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地逍遙一莊周〔上〕
2009/02/03 19:38:19瀏覽1321|回應1|推薦28

<bv>

天地逍遙一莊周〔上〕  

                  逍遙簡釋

v     莊書三十三篇,而列〔逍遙〕為首篇,可見逍遙為其重要的哲思,現先簡釋其意:

v     所謂逍遙遊者,有至人、神人、聖人之逍遙;有通人、常人之逍遙;有萬物之逍遙.至於逍遙之極致,則以無待為最上.

v     學者程兆熊先生說:一逍遙,即無涯;一逍遙,即為無待;一逍遙,即不拙於用;一逍遙,即歸無為.從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便只是逍遙之遊及逍遙之至..

v     總之,莊子筆下無論人或物,都心無牽掛,悠然自閒,任性而動。超越形體的拘束,無視於現實生活的重壓,而開拓了心靈的境界,真正達到逍遙於天地之中.

v      當然莊書除〔逍遙〕外.其他重要思想尚多,如天人合一,〔忘〕的哲理以及千山獨行的特異人物等,現分述于後:       

一、逍遙遊--怡然自得的人生觀

   逍遙遊篇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之徙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博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一般人認為鵬為莊子之化身,內心意志力之表白,一切行動皆不受時空之限制。上可騰空九萬里,遨遊於廣大天地,縱橫馳騁,自由逍遙,望盡人生百態。文中又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認為人之一生如能無功、無名,而不為名利而羈,不為功利所絆,自然可以無求於人,無待於物,品格自然崇高,而達到無己忘我,悠然自得其樂之境。

  「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曰:『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許由將得帝位而不受,知足於一枝一飲,因而可任性逍遙歸隱山林。有人修練成仙,不食人間煙火,而遊乎四海。總之,莊子筆下無論人或物,都心無牽掛,悠然自閒,任性而動。超越形體的拘束,開拓心靈的境界,而真正達到逍遙於天地之中。

二、莊周夢蝶--天人合一的齊物觀

  「齊物」是莊子哲學中重要思想,以人和物平等的立場來觀察宇宙的現象。不像儒家完全以人的立場來論證天下之事物,如論語鄉黨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孟子書中亦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充分說明人貴於物,愛有等差。而不如莊子對物與人一律平等,沒有高低尊卑之分,如秋水篇云:「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賤不在己。」德充篇云:「自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其結果便不同。齊物篇又云:「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後兩句可謂莊子哲學中重要理論。莊子將人的生命,推廣到與天地中萬物等量齊觀的境界。在宇宙中,人與萬物,同樣都是來自於自然,回歸於自然,何有高低貴賤之分?最能代表莊子物我融合一體,渾然天成的莫過於「莊周夢蝶」的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如生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個寓言的意義,陳鼓應先生歸納有四點:〔一〕人與物融合交感,不分彼此。〔二〕喻人性的天真爛漫,無拘無束,如蝴蝶般的翱翔各處,悠悠然自得其樂。〔三〕人生如夢,但此夢是美夢。〔四〕物化的觀念,人與物原有分,但化則一也。

三、鼓盆而歌--曠達灑脫的生死觀

  死生乃人生之大事,莊子面對此一問題是抱著曠達灑脫的心境來化解它,在至樂篇中記載:「莊子妻死,惠子弔之,則莊子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則認為,人的生命,是來自於自然,由無形無氣,逐漸變為有形有氣,進而成為生命。最後人的生命又逐漸變為老死,以消失其形而歸於自然,正如春秋夏冬四季運行一樣,何哭之有?在大宗師篇亦有相似之論點:「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生死現象,就如同宇宙中有晝夜之變化一樣,皆是不能改易的天然規律。

  列禦寇篇云:「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面對死亡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自然!死亡之事,在莊子看來不過是「翛然而來,翛然而往」。但是,莊子也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師〕

  悟道之人,面對死亡是來去自如,不留痕跡。在養生篇對老子死時評論曰:「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點出人生百年,隨大化而俱往,來去均自然之事,哀樂何能入其間?因此有論莊子對生死的看法是:「莊生之旨,生時安生,死時安死,生死之情既齊,則無為當生而憂死矣。」

陳鼓應先生對死亡的論點,有非常精闢的見解,他說:「死亡是微不足道的,不管我們活著或死去,對我們都沒有影響。如果活著,我們無需恐懼死,因為生命仍為我們所珍有;如果死去,我們也無需恐懼,因為恐懼是活人意識的表現。所以只要我們存在,死亡便不存在,故而我們和死亡永不碰頭。」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hung000&aid=2613633

 回應文章

山居的隱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4 12:58

逍遙首篇,顯示莊子正在修道,同時也悟道,悟了什麼,有二個階段:
一,生命包括人與物,物是指自然界的生命,也包括微生物及看不見的,與人的地位平等看待,無分軒輊.
二,生死豁達,是宗教界修行的突破點.一旦豁達生死的囚牢,晚年坦蕩蕩,隨遇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