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10/25 01:20:38瀏覽1096|回應0|推薦15 | |
肯辛頓 (Kensington),位於倫敦市中心以西,是極其富裕繁華的地區之一,該地區擁有倫敦最昂貴的街道和花園廣場,聚集了許多富麗堂皇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和大使館;肯辛頓區亦有多處著名景點及文教展館,值得前來漫遊觀覽。 肯辛頓的展覽路(Exhibition Road)上景觀。 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位於展覽路的一個主要博物館,始建於1857年,館藏超過 380,000 件,是倫敦市區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可超過3百萬人次參觀,入場不收費。詳細訊息參見官網:https://www.sciencemuseum.org.uk/home 地質博物館(Geological Museum),位於展覽路上科學博物館旁,是世界最古老的科學博物館之一,1835年在英國地質調查所附設的礦物資源陳列室的基礎上建立,館藏以英國為主,兼藏世界各國的各種地質標本,大不列顛風景攝影資料及各種地質圖書等。 紅色電話亭是經典「英倫標誌」代表,最早出現於1920年代,2015年更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設計之一,即便使用公用電話的人數不斷減少,其數量也在逐年降低,但在英國街頭仍很常見。 肯辛頓住宅區常見喬治亞式或維多利亞式聯排別墅。 住宅中突然出現針尖裝飾的建築。 Hyde Park Chapel,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摩門教)之教堂。 這棟喬治亞式磚造建築是牙買加高級專員公署(High Commission of Jamaica)。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位於王子路(Prince Consort Road)的皇家礦業學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大門,學院建築由阿斯頓·韋伯爵士 (Sir Aston Webb)設計,建於 1909 ~ 1913 年,採用了獨特的愛德華時代和學術風格,古典優雅。 皇家亞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從1871年開幕以來,這座外觀仿羅馬圓形劇場的紅磚建築百年來都是英國人民最喜愛的指標性藝文表演地。 皇家亞伯特音樂廳的建築由英國建築師弗朗西斯·福克(Francis Fowke)所設計,於1867年4月動工,設計構想來自於亨利·柯爾爵士 (Sir Henry Cole)參觀過的羅馬露天劇場廢墟。大廳是一級保護建築,平面呈橢圓形,其外部長軸和短軸分別為83公尺和 72 公尺;有著華麗與精緻的拱形圓頂,高41公尺的圓頂由羅蘭·梅森·奧迪什(Rowland Mason Ordish )設計,以上釉鍛鐵和玻璃製成(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外牆則由超過600萬紅磚和80,000塊赤土磚建造,四樓高度的牆面上裝飾一圈長達800英尺的赤陶馬賽克飾帶,描繪了「藝術與科學的勝利」之主題,以紀念大廳為實現亞伯特親王的意念,為了促進各國藝術、科學和工業的進步而建立精神(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亞伯特紀念碑(Albert Memorial),位於肯辛頓花園,皇家亞伯特音樂廳對面,是倫敦最華麗的紀念碑之一,由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 設計,1863 年通過設計開始動工,於 1872 年落成。 斯科特爵士採用哥德復興風格,受13 世紀埃莉諾十字架系列以及愛丁堡和曼徹斯特其他雕像的影響,其形式為54公尺高的華麗涼亭。涼亭四柱腳旁各有代表製造業、商業、農業和工程的石雕雕像組。再往上及靠近頂部共有8尊象徵道德和基督教美德的青銅雕像。 紀念碑其他面向。 紀念碑底部周圍的「帕納蘇斯山(Mount Parnassus)」飾帶,浮雕楣板上有187個精美雕刻的人物,都是著名畫家、詩人、雕塑家、音樂家和建築師,反映了亞伯特親王對藝術的喜好。 紀念碑涼亭中,覆蓋金箔的亞伯特親王穿著嘉德騎士長袍,手裡拿著一份手拿 1851 年在海德公園舉辦的「國際博覽會」的目錄。雕像為約翰·亨利·弗利(John Henry Foley)和托馬斯·布洛克爵士(Sir Thomas Brock)所創作。 