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07:32:20瀏覽5912|回應12|推薦16 | |
馬政府執政百日,油電雙漲,台股又震蕩大跌,猶記得馬英九上任之初曾提到,面對險惡的國際經濟局勢,他希望像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帶給國人希望與溫暖,但如今國人卻只聽到馬英九雪上加霜的「誠實話」‧‧‧
九月六日,在台北的行政院長劉兆玄,被電視台的記者頻頻追問到滿頭霧水,他不瞭解,為什麼電視記者一古腦地追問:「總統不滿意史亞平﹝新聞局長﹞的專業,院長有什麼看法?」
這是因為記者們抓著當天總統馬英九在南部和鄉親對談時,有鄉親當面向馬英九反應,認為史亞平的「專業」不足,馬英九簡單地呼應「該有專業的年輕人當發言人」,馬上就被引導出「不滿」史亞平的談話頭。
劉兆玄辦公室於是忙著找跟馬英九一起下鄉的閣員,想要瞭解發生了什麼事?經過「交叉比對」後,據透露,劉兆玄理解到馬英九並無「批史」之用意,他告訴相關閣員說,「無端議題,不必回應」,但是,話題已經發燒了好幾個小時,「不回應」已經挽回不了史亞平的滿臉豆花。
問題是,這樣的小事情,怎麼會發燒和混亂呢?以馬英九和劉兆玄的過往互動,不該是打一通電話,在第一時間就可以解決了嗎? 》》府院溝通差,史亞平「吃豆花」 就算馬英九和劉兆玄都在忙,也考慮到總統和閣揆的互動不能太草率,總統府的幕僚與行政院的幕僚,或者是兩位大秘書長詹春柏與薛香川,不就可以立刻溝通,不要造成混亂嗎? 差就差在,真的就是沒有人在中間扮演溝通和連絡的角色。從0520馬英九新政府就任以來,台灣的政壇已盛傳著「府三寶」的無奈感嘆,「府三寶」指的是總統府內的秘書長詹春柏、兩位副秘書長葉金川與高朗。 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都是「老好人」,詹春柏與高、葉兩位副秘書長,在總統府內像極了是「好好先生」,每天戰戰兢兢地簽公文、客客氣氣地對下屬。「府三寶」只會「等奉因此」像個老吏罷了,沒有人替馬英九「把關」、沒有人替馬英九「思考政治效應」,一切都變成是馬英九自己去承擔了。 問題是,總統之尊,哪有人敢隨便打電話給馬英九問:「你的意思是什麼?」只好摸著石頭大猜謎了。 》》馬英九想什麼?全體來猜謎 一個總統讓人陷入「猜謎」,對政府、對人民,都是危機的徵兆。 最近中南美洲友邦在馬政府「外交休兵」前提下,今年對台灣加入聯合國支持度大減,早已讓不少人擔心,但馬英九在接受訪問時又說,台灣與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兩岸關係。馬英九在台灣經濟險峻的時刻,去碰觸敏感的兩岸問題,再次加深島內藍綠政治的緊張,不少人都在問:「馬英九出了甚麼問題?」 無獨有偶, 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馬英九一上任,就有「仙女棒」讓「六三三」一夕達成,當時就說「未來八年」,嚴格地說,也沒有「吃定台灣人民非投馬不可」,問題是,何必要挑在這個時間、這個找自己麻煩的時間來說呢? 沒有人知道馬英九為什麼要如此說?總統府方面搞不清楚,行政院方面也搞不清楚,話題被引爆,所有的官員,從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政務委員朱雲鵬、到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所有的相關官員,當天都在「躲」媒體,辦公室怕接到記者電話,新聞局長史亞平也無奈以對,所有的閣員,都回答不出來這樣的問題。其實答案只是總統府內照規矩辦事,就發了新聞稿,完全沒有意識到當前股市的險峻與影響,因為這些人都甚少買賣股票,不知跌的感受。 》》同理心何在?民苦官不苦 但最離譜的莫過於馬英九的老班底、財政部長李述德。當一名投資人在鴻海總部附近燒炭自殺,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說:「任何一個生命的殞落都是很令人感到惋惜的。」