巧妙地保有其自由多元,
那份既精緻又草根,
既"很殺很台"又很好看的難得佳作.
玉玲姐說得對,
當我們拉開整個胡撇仔的歷史光譜來看,
登上大雅之堂或許不是胡撇仔的第一次,
但金枝演社帶著他們的作品站上國家戲劇院,
確實是創團17年來至今,光榮的第一次.
 
 
榮裕(導演)激動地說,
金枝17年來首度登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
可知這畝方寸之地,不只是金枝,
而是多少劇團辛勤努力一生,
才能夢寐以求的站在這裡,
於是,那個從小在戲台上長大的我,
當下完全能懂演後謝幕時榮裕的那番告白,
完全能懂.
 
 
 
記得當年蔡琰老師告訴我,
一篇好的學術研究,要讓整篇文綁得很緊,
一通百通的是,做戲,好像也是如此.
 
 
 
我必須說"大國民進行曲"的節奏夠緊,
夠張力,夠好看.
施如芳(編劇)故事文本鋪得好,
吳義芳(編舞)舞蹈視覺排得好,
陳明章(編曲)音樂製作編得好,
演員們的精氣神從頭到尾撐得好.
於是,整齣戲就這樣好來好去,
鬆緊合宜地圓滿落幕.
 
 
 
改調歌之,
一直是整個鉅觀戲曲史在面臨每一個時代轉彎處,
隨之連帶在或文本,或展演型式,或美學概念的必然流變.
這樣的流變,說是為了生存也好,或是媚俗也罷.
總之,就像亞里斯多得所講的,沒有標準答案,
只能尋找較佳的可能性,
做為一種探索因應世道的相對可能真理.
 
 
 
其中,戲曲文本的文士化趨勢,
亦好似野火從"國劇"的殿堂,
慢慢延燒至地方戲曲,甚至胡撇仔.
 
 
 
"阿計(施如芳)"一直是我心目中,
奉為中生代戲曲編劇的第一品牌,
從他筆下走過數種戲曲文本的創作來看,
祖師爺親賜給他的筆,跟我的很不一樣,
那支祖師爺賞他的"劇作家之筆",
似有恰如其份掌握劇種風格分寸秩序的魔力,
該"京"時,該"歌"時,該"豫"時,甚至該"撇"(ㄆ一ㄚv)時,
阿計的筆,總有著祖師爺的神助,
冥冥地保守著阿計與生俱來的文采光華.
如果說,金枝的胡撇仔若能在戲曲史上,
記上一筆登上大雅之堂的輝煌記錄,
顯然沒有施如芳的筆,又怎能呢???
 
 
 
 
 
戲,幾天前早早就散了,
但感動,還撩繞著.
 
 
 
心底究竟是什麼在澎湃著,很難說得清,
如果細究感動的根源處,尋找久未散去的悸動理由,
只能說都怪那天亦師亦兄的王志弘老師,
問我為什麼來唸博士時,
當下下意識所吐露出串串的心裡話,
似是祖師爺透過王老師的提問,
讓我找到了為何從伶人轉為士人的理由,答案,
甚至後半輩子生而在世的社會責任.
 
 
 
 
這文,給金枝演社,也獻給我敬愛的
 
 
 
 
王志弘老師.
 
 
 
 
 
 
 
 
 
 
 
贊助金枝,支持金枝: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phou&aid=4740978

 回應文章

黃淑文(桂花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枝演社的戲迷
2010/12/29 15:35

很開心看到候導支持金枝演社

淑文是金枝演社的戲迷

因為書寫<趁著年輕去流浪>深入採訪王榮裕<二哥>

內心對王榮裕更是佩服

金枝演社的戲,很少會錯過,而且攜家帶眷一起觀賞

台灣需要這樣的劇團,看見台灣人民的生命力

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疼痛中有溫暖,最深層的底蘊,仍然是愛

侯剛本(kphou) 於 2011-01-01 09:00 回覆:

其實,金枝的戲"濃度"很高,

濃得像是台灣人集體意識的縮影.

燈光,音樂,服裝也是.

說真的,這麼些年大量地看戲,

已經看到不太容易有什麼作品,

會讓我"感動".

但金枝這一次,觸動到了我的心,

重點是,他們背後執著做戲的精神,

才是真正動容到我.

讓我們一起告訴更多的人,

用行動一起來支持金枝演社.

支持這個"很台灣生命力"的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