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腎病者的飲食禁忌
2010/01/02 20:47:43瀏覽8930|回應0|推薦2

一則:

腎病少吃楊桃~容易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食物及中草藥材

不少民眾認為水果屬天然食物,水果的香味、口感,可以抑制服藥的惡心感。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表示,水果中的楊桃、芒果、葡萄柚,飲料中的茶、咖啡、酒精和牛奶,均會與特殊藥物產生交互影響,需謹慎服用。

楊桃內含鉀離子,會加重腎臟負擔,建議腎功能異常者少吃。含有豐富維他A芒果,會抑制肝臟酵素,升高抗凝血劑的血中濃度,延長抗凝血劑進入體內代謝的時間。國內至今雖無併服芒果與抗凝血劑不良後遺症的病例,但建議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將服藥時間與吃芒果隔開,且少量為宜。

葡萄柚含黃酮素,會抑制部分藥物在代謝中的重要酵素,延緩藥物代謝速度,增加原有藥物的效用及副作用。

正在服用含抗組織胺成分的AstemizoleLoratadineTefe-nadine、降壓藥中的鈣離子阻斷劑、治療三叉神經痛及癲癇的Carbamazepine、促胃腸乳動劑Cisapride、降血脂藥HMG-CoAre-ductaseinhibitors、抗黴菌劑Intraconazole、抗排斥劑,均不宜與葡萄柚併服。

茶葉因含有鞣酸,會與鐵製劑結合降低效果,建議服用鐵劑前後2小時內,避免喝茶。正服用支氣管擴張劑者,若併服含大量咖啡因成分的食物,一天服用咖啡不應超過6杯。

牛奶則可能導致腸衣錠劑型的藥物提早在胃中溶解,使藥物原被設計在腸道內被吸收,結果藥性失效,反造成胃刺激、腹痛。另外,牛奶中的鈣鹽會與CiprofloxacinTetracycine這兩類抗生素產生不溶性鹽類,降低抗生素療效。建議服藥前後1小時內,避免喝牛奶。

二則:  

一個楊桃可殺腎病者

楊桃又甜又多汁,但相信很多人不知,原來腎病患者不可以吃楊桃。

因為楊桃含有一種天然毒素,但腎病患者無法將之排出體外。

有內科醫生指,腎病患者即使食一個楊桃也會中毒,嚴重可引致昏迷,甚至死亡。

每年約有數名腎病病人食楊桃後中毒,有腎科醫生表示,除楊桃外,腎病病人也不宜食香蕉和榴槤等含鉀量高的水果。

近年發現部分腎病病人進食楊桃後中毒,相信因他們的腎臟不能將楊桃所含的毒素排出體外,病人中毒初期會有嘔吐、打嗝,接會神志不清。

中大食物安全及藥品研究主任兼食物安全專家委員陳恩強表示,楊桃所含的神經毒素會令腎病患者出現神志不清、精神錯亂或昏迷,部分病人會四肢無力和手腳麻木,大部分個案在八小時內出現這些徵狀,以往曾出現死亡個案,故須洗腎或末期腎病病人即使食一個楊桃,都會出現這些徵狀,需要在醫院洗腎,將毒素清除。

草酸鹽可致急性腎衰竭

陳恩強又表示,楊桃含有的草酸鹽也會影響腎功能欠佳人士,如他們進食太多,會出現急性腎衰竭,故醫生必定會提醒腎病病人不要吃楊桃。

本身是腎科醫生的香港移植學會主席唐國隆表示,前年有一名腎病病人進食楊桃後出現手腳麻痹入院,留醫數日後出院,但同類個案不多。他又表示,腎病病人因體內的鉀難以排出,故不宜進食鉀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香蕉、榴槤及罐頭食品除非病人洗腎後流失大量鉀質,才可按醫生指示,進食含鉀食物。若病人不能將過量鉀質排出,會積聚在體內,可引致心律不整和心衰竭。

除腎病病人不宜食楊桃外,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肝病患者若大量進食肥膩食物和飲酒,可引致急性肝衰竭。此外,癌症病人也不宜進食燕窩和其他補品,因燕窩含有大量生長因子,可加速癌細胞生長。

http://www.nownews.com.tw/2002/08/15/536-1340369.htm

三則:

腎臟病患忌口 喝下楊桃汁 易引發急性腎衰竭

記者崔顯亞/高雄報導   (2002/08/1519:43)

最近又是楊桃盛產的季節,醫師提醒,腎臟功能不好的民眾,最好少喝楊桃汁,因為在往年曾經傳出不少因為喝楊桃汁,引發急性腎臟衰竭的例子。

在民眾心中可以達到消暑退火效果的楊桃汁,卻可能是腎臟病患的殺手。根據醫師表示,腎臟有毛病的患者,一旦在空腹或水分補充不足的情形下,喝下濃度過高的楊桃汁,就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

高醫和榮總表示,過去幾年都曾經發生類似的案例,今年也已經傳出有民眾自行採集形狀比較小的酸種楊桃,製作楊桃汁,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個案。

高醫毒物室主任蔡錦蓮表示,只要腎臟功能正常,一般人喝喝楊桃汁,是不會有問題的。

醫師提醒,尤其是洗腎患者,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為了一時口腹之慾,讓病情更為嚴重。

http://tw.myblog.yahoo.com/a-wen/article?mid=1213&prev=1293&next=1177&l=f&fid=7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364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