但是財政部長李述德卻四日被媒體問到,股市連續重挫,融資斷頭,有投資人因此自殺,李述德卻回應,投資股市是個人抉擇,不賣就沒有虧損,還呵呵乾笑兩聲! 李述德的冷酷,加上馬英九的「實話」,完全讓人看不出來,何謂「苦民所苦」,何謂「同理心」? 馬英九和李述德的「失言」,要負責「善後」的當然是行政院,閣揆劉兆玄於是下令經建會要趕緊找出「對策」,整個經建會就因此在 馬英九與他的政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答案其實是「一個政府,兩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忙忙忙,結果卻是盲盲盲。 九月六日,在台北的行政院長劉兆玄,被電視台的記者頻頻追問「總統不滿意史亞平專業,院長有什麼看法?」正是這種負循環的實例 大夥兒摸著石頭大猜謎。新政府上任一百多天了,馬車胡亂跑,螺絲掉滿地,代價當然就是人民對馬英九逐漸失去信心。 》》文官齊自戕,政府失效能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行政院,行政院各組組長和常常需要列席行政院會的各部會局處長,他們稱劉兆玄接任後行政院的會議是「高階英語學測」,這是因為劉內閣高官開會,坐在外圍的「列席官員」們,聽著大桌邊的數十位博士部長在開會,聚精會神,生怕一個失神就跟不上進度了。 部長們談了哪些治國宏圖,讓文官不敢「懈怠」?沒有!談著談著,就是一堆英文的學術專有名詞,講著講著,就談起某某年之某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宏旨巨論‧‧‧ 這些文官數十年訓練就是「奉命行事」,聽了半天,就是「那些趨勢要多加注意」、「對於弱勢者的適時補助要準備好方案」、「聯絡溝通需要更綿密規畫」‧‧‧,他們對劉內閣結論就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 這落差,劉兆玄漸漸有察覺,但他認為從李登輝時代到民進黨時代,台灣的文官機器的素質一向很高,個個的學歷都足以到各大學內當主力教授。 劉兆玄等人堅信,政府要有效能,文官需自強。他們不願意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去指揮,他們相信提綱鍥領就夠了,好的文官只要有了方向,又獲得夠大的揮灑空間,創新施政才能落實。 但問題是落差已不是「新政府與舊官僚」問題,一個政府,兩個世界,整個國家機器,就像一堆沒有契合的連桿和齒輪,運轉起來,ㄔㄔ作響,七零八落。 六月二十日起,劉兆玄又和院內幾位核心閣員會商了幾次,決定調整內閣步調,改用「目標管理」模式。劉兆玄希望各部會鎖定兩大方向,提出各部會「立刻可以作」的政策。 》》公文堆滿桌,院長累不死? 但是,各部門往往都「溝而不通」,最後都是到劉兆玄面前裁決,這位「校長閣揆」總要「博采眾議」,讓閣員在他面前再爭論一次,他再協調一個「次佳選擇」。 包含行政院會上,劉兆玄也往往只把秘書長提前匯整各部會送來的「院長裁示稿」當參考,往往脫稿發言,鼓勵各閣員「充分討論」,行政院會更加冗長,各級文官更是在旁鴨子聽雷。 政府數十個部會,都要等行政院長來折衝協調,各部長間無法自行找到方案,這樣的事事都在等劉兆玄一個人處理的局面?哪裡能有效能因應瞬息萬變的時局呢?何況劉兆玄哪能樣樣經通? 九月一日記者節,研考會主委江宜樺和跑政院記者茶敘時透露,目前在研考會手中,劉揆下鄉裁示和接受陳情的「列管案件」已超過二五○件,目前大約處理三成,而一般這樣的案件是需二到三個月完成。 以此推算,劉兆玄既要善後馬英九的「臨時考題」、還處理閣員的學理爭辯,又要處理各地陳情,累積的案件越來越多,幾百個不分輕重大小的案子堆滿辦公桌,怎能好整以遐處理台灣的經濟挑戰?馬政府與台灣,真是一個政府、兩個世界;整個政府從閣揆以降,都在瞎忙,馬政府想要奔馳,恐怕還要等一大段時日‧‧‧ 《本文已同步刊登於將上世之『今周刊』612期 p34》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