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12 23:58:38瀏覽3290|回應2|推薦34 | |
山寺,正式全名為「宝珠山阿所川院立石寺」,因為整座寺院有大小不同的堂院依山而建,錯落分佈在寶珠山占地廣達 52萬坪的山林中,因而通稱為山寺。於貞觀2年(860年)由慈覺大師圓仁遵照清和天皇祈願所建的天台宗寺院,作為京都延曆寺的支院,是在地信仰的中心。陡峭的岩場與豐饒的綠林、大小佛堂佇立,是山形縣最知名的古剎,也是紅葉名所,雪景更富盛名,可欣賞到四季風情各異的景觀,讓人能身歷豐沛自然與歷史情懷,前來朝聖巡禮者更是絡繹不絕。 這天使用仙台一日券(SENDAI AREA PASS)前往山寺。在JR仙台駅2樓的「JR東日本旅行服務中心(View Plaza)」購買,票價為1320日圓(圖引SENDAI AREA PASS相關訊息: https://sendaitravelpass.jp/1day/tw/)。 自JR仙台駅搭[仙山線]往山形方向的普通列車至JR山寺駅,車程約60分鐘。[仙山線]為仙台與山形之間主要運輸鐵道,但車班間距約一小時,行前最好事先查詢時刻表。 JR山寺駅,站體不大,外觀為傳統日式建築,右方有座2層樓觀景台,名曰「見晴台」,台下空間設置行李置物櫃與便所。此車站也入選「東北の駅百選」之一。 山寺駅前有消費即可免費寄放行李的「山形蕎麦の焔藏 山寺店」,遠處有棟古色古香的建築是「山寺ホテル」。 朱紅色的「宝珠橋」,橋長44.5公尺,橋下是立谷川(古名阿所川,也是山寺「阿所川院」的由來)。 宝珠橋眺望立谷川下游方向,岸邊可見一巨岩「對面石」。相傳在貞觀2年(860年)慈覺大師開創山寺時,曾在這塊石頭上與管轄當地的獵人磐司盤三郎會面,請求一處用來弘揚佛法的土地。為了保護大自然,建立山嶽佛教的靈場,慈覺大師希望不再獵殺動物。被慈覺大師的慈悲感動的盤司盤三郎不但放棄了用以謀生的狩獵事業,自己也皈依了佛門,並協助立石寺開山的基礎建設(文引https://trip-yamagata-japan.com/zh-TW/yamadera-spot-guide/ysg02)。 宝珠橋眺望立谷川上游方向,遠方是[仙山線]鐵道橋。 行經寶珠橋向右轉進二側儘是販賣餐飲與物產的商店街,電線桿上有「山寺登山口」指標。 商店街與立古川平行,回頭就可看到剛剛走過的寶珠橋。 登山口旁「奧の細道」立碑。《奧之細道》是日本俳聖松尾芭蕉與弟子河合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與沿途有感而發撰寫的俳句,所著之紀行書。於元祿15年(1702年)印行,是松尾芭蕉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立石寺是其中重要一站。 登山口,立有「名勝及史蹟 山寺」的石碑及「登山口」指標。至山寺有三條登山口,這是通往「根本中堂」的登山口,由此進入山寺的參拜路線較為完整順暢。 階梯上有「山寺と紅花」布招。紅花為山形縣縣花,戸時代初期,山形作為日本首屈ー指的紅花産地。與京都和大阪的紅花貿易給山形帶来巨大的財富,紅花服飾、古裝玩偶等華麗的文化,形成了山形的經清文化基礎。紅花為山形帶来繁榮,與山形縣獨ー無二的風景勝地「山寺」有著深遠的關係(文引https://yamadera-benibana.jp/experience/zh/)。 山寺境內圖(圖引https://trip-yamagata-japan.com/zh-TW/yamadera-spot-guide)整座寺院的大大小小30多座堂院依山而建分佈在寶珠山中,此行自根本中堂行至奧之院,沿途拍好拍滿,所以本文圖片超多。 根本中堂,為立石寺的本堂,由初代山形城主波斯兼賴於延文元年(1356)重建,是五間四面的歇山頂建築,也是日本最早的櫸木建築,並完善地保存了天台宗佛教道場的形式,現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根本中堂存有慈覺大師所製作的木造藥師如來坐像,內部的法燈分火自比叡山延曆寺的不滅法燈,後來織田信長攻打比叡山燒毀延曆寺,延曆寺重建時,不滅法燈在自立石寺延燃回延曆寺。 