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在臉書 之一
2010/10/31 11:51:55瀏覽2649|回應2|推薦131



蔡詩萍:
臉書,已經能夠號召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司法怠惰;臉書,已能把散居全球的朋友,聚在網上開同學會;所以沒有理由,在散文的書寫上,還沒有自己的位置。這篇文章,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陷,可是作者的行文與書寫風格,已為臉書時代的散文,開出一個起點,可以預見,未來的路會更寬。

鍾怡雯:
這是一篇非常有時代感,且把時代感寫得生動幽默,又兼具文字質感的佳作。作者的寫法本身就非常臉書,廣徵博引,同時有身在臉書時代的進退兩難感,又愛又無奈的掙扎。儘管這掙扎是有限的,因為作者已經深陷臉書,且頗能在臉書裡求得慰藉。這樣的心態或許不是個人的,它同時具有代表性,〈道在臉書〉已經指出,臉書要什麼有什麼,一切盡在臉書。真實世界已經快要被臉書攻佔了。


文:謝孟宗

楔子:宅男而立

從某個角度來看,我算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人生經歷三十寒暑,(氣候越來越熱,「寒暑」總有一天給燜成偏義複詞),要是不騎車,閒時遊走,多半不出住處到最近一家Seven-Eleven的距離。

超商除了供給日常所需,還有別的作用。一旦電子鴻雁啣來訊息,我就輕裝涼鞋,低吟徐行至特定商家。店員小姐與我四目相接、兩心相知,轉身在收銀台左後方堆放貨物處翻找了一下,接著遞上給我的包裹。銀貨兩訖,言語多餘,很有虎膽妙算情報戰的意味。

包裹裡,當然沒有恐怖份子垂涎的炭疽菌,倒是有傳自倉頡的地圖。有次在冷氣房裡,我按圖行旅至長安酒家,和李白鬥酒歡言。乘著醉意,我直言相勸:「老李,詩才非關經綸才啊,你太自我感覺良好,要吃虧的,你要學那個高陽酒徒的氣派?別鬧了,那是歷史人物,更別提司馬老兒寫作動機很可疑,信史當那個說部寫,牢騷一堆,那個豫才不是說他的《史記》是無韻的,對,你說叔齊我才火大,那個死就死還唱山歌,別鬧了,又不是opera,sorry啦,我忘記你不知道這個term,華格納說……」

我酒量差,醉中越扯越遠,沒顧及李白的知識水平,很多話沒解釋清楚。而且,忘形爾汝,難免牽扯李家老母祖宗和幾位小朋友。那次拼酒說的話不宜再敘,反正酒醉欲眠,也就散了。必須寫下來以罪己過的,是醉酒昏睡,誤了和吾友濟慈的約。吾友讚美夜鶯幽囀是天地大美,聽來心痛神迷,聽後猶教人恍惚不知是睡是醒,遂邀我共聆鶯啼。因我失約,吾友罵我貪杯,氣得說我這俗人只配聽艾倫坡的凡鴉呶呶。

濟慈吾友是美的信徒,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道理他遵行不逾。我也想過當個美的傳教士,為稻粱謀却成了乞食上庠的小講師。課堂上學舌ABC,曾立志仿效園丁,在學生的心圃種下文學的種子,他年因緣俱足,當盛開一片美景。豈料,園丁沒做多久,就應了陶淵明一句「草盛豆苗稀」,只好收手。其實也難為學生了。國高中學了六年英文,學而不用,用而不精,到了大學,會的單字少,時態、句型都得從頭學起,要破除文字障、親近英語文學,實在困難,如同在艾略特的荒原裡種一朵給愛蜜莉的玫瑰。再者,班級裡學生科系有別,以理工學科居多。這些科系的學生接觸數字公式比接觸文字還來得頻繁,平常消遣多以線上遊戲為主。要讓缺乏閱讀習慣的學生體會,不僅網路上的虛擬空間讓人目眩神迷,文學亦能引領讀者進入廣袤的想像空間,尤其難上加難。

我教過一首用詞淺近的詩,講詩人回憶教女兒騎腳踏車的情景。最末幾行,詩人的女兒再不需母親攙扶,越騎越遠,頭髮為風吹動,喻示日後長大成人終要離家闖蕩一番。彭鏡禧教授是這麼翻譯的:「而你漸騎/ 漸遠,/ 漸小,漸易破損,/ 拚了命/ 踩上,踩下,尖聲/ 大笑,/ 頭髮甩動/ 在背後,像一方/ 手帕揮舞著/ 再見。」解說時我手腳並用,像胖叔叔騎著迷你腳踏車。講台下學生如如不動似忘情的僧尼。後來我講句玩笑話,說上網時最喜歡去開心農場偷土豆茄子,入定僧眾都笑了。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4551567

 回應文章

柔不茹剛亦不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實的悲傷
2010/11/10 04:24

IT'S TRUE AND SAD,  KIDS ONLY KNOW HOW TO PLAY GAMES ON LINE, THEY WOULD  RATHER PLAY GAME,  INSTEAD OF READING.

這是真實的悲傷的, 孩子們只知道玩遊戲上線,他們寧可玩遊戲,而不願意

南鵲(kafka17) 於 2010-11-11 18:26 回覆:
所以我只好帶領,或說"逼迫",我的學生閱讀。

傑克森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順勢與逆勢
2010/11/04 07:53
當年紀漸長,悟出很多的道理,也深知順勢而為的容易
很多時代的潮流總是小小的湧起,卻是大大的淹沒這個世界
很多的逆勢而為,到最後總會是一場空
如果是順勢前進,尋跡返回,似乎比起原來的逆勢堅持還來得輕鬆許多
這時候的我已經不再像兒時年輕時的堅持理想的逆勢
反而是順勢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會讓人生活的快樂點
理想還是可為,只是量力而為...

共勉..
@@
南鵲(kafka17) 於 2010-11-06 09:46 回覆:
感謝文友。「理想還是可為,只是量力而為」,我教書這麼些年,好像也漸漸懂得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