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9 22:18:14瀏覽4323|回應22|推薦16 | |
千頭萬緒不知由何處談起才能準確的說出我心中的想法,反覆思索之後才決定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為題寫下心中的感受。當然有些人看完後會批評我是假道學、偽君子。就讓你們批評吧!這是你們的自由,但別忘了我也與你擁有相同的自由,所以我才能在這表達我的意見。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嗟來食這篇故事所強調的就是一個禮字,「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陳光標先生的行為我看到的是富而無驕的商人,但我更期望看到的是一個富而好禮的慈善家!而禮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顧全不如己者的尊嚴嗎?這個顧及對方的尊嚴怎會扯上階級鬥爭呢?不食嗟來食讓自己餓死,是他的選擇。接受對方的道歉而接受他施捨的食物是曾子的選擇。誰對?誰錯?沒有人錯,因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都有自己認為的尊嚴。 哪怕是投身於風塵的女子,也有自己的尊嚴。這個尊嚴確實是很抽象的東西。可能在嘴上,可能在膝上,也可能在肚皮裡或者藏在自己的心中!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沒有人有資格去阻撓別人接受施捨的權利,同樣的也沒有人有資格去否定別人對於尊嚴的定義不是嗎?你不要尊嚴,是你的事!我談我的尊嚴是我的事。誰對?誰錯?不過就是自己的選擇罷了。所以才有了為了肚皮出賣同胞的人。這樣的人不過就是為了自己的肚子不是嗎?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你們又怎好意思罵他們是漢奸?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這句話是說給為政者聽的,要他們知道只有讓老百姓吃飽了,他們才會與國家榮辱與共。這不是讓自己接受別人施捨的藉口!為什麼要有藉口?不就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什麼行為需要找藉口合理化呢?不就是自己覺得羞恥的行為嗎?所以談道德、談禮教的人不該看成是一種假道學的偽君子,因為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人都有困難與過不去的時候,這時候最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接受別人幫助並不是可恥的行為,所以不需要為自己找藉口去掩飾自己的困難。如果認為因為沒錢就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是合理的,那是不是等於在告訴我們有錢就可以踐踏別人的尊嚴也是合理的?若如此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錢的女駕駛可以當街甩交警耳聒子這件事了! 我認同王建煊所說:如果我吃不飽,我也會去要紅包。但是我們該想想,現在電視機裡出現的,是吃不飽?還是覺得自己吃不好的人?讓我一同再看看電視畫面裡因為領不到紅包吃不到年夜飯而咆哮的人! 什麼才是真正的善? 我不否定陳光標先生的善行,我也說過了,有善心的人不如有善行的人。就如同論語裡說的: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我相信他說的小紅心的故事,就是這樣子的行為。將自己好的言行讓大家都知道而群起效法。讓自己做的善事讓大家知道,如果能因此影響十個人做善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十個善事一樣!我很佩服他這樣的觀念與義舉。這是我能力所不能及的!但這不代表我沒有做過善事!只是真的很有限。 但是今天既然要談,我們就必須徹底的談!什麼是善?善!只有無私無我的付出才是最純粹的善。就像陳樹菊女士,他的善行出發點不是為了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這是最高尚的善! 昨天看陳光標先生接受陳文茜小姐的訪問裡說道:他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在墓誌銘上寫下”中國大好人”。然後接受大家發自內心的獻花!我必須先說,這是他的選擇沒有不對。而我要說的也不是針對陳光標先生個人,只是單就善作討論。 在談之前先說個故事 達摩來中國宣揚佛法,梁武帝在都城建康會見達摩時問道:「朕造寺度人,寫經鑄像,有何功德?」 達摩祖師卻回答「並無功德」,「此有為之善,非真功德」! 雙方「理不契機」,不快而別(見《歷代法寶記》) 單以善的出發點來看,像陳光標先生的行為不就是一種有為之善,而非真功德!所以我們可以接受陳樹菊女士的善,卻很難認同陳光標先生的善。我認為這是兩岸分隔後文化上的歧見,不是潛意識裡認為台灣人優於大陸人的心態!更不是認為陳光標先生是來羞辱台灣人的尊嚴,因為台灣人的尊嚴,是自己丟的!是自己用”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當藉口的自取其辱! 這是觀念的不同,但是隨著在兩岸日漸開放的年代裡,這樣的文化衝突絕對會一件一件接踵而來,我們是不是更該強化彼此的溝通去理解彼此認知的不同呢?我想這才是我們在網路上溝通的最大意義,而不是彼此相互指摘! 活神仙?活菩薩? 陳光標先生來台灣的第一天,一位六旬老婦接過陳光標的七萬元紅包之後直說自己遇上活菩薩。七萬元就說人家是活菩薩,殊不知他八十歲的老母一個月二萬六千元的療養院的費用都是由政府補助。他感謝過政府嗎?(不管是扁政府也好馬政府也好),他有尊稱推動這個法案的委員叫活神仙嗎?沒有!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政府該做的!如果是該做的,那些社會福利政策不如台灣的國家怎麼辦?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之前才會說,這樣高調的善行會給台灣政府難堪!因為他的善行突顯了政府的不足,政府財政資源的有限,給了有心人批評政府都不照顧弱勢的機會。政府對於社會福利政策仍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用一個富商的紅包去否定政府過去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努力,不會太過份嗎? 我們的行為都是下一代學習的對象 昨天的新聞畫面一直重複著跪來跪去的畫面,我上幼稚園的兒子好奇的問:把拔他們在幹麻? 我說:他們在要紅包? 兒說:那個人(指陳光標)是他們的阿公唷?(因為前幾天我才教我兒子說過年的時候要跪下來向阿公拜年領壓歲錢的習俗) 各位看官,我們是不是該想想,我們的行為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而我們該給孩子們建立什麼樣的形象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