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30 10:21:42瀏覽1159|回應0|推薦4 | |
《罪夜之奔》The Night Of 在 Metacritic 的 2016 最讚電視影集的評分高達90,是 Metacritic 2016 最讚影集的第五名;在全美影劇評論者2016最讚美劇排名裡,名列第八;在已經公布的2016美國電影學會獎之中,名列在最佳電視劇之中。而在 2017的 74屆金球獎《罪夜》也獲得三項提名(兩個最佳男主角及一個最佳迷你影集)。總之,如果你是個美劇迷的話,《罪夜之奔》這部迷你影集肯定是 2016 必追之最佳美劇之一。而且,片長不過八集而已,毫無追劇壓力。 這篇文章本來是打算寫來等到《罪夜》獲得金球獎時,再來大大慶賀的post出來,結果竟然出乎意料地沒有得獎,最佳迷你影集男主角不是 Riz Ahmed,是 Tom Hiddleson,而最佳迷你影集也不是《罪夜》,而是《美國犯罪故事:公眾與O·J·辛普森的對決》(The People v. O. J. Simpson: American Crime Story)。 即使如此,《罪夜之奔》在我心理,還是非常好看,比《夜班經理》好看很多。不只故事的深度與複雜度相較於《夜班經理》更細緻複雜,而故事的結尾也比《夜班》更是步調陳穩且邏輯合理。而且那樣的結尾更是扣準且彰顯了故事中善惡難分與世界不是二元的主題,非常前後一致且完整解答。然而《夜班》的結尾不只匆促夢幻,而且也沒也真正地為中東戰亂的問題核心解答,算是開啟一個問題,卻沒有合理回答也沒有美好結果(只是簡單地給了一個表面的結果,但卻不是終極解答,原因請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夜班經理》轉行當特務,直搗軍火庫〉: 。。。。。。
之後,讀到一段關於錢尼主義(Cheney Doctrine)的段落,終於明白為什麼《罪夜之奔》The Night Of 的主角 Nasir 要設定為巴基斯坦人,因為自從九一一之後,美國其實很怕(仇恨)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二穆斯林人口最為稠密的國家(第一是印尼),也是唯一擁有製作原子彈能力也擁有原子彈的穆斯林國家。在九一一之後,曾有謠言,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已經將製作原子彈的技術交給伊拉克,使得伊拉克可能也早已擁有原子武器,這也是布希在九一一之後出兵伊拉克的主要原因。 當時布希政府(宣稱)因為擔心蓋達組織可能已經擁有原子彈的危險,而非出兵伊拉克不可,其實並非基於已經確認的事實,而是基於(某種沒有說出的)政治目的。2006年,曾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 Ron Suskin 出版一本書,《百分之一主義》(The One Percent Doctrine),就是在批評這種對於僅僅百分之一的微小可能,而被當成既定事實的反應與對待。無論是針對國家(伊拉克、巴基斯坦),或是針對個人(影集中的巴基斯坦人 Nasir),都是種政治性的迫害。 在影集裡,Nasir 雖然不斷宣稱,即使他的父母來自巴基斯坦,他從未曾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而他被控謀殺的案件還是一度被懷疑與恐怖組織有關。 原來,「巴基斯坦」這個字,在美國是種非常明確的標籤,不只代表穆斯林,還是有威脅性的穆斯林,而且可能是蓋達的共犯,當然也就跟九一一有關聯。這是個非常尖銳的族裔符號,難怪在故事裡,Nasir 的無辜,一點也引不起他人的憐憫,連同是穆斯林人的獄友都待他有敵意。 下面一段話是錢尼擔任副總統時曾說的一段話,也是《百分之一主義》書名的來源: If there's a 1% chance that Pakistani scientists are helping al-Qaeda build or develop a nuclear weapon, we have to treat it as a certainty in terms of our response. It's not about our analysis ... It's about our response. 。。。。。。 這種把「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當成是事實」的判斷法則,也出現在另一部電影故事裡,《關鍵報告》(Minoriety Report),只要一有可能,就得抓起來。可是,真的發生了嗎?不重要,因為有可能造成危險,就要先預防,如此才能確保大眾的安全。 以保護某群人的藉口,理所當然又義正言詞地仇視另外一群人,這樣的世界真可怕。不過,我們現在正活生生地住在這樣的世界。例如,為了保護孩童純潔的心,就該反對同性戀之類的論調等等。 。。。。。。 《罪夜之奔》存在英雄的野性成長: https://sosreader.com/katydid-the-night-of/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