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8 23:55:59瀏覽5285|回應7|推薦78 | |
不久以前有天失眠,打開電視看到正在重播【宮庭畫師郎世寧】,介紹雍正三年郎世寧獻給雍正皇帝生日所畫的【聚瑞圖】。觀賞劇中說明後才明白這幅圖畫所以得到雍正的喜愛,是有很深的中國畫的意境,畫中描繪一只汝窑青瓷弦紋瓶,瓶中插著並蒂蓮花、蓮蓬、與結了雙穗的稻穗,象徵著聚集各種吉祥。西畫不會把不同屬性 ( 田中的稻米、水中的蓮花、泥土長的牡丹花 …) 的植物,放在同一花器中的。而中國畫這樣的組合,不但合理且有其深遠含意的。 隔了兩天是我在上海博物館的義工導覽日,巧遇中國繪畫館全館的繪晝更新,就抽空跑去看新展出的書畫。剛走進繪晝館,遠遠一眼就看到了【聚瑞圖】,興奮之情緒難以形容。在畫前駐足三十分鐘之久,就如同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回家後又立刻拿出 2007 年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新視界】仔細閱讀研究。上海博物館這幅【聚瑞圖】没有台北故宮所收藏之【聚瑞圖】的尺寸大,為此我還特別請教專家,為什麼會有兩幅一模一樣的畫出現?因為這兩間博物館都不可能收藏贗品。專家解釋原來當年因為雍正很喜歡這畫,又令宮庭晝師郎世寧再多畫一幅,在當時一畫多幅是很平常的事。 郎世寧出生於義大利米蘭,年輕時期隨 Carlo Conara 學習繪畫與建築,剛開始只為義大利的教堂做壁晝,幾年後卻對中國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 1715 年前往中國,曾於澳門學習中文、並以【郎世寧】作為漢名。 郎世寧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國,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計約有 50 餘年。 1715 年到中國時,被康熙帝以藝術家的身份召進宮中,曾協助圓明園的規劃設計,他引進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明暗寫實畫法,並改用膠狀顏料在宣紙上作畫,也就是今日的膠彩畫作法,他曾試圖要求康熙帝開辦學習用西方透視原理來繪畫的繪畫學校,但不被採用,後來與清朝學者年希堯一起出版了一本【視學】,是中國第一部透視學專著。 郎世寧雖然以傳教士的身份來中國,但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對基督教的壓制中,他並沒有被逐出紫禁城,反而極受禮遇,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在清宮中僅有宮庭畫師的職位,凡是有任何企圖傳教的舉止,都會被禁止,因此在中國,多稱他為宮庭畫師,而不稱他為傳教士。 郎世寧受到了清室的重用。雍正二年 ( 公元 1724 年 ) ,郎世寧受命參與圓明園擴建工程,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居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也有表現縱深立體效果的透視畫。雍正皇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經對一幅圖稿朱批:此樣畫得好! 23 年後,郎世寧參與了圓明園內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築物 ( 俗稱西洋樓 ) 的設計和施工,並被委以掌管皇家園林工程的奉宸院院卿一職,官職為正三品。 郎世寧一生的成績來看,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探索西晝中用的新技巧,融入中國畫,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堪稱郎世寧新畫派。郎世寧在中國 50 餘年,仔細研習了中國畫的技巧,他畫的中國畫具有深厚的寫實功力,流暢的筆觸,一絲不苟的層層暈染,加上模仿西方的色彩運用,達到完美的中西融合,叫人耳目一新。 郎世寧的代表作品有《八駿圖》、《聚瑞圖》、《嵩獻英芝圖》、《大閱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戰圖》等。後世藝評家認為他畫馬最為傳神。一月份故宮剛結束的雍正大展,郎世寧之《百駿圖》也展出了, 100 匹馬形態各異,實在太精彩。今日郎世寧的畫作在中國畫拍賣市場中是相當高價的作品, 2000 年他的【蘋野嗚秋】拍出價是 1765.5 萬港幣,是當時第二高價賣出的中國畫。 下圖《八駿圖》 頁首《聚瑞圖》 下圖1《弘曆及后妃像》又名《心寫治平》 下圖2《蘋野嗚秋》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