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1/02 14:31:45瀏覽710|回應0|推薦19 | |
若您有在我的部落格或是演博居士的部落格上爬文,應該會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會不斷提到唸佛持咒的概念,還有陀羅尼的功能與如何操作,想必一定會思考一個根本問題: 為什麼要唸佛持咒? 若您有拜讀過演博居士的大作,更會曉得唸佛持咒是想當然而的道理,因為所有諸佛菩薩修行成就,都是透過運用唸佛持咒的方式,還有渡眾生也很常使用陀羅尼,從超渡冤親債主、消除累世所有罪、增長福報智慧、往生淨土、排除禪定障礙、證得菩薩果位、一直到成佛,這一路我們稱為菩薩道,都必須要透過唸佛持咒來完成。 以下論述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更了解唸佛持咒的殊勝,有文言文看不懂沒關係先跳過,看完白話文再看文言文,這樣更容易了解: 一、為何要唸佛? 關於這一點,龍樹菩薩在祂的經典著作《大智度論》開示的非常經典。唸佛是尊重佛,而且唸佛的時候我們就處在佛道之中。 透過唸佛長期下來讓自己可以收斂心性而有定力,因此讓我們去除煩惱、罪障並且能渡眾生。這就是所謂念佛三昧,而三昧又稱三摩地,指定、止、屬於心法。 《大智度論》 佛為法王,菩薩為法將,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應常念佛。 復次,常念佛得種種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寵常念其主;菩薩亦如是,知種種功德、無量智慧皆從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是菩薩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現在前。 復次,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婬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婬,有能除癡不能除婬、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 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二、為何要持咒? 1、陀羅尼是大乘不共法 所謂大乘不共法,簡單說就是跟小乘不一樣,是大乘獨有的方法。 末學引用《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一〉中,〈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請教世尊: 云何名為菩薩之行?以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云何能壞愚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之心?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護眾生?云何菩薩真實能修菩薩之業善業不誨業? 世尊讚嘆〈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而開示,菩薩有四瓔珞莊嚴: 一者、戒瓔珞莊嚴。二者、三昧瓔珞莊嚴。 三者、智慧瓔珞莊嚴。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 世尊於並於本品最後強調:四莊嚴瓔珞,能端嚴大乘,所謂戒、定、慧,無上陀羅尼。 以上若您看得很吃力沒關係,末學嘗試以白話文簡述一下主旨如下: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請教世尊:菩薩如何能莊嚴淨行圓滿菩薩之道呢? 世尊回答:菩薩以戒、定、慧、陀羅尼四種瓔珞,端正自身,莊嚴大乘。 可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除了戒、定、慧外、另外要再學陀羅尼,缺一不可。當然若只注重陀羅尼,不學、不持、不行戒、定、慧,則非菩薩,而佛是菩薩的究竟位,若不是菩薩如何能成佛。 由此可知,大乘菩薩與小乘的修行,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共通的,屬於共法,就像四乘諦、十二因緣、八正道都是佛法的基礎一樣,若有偏離這些基礎則非佛法更非佛說。 戒定慧是相同而陀羅尼的部分是跟小乘的修行不同,因此陀羅尼屬於大乘不共法,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也有詳細解釋,為何大乘有陀羅尼,小乘沒有陀羅尼,介紹如下: 《大智度論》 問曰:聲聞法中何以無是「陀羅尼」名,但大乘中有? 答曰:小法中無大,汝不應致問;大法中無小者則可問。如小家無金銀,不應問也! 復次,聲聞不大殷懃集諸功德,但以智慧求脫老病死苦;以是故,聲聞人不用陀羅尼持諸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則足,不須瓶器持水;若供大眾人民,則須瓶甕持水。菩薩為一切眾生故,須陀羅尼持諸功德。 復次,聲聞法中,多說諸法生滅無常相故。諸論議師言:「諸法無常,若無常相則不須陀羅尼,何以故?諸法無常相則無所持。唯過去行業因緣不失,如未來果報雖無必生,過去行因緣亦如是。」 摩訶衍法,生滅相不實,不生不滅相亦不實,諸觀諸相皆滅是為實,若持過去法則無咎;以持過去善法、善根諸功德故須陀羅尼。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如是等種種分別陀羅尼、諸三昧,以是故言「欲得諸陀羅尼、諸三昧門,當學般若波羅蜜」。 由上述龍樹菩薩開示:陀羅尼是大乘佛法的一部分,還是大乘佛法所獨有,而且陀羅尼一得則生生世世永得,只會不斷累積,永不會消失。