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來是這樣?
2013/12/25 22:41:22瀏覽77|回應2|推薦0

親愛的朋友,我已經忘記你了。

我沒有再無時無刻想起你,連你的聲音輪廓都要忘記。只是他們說,

我買鞋時,會摸摸鞋底、我鬱悶時,輪播著網路上 Gregory & the Hawk的專輯、我只用白色的杯子、我喜歡黑貓、我養整個陽台的黃金葛,讓它們蔓生到隔壁陽台去,

好像似曾相似,好像跟你很像,

我已經忘記你了,

但聽說現在的我,長得跟你很像。

---

我這才知道:

佛洛伊德稱,在失去鍾愛的人時,自我據云會把那個人融入自我的結構中帶有其屬性,並透過神奇的模仿行為「維持」那人。失去所欲求和愛的那個人,透過一特殊的認同行為把人包容在自我的結構中,而得到補償:「因此,進入自我中,愛能逃避滅絕。」這個認同不是暫時或偶發的,而是成為一個新的身分結構,事實上,經過他人屬性的永久內化,他人成為自我的一部分。在因為失落或瓦解的矛盾關係中,那個矛盾變得內化而成自我批判或自我貶低的傾向,而他人在這之中的角色現在則為自我佔據和指使:「自戀地與客體認同因此成為色情投注的替代品,結果是儘管與所愛者有了衝突,這個情愛關係仍不須被放棄」。之後,佛洛伊德清楚表示內化和失去所愛的過程,對自我的形成與其「對象選擇」有決定性的影響。

(性/別惑亂 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巴特勒,2008:92)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tsuyi&aid=10146073

 回應文章

雲朵之下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03 23:28

寫得很好阿...讀來非常有感覺

落寞

遺失的落寞感

 

賴嘎嘎(ketsuyi) 於 2014-01-04 02:13 回覆:

謝謝你~

我也到你那去看看了喔

文字相當溫柔感性

我們一起更努力生活吧


Ariel
2013/12/26 02:01
我們今天也有帶到巴特勒,可是只講大要,這本好像很好看?他是不是後殖民論述結合女性主義。
賴嘎嘎(ketsuyi) 於 2013-12-28 21:11 回覆:

這本啊,大概分成三個部分討論當代女性主義論述。一、性/性別/慾望的主體 ("女人"一詞在女性主義主體的地位 這部分是否有問題) 二、禁制,精神分析和異性戀母模的製造(異性戀框架內分明的角色設定 與彼此協調的性別身分 再討論同性戀) 三、身體的顛覆行為(對克莉斯蒂娃的部分再進行一次討論)

若問跟後殖民的關係,我不會跟你說無關(因為在理論充斥的時代裡,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這顯然不是巴特勒在此書中特書的地方,但當你討論在建構主體的同時,產生他者的部分,則是可以將它置入討論,置入「殖民模仿」,你也可以混合討論巴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