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6 07:47:39瀏覽7354|回應4|推薦22 | |
馬英九當選後,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論及他上任後大陸政策走向,重點可整如如下:
1. 七月開放包機直航周末化; 2. 七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 3. 兩岸協商「綜合性經貿合作協定」; 4. 中資投入愛台12 項建設; 5. 海基、海協兩會復談; 6. 吸引陸生入台就學; 7. 在北京撤飛彈前提下,兩岸簽署和平協定; 8. 外交休兵。 會有這樣的政策方向,可以從馬英九自許能「光武中興」,自我定位是要先「匡正」陳水扁執政所造成的亂象來觀察,正因如此,馬英九就有了以劉秀為師的傾向。 西元四五年,當時中國西域莎車王崛起,侵擾西域各國,鄯善等十八國同時派遣他們的太子,到中國洛陽晉見漢光武帝劉秀,請求劉秀恢復設西域都護府,經略西域,以抗莎車。 劉秀拒絕了,他認為當時中國剛經過王莽之亂,人民需要調養生息,國家需要內部重建。《漢書》作者班固特別稱許,大意是:聖 兩千年後,台灣的新總統馬英九也有同樣的思維。一位馬政府國安團隊成員私下如此說:「馬英九上任後,營造好海基、海協復談的好氣氛後,兩岸進入實質經貿互動,內部以公共政策為主,台灣將沒有太多的國安、外交新聞可以被報導。」 除了馬英九多次公開宣稱「外交休兵」外,新任行政院長劉兆玄、新任外交部長歐鴻鍊也都在國會殿堂內宣稱,台灣將檢討「金援外交」、「邦交國數字外交」的過去長期政策,不再和過去八年般,耗費過多心力大搞「烽火外交」。 馬英九的政策走向,也正是想要保持外部的平靜,節外不生枝,以便專心處理台灣的經濟難關。 「周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觀光」是馬英九穩定內部的奠基政策,這是因為面對台灣已經透支的政府財務,實在無力大興大革進行重大經建工程,且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輸入性通膨壓力持續擴大。台灣內部的儲蓄率繼續攀高,但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走下坡,「現金在手最安全」心理下,台灣經濟將更嚴峻。 雖然,「周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觀光」的實質經濟效益並非巨額數目,且受益者也有限。但馬英九寄望能因此讓台灣社會看到「活水」,經濟「動起來」了,這樣才能讓惜用的現金願意消費與投資,讓台灣經濟真正能復甦。 至於陸資來台,基本上,台灣的住辦大樓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從信義區到大直又轉化到南港、內湖區,每年都有 因此,馬英九是希望能透過「愛台十二項建設」吸引陸資,一方面是解決台灣財政困窘,需要外援投入公共建設現況,另一方面,也是預計當二○○八北京奧運後,大陸的重大營造與建設資金與器材也需要找下一個出口。 在此思維中,馬政府希望全力顧內部,「周邊少點事」,加上台灣實在無力再和過去一般,每年投入數百億、甚至千億搞「金援外交」,在省錢與省事的考量下,就學習劉秀的「拒絕經略西域」,免得替自己找麻煩。 開放陸生來台,則是因扁政府時期,濫設大專院校,但台灣因經濟發展,中產階級頂客族與不婚族增多,人口緩成長﹝甚至負成長﹞。台灣許多學校都已招生不足,但是「關學校」是浪費已投資教育資源,因此希望能招收大陸學生,既解台灣學校營運困難,也增加兩岸下一代的更多瞭解與互動。 但是,馬英九還要參選二○一二年的大選,在那時已「沒有『貪腐』的陳水扁政權助選」下,馬團隊擔心無法再凝聚部分「綠色」選民的支持,也擔心太向北京「一面倒」,造成美國擔心「傾陸反美的馬英九疑慮」,因此,還是想以兩岸在上世紀的「政府授權白手套」模式,由海協、海基進行「半官方協商」,主要設定是經貿議題,暫時對進一步政治議題「存而不論」。 等到二○一二年,馬英九若能連任,已無後顧之憂了,再看情勢進行後續規畫。在此之前,「撤飛彈」與「和平協定」恐是「話題」,但未必是排入優先的「議題」。 《推薦文章》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