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很夯 但賺不了錢?--台灣電影的窘境
2011/10/02 16:25:43瀏覽594|回應3|推薦2
作者:博士
出處:http://tw.movie.mb.yahoo.com/movie/message_thread.html?bidtype=_m&tid=837685&fid=0&turl=%2Fmovie%2Fmessage_list.html%3Fbidtype%3D_m%26page%3D2

如果連一部都這麼夯的電影  到後面都賺不了錢
這就顯示了台灣的電影結構  是多麼的荒謬
而這個結構能不被修正或討論嗎??
這就完全的否定電影工作者以及觀眾
這表示  往後我們再也很難看到大成本的電影
因為賽德克做了最好的"示範"
這真的是很荒謬和不合理!!


個人的淺見是
要說服投資者投資大規模的電影
最主要的只有一個點
就是市場性  就是這部電影能吸引多少的觀眾來看
但很不幸的
即使台灣國內的全力熱烈支持
就是台灣電影的基本盤就是這麼大
也很難支稱大成本的電影
我認為要求觀眾看三遍來支撐  或是期待觀眾同一部看兩遍
都是不太合理的想法
電影的環境結構就是如此
賽德克的表現  正是證明了這樣的現實侷限


我推估  這部電影若要達到十五億的水準
恐怕需要海外的市場來支稱才有辦法
而這個比例可能佔四到五成(如果採保守的評估的話)


換句話說   在國內要產生大規模的電影的話
它的市場目標的觀眾就一定不能僅放在台灣國內


把市場放到全球  那是不切實際
而且也不是能操控的部份
而要在大多數的國家有所斬獲
在沒有像好萊屋那樣的行銷通路資源下
只有以拿到國際性的大獎  以這樣的方式
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市場  才比較容易打開
但這樣的期望  也是不切實際的
那是可預不可求  並不是正常的運作模式


就市場的目標的可能性來說
可能還是在華人市場
以台灣  大陸  香港等這樣的市場為目標
但這會又有一個問題
這樣的題材要拍什麼   演員要找哪些
台灣的題材  能夠被接受嗎
這樣的組合  通常會出現  演員是香港  大陸  台灣都有 
導演是台灣   製作是香港  資金可能是大陸的
諸如此類這樣的結合
但這樣的結合又好像怪怪的
因為那不算是台灣電影  而且這樣的影片也很難出現台灣的題材
除非這樣的電影的整合  是以台灣的故事為題材下來拍攝
這應該是很多國片支持者最想看的情況


支持國片的人   我認為不是支持某一個導演或某一個演員
而是支持台灣電影工業  是支持以台灣為題材的電影
以台灣為題材的電影  才是支持國片的人  最潛意識的想法


而另外一條途徑  
就是從台灣的放映商的結構去看
魏導有說到電影放映拆帳的結構
我認為  目前這樣的放映的拆帳模式
是對台灣本土電影非常不利的
有可能會扼殺台灣電影的創作
好萊屋電影對此不會影響太大
因為它的收入是來自世界各地
但本土電影不一樣  本土電影的資金回收來源
是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底下    風險非常高


韓國電影之能夠發展  
有一點韓國政府抓到了核心
就是他們要求在國內的放映商  必須播放一定的比例的韓片 
這是強行規定  這中間也引起外國片商的抗議
但韓國政府目標很明確  就是先把國內的產業規模做起來
在有國內的基礎下  再去擴展海外的市場


當然  就國內的環境而言 
我們不一定要學韓國
但這個拆帳的方式
是的確需要被討論
當然  放映商一定會強烈反對
但我可以預知的是   這部份如果沒有做修正
本土電影都會受在到某種程度上會被扼殺
也許有人會不同意  認為這是"不會生  在那邊牽拖"
只要電影夠好  這個結構怕什麼??
電影夠好  就會有人來看  就會有利潤
這是不太瞭解電影環境的人  才會這麼說
認為它存粹只是商品  只是一種買賣而已
但這樣的觀點  那麼可以預知的是  台灣電影永遠發展不起來
這種辯論  這太多了  說也說不完  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