根本中堂拜殿前安座的「招福布袋尊」,據說撫摸其肚皮或頭頂可以招來福氣,所以肚皮及頭頂被摸得烏亮光滑。 芭蕉句碑與清和天皇御寶塔,松尾芭蕉於元祿2年(1689年)來到山寺,遊覽到此吟詠俳句「閑さや巖にしみ入る蝉の声(山林閑靜,蟬聲入山岩)」,是日本最著名的俳句。嘉永6年(1853年),其門人將此一名句鐫刻在石碑上,是為「芭蕉句碑」。後方樹林間有清和天皇的供養塔,也是山寺最古老的石塔。 地藏王菩薩一字排開,這是信徒奉納供養的,鮮明的紅白對比,相當有趣。 松尾芭蕉と手水盤。 俳聖松尾芭蕉像,以及 1989 年為紀念「奧之細道」記行 300 年所增建的曾良像與「閑さや 岩にしみ入る 蝉の声」的句碑。 俳聖松尾芭蕉與其弟子河合曾良。 日枝神社鳥居。 日枝神社,其祭神為慈覚大師由比叡山下的日吉大社勧請來的山王権現,其位格與日吉大社相同,作為立石寺的守護神社,是山形市の無形文化財指定。 御神輿殿與「こけし塚(小芥子塚)」。 こけし(小芥子),即芥子娃娃,是日本一種傳統手工製作木製的鄉土玩偶,這個塚是用來紀念那些被丟棄的小芥子。 寶物殿(館),昭和51年(1976年)開館,為採用平安樣式的新建築,保存收藏山寺的佛像、佛具等文化財產,現為歷史館對外開放。 幸福の鐘,為了紀念根本中堂的御本尊「木造藥師如來坐像」在五十年之後重新開放,而於平成25年(2013年)所建的,付費可敲鐘祇願。 常行念佛堂與鐘樓。 常行念佛堂,為立石寺念佛三昧的道場,寫經念佛之所,堂內供奉慈覺大師製作的阿彌陀如來像。 鐘樓。 鐘樓其上的銅鐘為明治末期所鑄,每年的除夕會敲出除夜鐘聲。 山門,鐮倉時代修建,與根本中堂同為存留至今,未被災禍影響的建築物。門上可見「開北霊窟」的匾額。在山門右側購買拜觀券,300日圓/人。 自山門起長達1015段的石階前往奥之院是經典參拜路線,階梯前昭示:自古以來,一級一級登上石階,一步一步將煩惱消除,達到修行成果的靈山。 向來「平地健步如飛,爬梯欲哭無淚」的CJ,為了拾級解煩憂、登高忘塵囂,牙一咬迎難而上,頑張ります! 參道兩旁林木參天,綠蔭深濃。 沿途隨處可見石佛像、石燈籠。 姥堂,供奉「奪衣婆」,負責看守陽間和陰間交界的「三途川」。 此處為天堂地獄交界,從這裡向下是地獄,向上便是極樂凈土。用旁邊的巖清水清洗身心,在這裏換上新的衣服之後就可以登上極樂淨土,換下的舊衣服則供奉給奪衣婆。 山寺作為東北地區屈指可數的靈場,置身在深林、諸佛間的參道上,彷彿也法喜充滿。 邊走邊停下來欣賞與拍攝神色姿態各異的神佛、菩薩,還可紓緩連續爬坡帶來的不適。 四寸道,依當時山寺道路建造時樣式而建極為狹窄之處。「四寸道」的說明牌上還特別標註:「由登山口至此360段,至奧之院尚有640段」。 長條石碑上書有「せみ塚(蟬塚)」,記有松尾芭蕉俳句「閑さや岩にしみ入蝉の声」的短冊就埋在此處;後方橢圓石碑上則刻有「芭蕉翁」。 從せみ塚(蟬塚)向上眺望,可見左方突出聳立的百丈岩,岩上就建有納經堂、開山堂及五大堂。 修行者の參道。順著依自然山勢修建的參道拾級而上,沿著自古以來修行者的道路前進。 彌陀洞,是個巨大岩壁,經長時間的風化而形成阿彌陀如來像,因為有1丈6尺高(約4.8公尺),因此被稱作「丈六的阿彌陀」,據說能看到佛像的人就可擁有幸福。嗯~~CJ沒有慧根,實在看不出來,不配擁有幸福! 岩壁上嵌著奉納的錢幣。 彌陀洞的石壁上嵌入許多陰刻的碑形「岩塔婆」。 由彌陀洞眺望「仁王門」是立石寺最具代表性的景緻,可惜紅葉不紅! 仁王門,嘉永元年(1848年)由立石寺第65代情田和尚所重建,櫸木造門體端正莊嚴。門的兩側有安置仁王尊像,據說帶著邪念的人是無法通過此門。 仁王門上木雕與千社札。 穿過仁王門進入立石寺的「山內地域」,可以見到多座堂院。 性相院(奉祀本尊:阿彌陀如来)。 自性相院廊下可縱觀仁王門、納經堂、開山堂及五大堂,角度絕佳。 開山堂由立石寺第65代情田和尚於1851年再建。