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1 07:12:40瀏覽1356|回應1|推薦13 | |
(本文收錄於2010年10月號幼獅文藝) 台灣的青少年劇場,你在哪裡?(下) 侯剛本 因著台北縣文化局長的促成之下,「新北市藝術節:花樣年華國際青少年戲劇聯演」活動,已於2010年仲夏夜暑假(7/29~8/1) 連續四天圓滿落幕。此次分別由遠從澳門的戲劇農莊、馬來西亞的TEA劇場,以及第十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選拔出來之台灣代表團隊:明倫高中(亞軍)與政大附中(冠軍),於台北板橋文化中心演藝廳,首次展開亞洲華人的青少年戲劇同台競演的文化交流…… 現象現場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青藝盟)執行長余浩瑋,此次結合「第十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與「第一屆國際青少年戲劇聯演」,意圖利用暑假期間整合各項青少年劇場資源,借力使力讓整個活動一股作氣一氣呵成。 若以香港資深青少年戲劇工作者黃婉萍對「青少年劇場」的定義,「Youth Theatre」指的是由一群青少年所演出的劇目,而「Theatre for Young People」則是由成年專業的劇場從業人員,專為青少年觀眾量身訂作的演出劇目。此次同台競演的四組團隊,代表台灣的明倫高中親愛的戲劇社所演出的《淘氣逐夢三人行》,以及政大附中劇魂(戲劇社)所推出的《1000%》,是屬於高校生業餘組團的「Youth Theatre」。而澳門戲劇農莊所帶來的《羅蜜歐》,和馬來西亞TEA劇場所帶來的兩齣小品《馬桶》和《同一個星空下》,兩組團隊則是屬於「Theatre for Young People」的專業演出團體。 演後座談中曾有現場觀眾反應,覺得台灣的演出團隊水準遠遠落後海外華人的表演團體。當時那位觀眾的意見,一度引發現場許多學生家長的不滿,但我個人認為,專業團隊和業餘社團同台競演的排檔方式,確實是策展單位的嚴重疏失。不能夠因為都是青少年的戲劇展演,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都混搭在一起。畢竟專業的演出團體和業餘的高校戲劇社團,在演出的水準上本來就有區別,故而檔期若是能夠巧妙安排有所區別,才不至於引發雞兔同籠程度不一的麻煩困擾。例如專業的戲劇團隊,可以安排在開幕式與閉幕式的示範演出,透過他們的表演水準給予業餘高校社團,具體觀摩效法的學習榜樣。另外,高校社團的演後討論,亦可以和專業團隊藉著公開的對談,達到教學相長的互動效果。 慘澹經營 演後的慶功宴上,後來在透過進一步地深入瞭解後不禁感嘆,原來不管是台灣的青藝盟,甚至澳門的戲劇農莊與馬來西亞的TEA劇場,即或在台下幕前幕後的各項訓練,乃致到了舞台上的展演功力,皆在令人驚豔的水準之上。無奈一旦回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運作管理層面,居然大家也都是憑靠著對於劇場的熱情,咬牙苦撐地慘澹經營。 由於我碩士學位之前的學習歷程,接受的是非常完整的表演藝術教育訓練。直到進入博士修習階段轉換跑道攻讀傳播之後,才驚覺當我回顧整個表演藝術教育訓練的最上游時,遺憾這套訓練系統裡並沒有給予學習者,另一支系同樣也非常完整且有系統的PR(公關)、Marketing(行銷)、Management(管理)……等相關配套(主副修)課程,導致訓練出了一群很會做戲但不會賣戲、推銷戲、包裝戲的戲劇人。固然藝術的創作除了需要創作者先天的天份,結合後天的專業訓練之外;由於表演藝術產業並不是一項可以獨力完成的工作,於是,在這樣的團隊當中實在需要投注許多特別熟諳文創產業PR、Marketing、Management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以我目前跨學門的觀察,懂Performing Arts(表演藝術)的人不見得懂這些社科專業學門。而受專業PR、Marketing、Management的人,一旦放入文創產業的領域時,整套所學的系統在思維的DNA上也不見得能夠相融。因此,未來在專業人才的訓練上,如何規劃出一套關於藝術行銷公關與管理的專業課程,並且讓這套知識廣為學生結合專業藝(技)能,進而因應實際情境脈絡靈活運用,顯然是表演藝術學界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未來展望 我想,即或青藝盟十年來步履走得異常艱辛,但我深信,像這樣一個專為青少年犧牲奉獻的藝文團體,除了能夠繼續有來自高校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大力支持、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協助,以及民間文教企業基金會的實際奧援;如此未來的青藝盟才有更茁壯的實力代表台灣,站立在全球化華人青少年戲劇教育的最前線,讓表演藝術教育透過青少年實作參與的生命體驗式教學,幫助更多熱愛文化藝術的莘莘學子從中受惠受益。 忘了說的是,每年青藝盟所有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皆是歷屆花友團而今正就讀於各大專院校的學長姐們回來服務。看到他們積極專業認真的工作態度,我必須肯定執行長余浩瑋在組織管理上,給年青人在工作態度的訓練是絕對成功的。因著這樣的嚴謹訓練,讓我看到這群正在成長的花哥花姐們,早已不再是不堪一擊的草莓族,更不是溫室裡禁不起風吹雨淋日曬嚴寒的嬌嫩花朵。我相信假以時日當他們正式踏入社會的職場時,必然是一群優質可取的社會菁英。 ※建議延伸閱讀 岳清清(2000)。《創作性戲劇對國民中學中輟學生應用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少年學園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蓉(2007)。《戲劇人生-應用戲劇活動在國中資源班語文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柏臻(2007)。《「面具」應用於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以大觀國中八年級為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宜君(2006)。《國中階段戲劇課程與教學之研究 -以兩位專家教師為例》。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璟儀(2008)。《非行少年參與戲劇活動的戲劇作用》。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曉華(2004)。《戲劇教育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黃婉萍。《青少年劇場的空間》。戲劇博客。(網址:http://www.hkptu.org.hk/ptu/director/pubdep/ptunews/524/drama.htm ) 詹美鈴(2002)。《青少年對創作性戲劇的詮釋與展現》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琰(1999)。《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 劉慧豐(2002)。《高中戲劇班教育對學生人格特質之影響-以「復興高中」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靖雲(2008)。《創作性戲劇教學法融入視覺藝術鑑賞之行動研究—以宜蘭縣中華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作者為中華戲劇學會研發長)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