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帳戶、信箱被盜用,南北奔波應訊
2007/07/30 00:09:29瀏覽1961|回應0|推薦14

聯合報的一則報導「帳戶、信箱被盜用,南北奔波應訊」,讓我想起以前輔仁大學夜間部學弟的故事,

不過,先來談一下這一則報導的內容。

林姓女子的電子信箱遭歹徒盜用,成為網路購物詐欺的聯絡信箱。被害人因為花了上萬元購物,卻沒有拿到物品。林女收到陌生網友的信件,質疑買了東西何以尚未交貨。林女回覆說並未在網路上販賣物品,以為沒事,也沒報案。

被害人不甘心遭詐騙,於是報警查辦。由於受害者眾,各地警方均傳喚林小姐到案說明,她想到要「全省走透透」作筆錄,不知如何是好?

這就是典型的「身分竊盜」。

再來說說我學弟的故事,民國87年左右,也是身分遭盜冒用。有人冒用其身分到觸犯案,警方追查結果,都會傳喚其到案說明,雖然事後發現是單純身分遭盜用的情況,可是一年下來,全省奔波,車錢花了不少。還好,過了一年,抓到這名歹徒,才停止了這場法庭之旅。這位學弟事後回想起來,如果一直抓不到這名歹徒,不知道還要被傳喚多少次。

個人資料重不重要,看起來好像沒有價值,可是卻對個人影響非常深遠。

現在很多惡質的駭客,受到犯罪集團利用,專門偷取網路上各種資料庫,竊得得資料庫後,再提供詐騙集團進行詐騙行為。美國身分詐騙的案件非常嚴重,台灣也正邁向這條悲慘道路。

筆者算是蠻早就開始推動「個人資料」、「隱私權」、「防範詐欺」等觀念的提升,最早的一本書就是「獵殺隱私時代」(93年,三民出版社)。隨後,印象中94年6月間,蘋果日報連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不斷以頭版頭條報導詐騙事件、個人資料遭竊取等內容,才讓民眾逐漸重視個人資料的保護。

94年間,筆者所寫的「詐騙追緝X檔案」,更介紹資料竊取是詐騙的第一步,以及介紹如何行使「選擇退出權」,讓銀行業者不會濫用、販賣你的資料,其他如外掛程式、恐嚇詐欺、網路拍賣詐欺等內容,希望民眾能藉此降低被騙的情況。

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看到社會上的詐騙事件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趨嚴重的趨勢,許多人的老本在一次詐騙中就此消失,問題的嚴重性幾乎可與繼承債務相媲美。只能藉由本部落格,提醒大家多多注意,常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切莫鐵齒,否則將有機會成為下一位受害者。

-----------------------------------

本部落格相關文章:

老玩哭戲,詐到辦案老手

一天2000元,這是你的靈魂價格嗎?

這就是失傳很久的「三角詐騙」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f0630&aid=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