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圍巾(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得捨之間。人間福報,B6版生命書寫版【生命巧聿】專欄。
2011/07/24 22:22:25瀏覽422|回應0|推薦12

得捨之間   2011.7.24人間福報生命書寫【生命巧聿】專欄

文/圍巾

 

曾在佛書中讀到一段:「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同時……」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當人們愈是想要捉住身旁的一切事物,就會從另一頭失去一些東西,正因為有「捨」才能「得」,古代人深諳此理,所以孟子曾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捨,有捨亦有得。捨與得乃相互依存,端看我們如何取捨而已。

「捨」也有大小之分,當我捨棄聲色犬馬、交際應酬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身邊的一首詩、一朵花、一場演講,竟豐潤了我的生命,讓我有所感動,這「小捨」後有「小得」,凡人如我就可以做得到。

名畫家張大千在其水墨畫中,運用了「留白」的章法技巧,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也是因為「捨得」在畫布上留白,其創作才能名垂千古,芳流百世。又如晉代陶淵明能捨官場名利,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能成就其千古隱士的高風亮節。

民族英雄鄭成功不顧父親鄭芝龍已降清,仍就堅持民族大義,終身致力於「反清復明、大義滅親」的功業,就是近代台灣史中最典型的「大捨」表現。後人為表彰其「忠節」,將鄭成功入祀「延平郡王祠 」,受民眾香火供奉,傳為佳話。

屈原以忠君愛國,寧可命喪汨羅江,也不肯苟活於世,這也是捨生取義之舉。屈原捨一人之生命,使千萬後人為其忠孝氣節所感動,每年皆以「端午划龍舟」來紀念他,這就是「大捨」而後才有的「大得」。

六祖惠能有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有我們能放下牽絆與束縛,才能驚覺自我的渺小,而人們想要的太多,相對的付出卻太少。得捨之間,很多時候,不是捨而不得,而是我們打從心理就「不捨得」,不捨,所以不得!捨了,才能有得吧。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33165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man&aid=546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