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升學燃燒一切 卻賠上了青春 孩子的青春,真的非得這樣被升學綁架嗎?
2019/03/27 06:19:35瀏覽1048|回應0|推薦5
為升學燃燒一切 卻賠上了青春
2019/03/26 中國時報
李萬吉
「孩子考上一所私中,進了所謂的資優班,結果為了跟上進度,應付大小考試,只能整天抱著書本苦讀,一學期下來,孩子說實在受不了,想要轉學。」這是一位家長的陳述,帶著一點懊悔和無奈,因為他以為這孩子可以和姊姊一樣撐過三年,修煉出升學的成果,沒想到孩子痛苦到完全想放棄學習了。

類此狀況,常常出現,除了讓人覺得同情,也令人有所不解。許多家長明知不該為了拚升學績效而扭曲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卻還是一心一意要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習環境,然後一邊抱怨升學壓力殘害孩子的身心發展,又一邊要要求孩子多做一些練習,多排一些補習。問他們為何非得這樣?答案大概都是「沒辦法,為了升學啊!」

然而,孩子的青春,真的非得這樣被升學綁架嗎?雖然升學是必經之路,真的需要耗盡三年或六年的時間,只為了在升學的競爭中多買一些保險,為了多往前進幾個百分比,或是為了搶進那些自己未必喜歡或適合的科系志願?

學科知識的打底,是要讓未來學習順利,但升學不該是國高中學習的唯一目標。這階段更重要的是人生態度的養成與未來志向的探索,偏偏這也是台灣中學教育最為缺乏的部分。太多學生汲汲營營追求高分好進名校,卻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想法,沒有志向,不要說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恐怕上了大學就失去學習動力了。

相反的,那些找到方向的學生,即便升學競爭中稍居落後位置,卻往往在日後展現學習的爆發力和續航力。

全球的人才培養觀點都在進化,大學選才的方式也已調整,面對孩子的國高中學習,家長必須認清趨勢,否則綁架孩子青春的,恐怕不再是升學制度,而是家長的態度了。(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326000646-260107?chdtv&fbclid=IwAR0Q374THzKFTqVAGSpmE965Y0MkOytpNOG6Ws8cn-JFtWwfHR783p4ZoGk

大人放手 孩子才能探索志趣
2019/04/09 中國時報
李萬吉

近期教育部公布106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休學和退學人數統計,竟然高達30萬人,等於每4人就有一人休退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趣不合」,這樣的人數和比例,顯示問題非常嚴重!

志趣不合的原因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學術條件不合,在所有學生都把上大學當做必然之路時,許多不適合學術路線,甚至基本學力明顯落後的學生,等上大學才發現自己讀不下去。

另一種是興趣不合,這些學生多半對自己的興趣志向不清楚,或者對所選讀科系的內容方向不了解,就糊里糊塗的選填「以為喜歡」或「前景看好」的科系,讀了才知道和想像的差距太大,只好中途放棄。無論是什麼原因,這樣的休退學不只是個人時間的浪費,也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除了廣設大學的政策,誤導了學生和家長對高等教育需求的認知;長期以來國高中教育過於升學導向,讓學生把精力都花在應付讀書和考試上,少有時間和機會去試探志趣,更是問題癥結所在。

志向需要時間和環境去摸索和思考,不是只靠性向測驗或聽聽演講就足夠。理論上,國中階段學校應該提供機會,鼓勵學生接觸多元的學習;到了高中,學生應該有較清楚的方向,便可進一步朝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選擇修課和活動,以便找出更符合自己未來的規畫。

新課綱強調多元適性,目前看來高中階段的課程已動起來,但多數國中的學校和家長似乎仍對此無感,還是以傳統的觀念在拚升學,剝奪孩子多元試探的機會,令人無奈!

要改變這個現象,真的需要大人們放手和放心,放開干預孩子方向的手,放心讓孩子去闖去試,不要等到上了大學才驚覺走錯路,再來悔不當初。(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409000693-260107?chdtv&fbclid=IwAR0Go-hIPhWTnhfKkafRcCGWjie8JFoiOffljRtyoSfYSd0pu3dtStuSIjc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12526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