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為者亦若是!_20071216
2007/12/16 14:34:09瀏覽2831|回應0|推薦18

昨晚在書局待了近四個小時,其中有三個小時是花在這期的商業週刊上面。

為何我要提到時間?以我現在的步調,通常會在一個半小時內將商周過濾消化掉,但我這次卻多花了一倍以上的時間去看它,原因是這次對港商李嘉誠的專訪真的做的很棒!

礙於著作權的關係,請各位自行進入連結看簡述「李嘉誠傳奇(商業周刊)」,但真的強烈建議各位拿本商周把整個專訪看過一次。

李嘉誠的經營哲學如下:

第一講:風險 統帥必須考慮退路

第二講:投資 現金一定要比負債大

第三講:管理 要當領袖而不是老闆

第四講:經商之道 不疾而速

人家講所謂心得是將整個文章濃縮後的精華,我在這裡寫不出心得 -- 對我而言,專訪全程都是精華!那四講是環環相扣的價值觀,我全收。^^

看完專訪,把它的價值觀引申到我們自己的投資。

李嘉誠有 90% (的時間)在考慮失敗這件事上面,我們決定下單前,是否完整想過市場走勢不如預期的狀況?

再進一步想,十次決定只有一次不如預期,是上天眷顧非常好。有五次不如預期,成敗一半一半也還好。可是如果有超過一半是不如預期,這表示什麼?為什麼結果會這麼不如預期?那表示一開始的計劃沒想清楚嘛!有人怪天氣、有人怪外資、怪舞弊、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的決定草率。這些變數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能發覺,又不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投資前為何不納入考量呢?^^

當我看到他花九成(時間)考慮失敗時,我馬上聯想到以前商周對張忠謀的專訪,他也是花大量時間在閱讀和思考(商周還是攝影家柯錫杰拍了一個特寫,就是他坐在沙發椅上,抽著煙斗沈思的樣子,我腦中立刻蹦出那張照片)。

再來,從他決策前會對退路深思熟慮這件事來看,代表著他對成功的掌握度更高,這是一種「減法思考」,專注於當下核心問題,再一步一步解後續之急。

以他投資的個案來看,他不用借貸擴張,而是善用自有資金擴張,成功入主一家公司後,再用他的資金實力與合作銀行談判,要求降低新公司的借貸成本並同時改善公司營運環節。待新公司的經營體質改善後,新公司股價上揚,他持股所得獲利可是穩健實在。我這樣形容他的佈局過程有點單調,可各位真去看過專訪,再配合港劇「大時代」的劇情,每步棋背後都有它的策略,你們一定也會覺得精彩無比。

還有一個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精研財報與生產數據,有這些客觀的數據,他才有辦法去分析消息面的真偽與趨勢走向。像我個人目前就是以雙率(利率、匯率)、成本結構與人口結構做主要觀察方向 -- 歷史會重演,數字的變化會給你該有的 sign。

我常講一句:「大方向對了,結果就不會差太多。」其實,有很大的比重是受這些實業家的影響。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145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