可見修陀羅尼的有多麼殊勝。 2、陀羅尼是三世諸佛真法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開示,菩薩得陀羅尼修無量劫而成佛,是三世諸佛得證的真正方法,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菩薩得諸陀羅尼已,得種種樂說辯才,無量阿僧祇劫,說一句義不可盡,是名「三世諸佛真法」,更無異法。 3、末法時期惡業眾生的需求 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皈依三寶品中,關於皈依法的論述,提到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分為五種:經藏(素呾纜藏)、律藏(毘奈耶藏)、論藏(阿毘達磨藏)、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門(總持門、真言門、咒語),各適合不同的有情眾生(因緣而渡),其中針對不能受持『經、律、論、般若』或造種種惡業的眾生,修陀羅尼門是最好的,因為陀羅尼能除重罪,令眾生解脫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 4、破除修行障礙與成佛之路 從許多經典可知諸佛菩薩的修行路,都有配合精進修持陀羅尼突破修行障礙而成就,甚至明白提到,沒有修持陀羅尼而無法成佛,簡單整理如下: 大日如來在《清淨法身毘盧遮那心地法門成就一切陀羅尼三種悉地》開示過去式在修行的時候,心不堅定錯入魔境無數劫,後來也是透過陀羅尼而返回菩提大道。 在《妙法蓮華經》裡面,文殊師利菩薩有提到,小龍女,得陀羅尼,甚深密藏都能夠受持,八歲成佛。 曼殊室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於《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提到,精進修持曼殊室利五字心真言,現於此生得證初地菩薩,後十六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於《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提到,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能成就無上菩提,若有受持能除一切罪業,身得清淨。 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十一面神咒心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前為大仙人,於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因精進修持如來所傳的十一面神咒的功德,證得初地菩薩。之後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觀世音菩薩提到,在千光王淨住如來得到大悲咒,由初地菩薩躍昇為八地菩薩,並且讓觀世音菩薩起救渡眾生的大悲願。 世尊在《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提到,在過去無數劫以前還是凡夫時,因害父愛母被重金通緝而被迫逃離故鄉到他國,後來他深感自己的行為如同畜生,深表懺悔而出家修行,修習十善、學習坐禪,天天晝夜至誠地流淚懺悔,但因犯五逆重罪歷經37年都心神不寧無法安定,直到因緣具足獲得集法悅捨苦陀羅尼,日夜精進修行才滅罪除苦逐漸安定,後來經過多年修行而見十方三世諸佛國土。 世尊在《妙吉祥平等祕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提到他今生的修行心路歷程,他生王宮至16歲,因遊四門,見老病死及見沙門,遂悟無常輪迴不息,17歲夜半踰城到畢缽羅林,於其林中12年極苦修行未成正覺,因此毘婆尸佛等慈悲示現告知,悉達多王子乃過去六佛大弟子,苦修無法證得佛果必須透過秘密觀門才能成就,而此祕密觀門就是一整套陀羅尼與手印,並且告知王子,汝等若不依此祕密觀門課誦修行,終不成於無上菩提。 王子不斷的精進修行,終在菩提樹下將成佛道之際,天魔因為魔宮殿震動、害怕有聖者出世,故率領魔軍攻打,世尊在《佛心經》提到,空王如來降臨傳授悉達多王子佛心中心法門而擊退魔軍,此時才由凡夫悉達多王子成為釋迦牟尼佛,而佛心中心法門,也是一整套配合手印的陀羅尼。 於此順便補充演博居士對於佛心中心法門的叮嚀,整理給同修們參考: 尚未成佛的一般人誦持“佛心中心真言”根本無效、浪費時間、引來天魔騷擾。想學這個真言必須先去問過 諸佛菩薩,看看自己的累世修行功力是否足以對抗天魔,所以請別輕易嘗試。 請別小看魔擾,有特殊體質者嚴重者會被天魔附身、精神分裂、出現多重人格。經文中的6種手印是持咒時搭配用的,看得懂經文、會結手印,卻沒有做到並缺乏《佛心經》所列的十種條件(經文中提到的十種『持』),沒有完成1~5階段也是枉然。 大藏經中沒有"佛的代表"這樣的描述,沒有人能代表 佛陀,只有真沙門幫忙傳承佛法。 佛心中心法門中,十種持就是諸佛設下的條件,以免修行人心念知見不正確的人錯誤使用,而且修行未經歷五大階段,若我們的心層次不足,無法知佛心如何能持佛心? 而從世尊在人間示現修行的道路上,佛心中心法門是最後一個,因此修行切莫貪多求快,請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以免越級修行造成反而誤入歧途的遺憾。 5、佛菩薩以陀羅尼渡人,還是修定(三昧)開始的原因 世尊於《佛說放缽經》中讚嘆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是諸佛的老師與父母: 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佛說文殊悔過經》文殊師利菩薩既然是這麼多無數諸佛的老師,其皆以總持門(咒語)度人無數,此是否讓吾人深思,咒語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諸佛大聖欲滅度者,我悉勸助令不滅度,專志一心所行安隱,順住法界而常永存。