堂内供奉慈覺大師座像及千年不滅的「常香」,崖下有一個自然的石窟,大師的遺骸被裝入金棺埋葬在此處;旁邊紅色寺堂是「納經堂」佇立在百丈岩邊緣,為1599年所建,是山寺當中最古老的建築,並於昭和62年(1987年)拆解再修復。為山形縣指定為縣文化財。 開山堂前門。開山堂平日不開門,只有每年1月14日慈覺大師忌日舉行追悼會時才開放。 開山堂側面,上有堂號匾額。 由開山堂旁邊階梯前往五大堂。 階梯旁岩壁也嵌了不少錢幣,CJ也來奉納一枚。 階梯穿過五大堂下,可看到突出崖壁搭建的五大堂為舞台式建構的佛殿。 五大堂,祭祀五大明王,祈求著天下太平,也是山寺第一的展望台。 登上五大堂500公尺高的展望台,視野開闊,可一覽層巒谷地及錯落山村,美景當前,心曠神怡,登爬千階的疲憊頓消。 俯瞰山寺景致的最佳角度,東側最遠山巔上隱約可見釋迦堂。 千階登堂,憑欄遠眺,覽盡美景,到此一拍──這是一定要滴! 從五大堂下來後,續往奧之院前進。 山內四院,在江戶時代,立石寺的山內支院有12塔,現僅存性相院、金乘院,中世院、華藏院四座支院,還存留著當日的風貌。 疊嶺層巒的出羽諸山伴襯百丈岩上開山堂與納經堂,必拍一景,可惜當時有工程煞風景。 納經堂矗立百丈岩頂端,在遠方連綿的出羽諸山襯托下,彷彿清冷高絕不可褻瀆──為了此景,登爬千階也甘之如飴。 前往山內四院與奧之院。 金乘院(奉祀本尊:延命地藏菩薩)。 修業の岩場,位於釋迦峰上,修行的場所,因為危險性高,現在禁止一般人登爬。 胎内堂,位於金乗院的東側釋迦峰山壁,入口以一鐵梯橋架於深谷之上──修行果然需有大無畏。 行啟 山寺紀念殿,通稱「行在所」,明治41年(1908年)9月18日,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來山寺參拜時休憩的建築。 中性院(奉祀本尊:阿彌陀如来)。 奥之院と大佛殿。 大佛殿、奥之院與金燈籠。 金燈籠,是日本三大燈籠之一 (另兩盞在:金刀比羅宮、金華山黃金山神社)。 巨大的金燈籠其實是青銅鑄造,其上圖案繁複精采,鑄工精妙。 大佛殿,殿內安座高5公尺的金色阿彌陀如來,受到日本佛教各宗各派的供養(殿內禁止攝影,只好從廊外勉強拍)。 奧之院,正式名稱為「如法堂」,匾額上書「靈鷲道場」。內部供俸慈覺大師在中國修行時所持的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本尊,建築為明治5年(1872年)再建。 這是用六文錢釘成塔狀圖樣的奉納繪馬,很特別。 華藏院(奉祀本尊:觀世音菩薩)。 三重小塔,建於永正16年(1519年),高約2.48公尺,為日本全國最小的三重塔,1952年列為國定重要文化財。 最上義光公禦靈屋。在日本戰國時代,山形城第11代城主最上義光,為了出羽國的和平安定,修建了現在山形的基礎。在此處供奉著他和家臣公10人的牌位。 結束山寺巡禮循原階梯參道下山。 途經平安初期磨崖佛。 出口在寺務所方向。 十六羅漢伽犀那尊者。 立石寺本坊。 下山後在河邊公園看到好大一鍋!原來是山形特產的「日本一の芋煮会(日本第一的芋煮會)」祭典特色代表,這項祭典毎年於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固定會舉辦。在直徑6公尺,重達3公噸的大鍋裡放入芋頭、牛肉、蒟蒻、大蔥等食材,以木柴燒火燉煮,參與民眾一起分享食用,其味道號稱日本第一。 返回山寺駅,自月台看向見晴台。 月台對面就是寶珠山。 拉個長鏡頭,寶珠山上五大堂(左)與開山堂歷歷在目。 駛往仙台的列車進站了。結束山寺巡禮,CJ也終於達成了「四寺廻廊」之旅。 「四寺廻廊」,是指日本東北最重要的四個院寺:松島的瑞嚴寺、平泉的中尊寺及毛越寺、山寺的立石寺,此四寺皆由平安時代初期的慈覺大師・圓仁所開創的古刹。而這四所佛寺,同時也是俳聖松尾芭蕉在《奧之細道》描述的整個行旅中,最主要巡訪的地方,有其重要地位。 2019年秋日 CJ與開山堂納經堂 合影 @ 山寺(立石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