如果國片在放映的拆帳上  能夠得到較合理的方式
這對國片的生存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個結構不做調整
我可以說   那你就會看到   一部片很熱很夯  但卻賺不了錢這樣的窘境
誰叫要花七億拍電影  不是自己找自己麻煩嗎??
這樣的論點很合理  但沒看到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就表示  台灣的電影就是只能有小成本的電影  大成本的電影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觀眾卻又希望看到大成本電影的願望
要打開海外電影市場  走向國際  
沒有一定規模的電影  是走不出的
這是最基本的水準  七億並不算什麼 
覺得它很多  那是因為從既有的國內環境的電影結構來看
但是如果較大規模的電影無法在台灣生存 
它變成一個緊錮咒 台灣不能拍大成本的電影
那無疑就是畫地自限  台灣電影不會有什麼發展性可言
如果調整這個結構  是一定可以提高台灣電影規模的大小
誰來調整這個結構  誰來協調這個結構
只有一個單位有能力去做   那就是政府
這便是政府對電影產業最具體最有幫助的做法
輔導金只是杯水車薪   
不過我猜不會有人會去碰這個議題
因為這牽涉到的利益非常龐大
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
只期待台灣的電影工作者  都像魏導那樣不顧一切
都認為電影的成敗  都在導演一人
這樣的短視近利
我實在看不出
在黑暗中的曙光
到底在哪裡??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ykey&aid=5695463

 回應文章

Alan
一頭熱
2011/10/04 23:07
台灣人的一頭熱現象真是可怕  看看民間的葡式蛋塔  上海小蠻頭  果農狂種柳丁  業界投資光碟機  光碟片  掃描器  花了一堆錢  投產幾年  熱潮過了就得倒  大家依舊樂次不疲  這就是短期的追高心理的可怕現象
我想政府的沒遠見  與百姓的一頭熱  就是一體兩面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民  才會選出這樣的政府   
古聖先賢俱往已  來者由可追  望以後多些務實的政治人物出現
長夜踏歌(kaykey) 於 2011-10-06 12:06 回覆:
我覺得指望政府做實事,真的希望不大─_─
目前台灣人才的凋零體現在各個層面,包括政府方面
台灣電影產業要有希望,恐怕只能寄望民間自行組識,整合出一個合理可實行的方案之後,從上游到下游,整個配套仔細後,先尋找地方政府配合實施,等有一定成效證明後,再導向中央

別說這不可能喔,台灣「繁星計畫」及「汽機車第三責任險」都是由民間推及,而正式全省通行的

怕就怕在,電影產業缺乏能整合的人才

Alan
同意
2011/10/03 22:37
蘇總確實是一個我相當欽佩的人 這樣的人才堪稱愛台灣第一名
我想台灣影劇對東南亞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我有個泰國朋友除了看韓劇就是台港劇 不過台灣的戲劇種類太過單一 無法吸引到不同族群 希望多多加油

如果大陸即將緊縮 確實短期會有影響 不過這是別人的國家也沒辦法 看完這期天下 覺得大陸培養自己人才的決心實在恐怖 台灣也只能靠自己 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確不是好事
長夜踏歌(kaykey) 於 2011-10-04 17:46 回覆:
接續底下的話題聊聊

到底是重點培植還是毫無目標亂槍打鳥式的投資源,我覺得都會有其困境
首先,重點培植須要選中正確目標,而且整個後續配套設施都得計劃好,台灣最糟糕的就是往往沒有長期持續的輔導正政策,導致所有產業常不得不自行土法煉鋼,而將力量分散掉
理應扮演整合角色的政府,卻常常是處於被動狀態,甚至是敷衍了事
當年有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這些具遠見的官員在重重壓力下,推動電子產業造就台灣二十年榮景
但現在,台灣缺乏如此人才,政府不再扮演領頭羊,也不見有什麼產業培植政策能成就台灣下一個二十年