紀念碑兩側和頂篷下方的馬賽克由克萊頓和貝爾克萊頓貝爾 (Clayton and Bell)公司設計,並由威尼斯穆拉·諾薩爾維亞蒂(Salviati)公司製造。 塔頂由鍍金的天使構成,最頂端有一個鑲嵌著寶石的金色十字架。 紀念碑外部區域角落代表「歐洲」的大理石雕像群,帕特里克·麥克道威爾 (Patrick MacDowell)之作品。 紀念碑外部區域角落之代表「亞洲」的大理石雕像群,約翰·亨利·弗利 (John Henry Foley)與塞特·汗·阿斯特瓦薩圖里安(Set Khan Astvatsatourian)合作的作品。 紀念碑外部區域角落代表「非洲」的大理石雕像群,威廉·希德(William Theed)之作品。 紀念碑外部區域角落之代表「美洲」的大理石雕像群,約翰·貝爾(John Bell)之作品。 行往肯辛頓花園園區,綠蔭參天,彷彿林深不知處。 肯辛頓花園最初是海德公園的西段,由亨利八世於 1536 年創建,用作狩獵場。從安妮女王時期開始,它由亨利·懷斯(Henry Wise)和查爾斯·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設計成為景觀花園,原是屬於肯辛頓宮的私人花園,於 1841 年才向公眾開放(資料引自花園官網)。 民眾自在的於綠草地上或坐或躺。 「南面花步道」的指標。 廣袤的草坪上有高大蒼翠的樹木林立,是倫敦大多數公園常見的景觀。 從園區裡眺望亞伯特紀念碑。 高大蔥鬱的林間,悠閒漫步的人群。 繽紛錦簇的花壇。 歷史悠久的林蔭大道上綠樹拱門。由於時間關係就沒再往其他區域走去,因而沒看到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 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位於肯辛頓花園的皇家住所,自17世紀起成為英國王室居住地(圖引Google map,photo by Todor Polepkov)。 位於皇家亞伯特音樂廳南入口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鑽禧台階( Queen Elizabeth II Diamond Jubilee Steps)」,台階是在1998~2004 年期間進行的皇家亞伯特音樂廳重建的項目之一。 皇家亞伯特音樂廳南面有座偉大展覽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Great Exhibition)。紀念碑在1863 年時,原是位於南肯辛頓皇家園藝學會花園內,1893年花園被拆除後遷至現址。 偉大展覽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Great Exhibition),以紀念1851年由亨利·科爾(Henry Cole)和亞伯特親王在海德公園成功舉辦了國際博覽會。紀念碑上方立有亞伯特親王的加冕肖像雕像,由雕塑家 約瑟夫·達勒姆(Joseph Durham) 設計,採用阿伯丁和康沃爾花崗岩製成,基座4個青銅女性雕像分別是象徵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人物。遷移後經過悉尼·斯米爾克(Sydney Smirke)整修,於2001年正式對外揭幕(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亞伯特親王的加冕雕像。最初的計劃是在其頂部矗立一尊不列顛尼亞雕像,但 1861 年亞伯特親王去世後,維多利亞女王安排在其頂部豎立一尊已故王夫的雕像以資紀念。 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簡稱RCM),創辦於1883年。建築由亞瑟·布羅姆菲爾德爵士 (Sir Arthur Blomfield) 設計,於 1892 年開始動工;外牆採用紅磚,並飾有淺黃色韋爾登石,牆面上水平帶和階梯式山牆是佛蘭德斯建築常見的細節。 肯辛頓戈爾(Kensington Gore),是一塊狹窄的三角形土地,以佔領該地塊的戈爾(Gore)莊園命名,直到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時代的規劃者將這地區開發出來,所以可以看到多棟美麗的維多利亞建築。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商學院大樓的玻璃帷幕,反射出對街喬治亞式聯排別墅,頗有趣味。 地鐵南肯辛頓站(South Kensington Station)的展覽路人行隧道,這條隧道很長,可透過行人隧道連接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與維多利亞與亞爾伯特博物館。 行人隧道牆面的維多利亞與亞爾伯特博物館海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