無央數姟不可稱計阿僧祇劫教化眾生,住六波羅蜜所度無餘,一人不度終不捨去,普令入於諸總持門,皆見一切諸佛三昧因行之始。 若種正義立於大定勸志大乘,遣至一切諸佛世界而為顯示,諸佛世尊從無所生輒逮成道,現有所生實無所生,其無所滅亦復如是。 佛道巍巍,無有斷絕,一時顯揚,口宣十方,五趣之處,示佛變化,悉令遊居,具足德行。為諸眾生而訓誨現於斯德本,修於無量總持之門,入於光明巍巍之慧,令一切具靡不成就。 世尊在《金剛頂瑜伽最勝祕密成佛隨求即得神變加持成就陀羅尼儀軌》讚嘆!一切諸佛沒有得到隨求即得真言無法成佛。還提到修隨求即得真言可以獲得念佛三昧,可見想要獲得三昧除了唸佛外,也必須透過修持陀羅尼。 世尊在《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提到,誦持八字最勝大威得心真言,臨命終時可以得普門三昧。 三、三昧門與陀羅尼門: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甚至開示,要獲得十方諸佛授記認證,必須要修行非常多三昧門與陀羅尼門。三昧門也必須要從唸佛持咒中來獲得。 無量阿僧祇三昧門、陀羅尼門;菩薩摩訶薩學是三昧門、陀羅尼門,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能行是百八三昧等諸陀羅尼門,十方諸佛皆與授記。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有開示陀羅尼獨有的優勢,非常經典,請同修參考: 初地是二地三昧門,如是展轉乃至九地是十地三昧門,十地是無量諸佛三昧門。如是等名為諸三昧門。 問曰:陀羅尼門、三昧門為同為異?若同,何以重說?若異,有何義? 答曰:先已說三昧門、陀羅尼門異,今當更說:三昧但是心相應法,陀羅尼亦是心相應、亦是心不相應。 問曰:云何知陀羅尼是心不相應? 答曰: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如眾生久習欲,便成其性。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如坏瓶得火燒熟,能持水不失,亦能令人得度河。禪定無智慧,亦如坏瓶;若得實相智慧,如坏瓶得火燒成熟,能持菩薩二世無量功德,菩薩亦因之而度得至佛。如是等,三昧、陀羅尼種種差別。 由上述龍樹菩薩的開示可知,修三昧必須一心專注而入定,才能出現三昧的境界,屬於心專注才能產生相應之法,屬於心法。然陀羅尼的好處,即使生氣、抓狂等,即使心有煩惱,陀羅尼中所有的功德依然存在,不會消失。 四、分析代替結論: 由上可知,我們不禁反思: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在這麼多的佛經中,都在講述各種不同功能、或針對各種修行階段的咒語?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累世都是在誦持咒語?為什麼往昔大日如來修行破除魔障、重返菩提大道,也是要誦持陀羅尼?為什麼連即將成佛的悉達多太子、彌勒菩薩,都還需要去修習各種陀羅尼?為什麼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將「陀羅尼藏」列為八萬四千法門中五大類佛法的首選?顯然,「持咒」在學佛的路上,無論凡人還是菩薩,都是必然要依循的法門! 當代學問僧〈聖嚴法師〉曾說:「因持咒兼有持戒、修定,而能產生慈悲心和智慧力,有助去執著而消業障,因此常有感應、靈驗產生。」,還更進一步提到:「陀羅尼(真言法門)是諸佛菩薩修證的心髓密碼。」 於此可引用演博居士部落格上的一段內容做個小結:真言法門並不神秘,神秘是被自私者包裝出來的;真言法門是生活中的助力,不是為了貪瞋癡、短視近利而修持的;真言法門是除苦,是為了讓六道眾生脫離種種苦痛而用的;真言法門是讓 菩薩眾達成四宏誓願的利劍, 文殊師利菩薩的大乘般若波羅蜜多,也可以由修持真言和六渡萬行的過程當中而生出。 以上可知,修陀羅尼這個概念是大乘佛法,並沒有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持咒,是不能成菩薩成佛的,因此重點在於:陀羅尼是否有佛經的根據?是否有按部就班依序修行?有誰可以將有大藏經根據的上萬個陀羅尼做分析整理出康莊大道?這才是重點。 從7歲接觸宗教開始,坦白說,幾十年來都只是聽道理,學習到的只是知識,或是學到講經者的口才與辯證,頂多是存在與了解的階段,解悟佛法時候的喜悅真的是非常美好,但是人生並沒有實際上的改變,而且常常發現,同樣的內容不同人說竟然是天差地別,讓人無所適從,深感了解如來真實義怎麼會這麼艱澀困難。 直到唸佛持咒的這十年來,透過實際的念佛持咒修行,才恍然大悟聽經說法容易,但是要能實修得證困難。無論您聽誰講經說法只要不要太扯都沒有關係,但是實際要修行的時候就要很小心,因為這會涉及到您會修到甚麼東西,將來會往哪裡去。 我會推薦〈演博居士〉《無有不是藥者》就是因為演博師兄整理的陀羅尼有佛經根據外,還能將上萬個陀羅尼整理分析成數階段,讓我們能按部就班的修行,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義舉,而且論述有佛經的根據,讓我們可以正確地明白世尊與諸佛菩薩的教誨,重點是一般人都看得懂,不用花很多時間就可以掌握大藏經的精華,我們真的要感謝演博師兄將如此珍貴的修行歷程整理成書,讓我們可以一步步地去實踐真言法門,更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到法鼓山去皈依受戒學習,鼓勵我們當義工學會菩薩奉獻的精神,種種方便讓修行佛法之路逐漸圓滿,於此機會表達由衷感激。 註:延伸閱讀 先預祝大家修行順利、將來淨土相逢、阿彌陀佛!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