至於你說的棒球,從職棒由盛而衰,更是透露許多弊處,其中致命傷為打假球
台灣的撞球界,曾有世界第一的趙豐邦,但他雖為世界冠軍,卻極其荒謬的無法靠撞球生活,必須另有職業,每當有賽事,他都須要自費出賽
比起棒球和高爾夫,撞球選手的培養會比較容易,但也不見政府投注資源扶植

連重點培植都缺處百出了,更別提亂槍打鳥,一時興起式的熱潮了

Alan
迷思
2011/10/03 02:30
每當有新聞上有人要求政府  我常想是不是對的
先拿美國兩黨做個例子  好戰的布希兩父子的共和黨  基本上是主張小政府  近似道家的無為而治  政府盡量不去干涉民間事務  (大陸說法叫國退民進)  所以民間企業想幹麻就幹麻  只要不太過分  我政府不去限制你  反之  民主黨則採大政府主義   這是兩種相當不同的思維模式
所以所謂"政府介入扶植產業  坐大到一定程度在放手讓他自行負責"這種情況  在共和黨手上不大容易發生  E-INK就是個例子  當初E-INK因美國國內生產成本過高  因而與台灣元太合作  結過現在產能都被元太搶走
當然啦  有人會說美國太大台灣太小不能比較  台灣產業不由政府扶植根本沒機會  台灣電子業也是政府扶植起來的 

這樣的話  那不如  就扶植重點就好了? 
舉的例子  讓台灣成為拍小成本電影的根基地  產出劇本  產出文藝片導演  產出偶像  政府便不用投資太多  卻可能片片回收  至於有本事的新秀導演  就到外面發展去吧

如果真因政府無限制的全面投入  出現大量的電影相關從業人員  我想一定能產出相當多優質的電影  但海外市場誰能保證成功? 台灣的腹地確實太小太小  唯一的機會就是拓展大陸與東南亞市場  (歐美就不用考慮了  美國人基本是不看外國電影的)  但中國的觀眾與台灣觀眾的電影口味真的差異很大  譬如海角七號  這種能在台灣產生強大共鳴的題材  但我的大陸朋友都說難看  更何況  在台灣目前強大的意識形態之下  如黃志民這等有理想的電影人  都不願意陸資介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2/2/2zr9j.html)  我很憂心在大陸能不能賣  如果大成本國片拍一片賠一片  政府的耐心與國民的稅金能撐多久
再拿曾雅妮來做個例子  大家說他是台灣之光  如果政府從此大量培養高球選手  建立強大的基本設施  廣設高爾夫球場  在這個地狹人稠的台灣  值不值得呢?  還是把錢花在棒球上更好  大家可以好好思維一下
再說說李安  美國教育  台灣成長  美國茁壯  也用陸資拍片  哪個好呢  他不就是當初台灣新秀走出去的例子

如果魏導真的有本事  下一片即使不在台灣拍  他還是有機會的  但如果因人設事  錢真的大量砸下去了  那就只能期望我們的後繼中有很多史蒂芬史匹博了  不但在台灣還能影響全世界  但我相信本尊大概不會來台灣拍片吧
長夜踏歌(kaykey) 於 2011-10-03 21:48 回覆:
這話題很大,我想想再來聊
先稍微提一點,台灣電影除非在大陸先上映,不然,要有高票房,幾乎不可能
我記得當年艋舺還在台灣上映沒幾天,大陸土豆網就有清晰版可以免費收看了─_─
這狀況下,台灣電影真的很難期待大陸票房
我上次轉貼過一篇新聞,三立蘇麗媚說,台灣的戲劇不能只看大陸市場
她的看法是正確的,這幾天大陸限娛令正式出台了,港台藝人的發展空間會一直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