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9 10:42:00瀏覽3149|回應10|推薦80 | ||
江西的鷹潭縣的龍虎山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二仟多年來留下許多讓世人難解的古跡, 除了懸棺以外,東漢中葉道教的創始人曾在龍虎山下煉丹, 當地有種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後來三國或西晉時張陵的第四代孫張盛在此定居, 世代相傳,但以張天師聞名於世,我對道教的歷史所知有限,但對道教的建築群深感興趣, 2017.3.23.中午在上清古鎮吃了一道八卦宴,在下午四時來到了天師府, 天師府是歷代張天所的起居之所,原建於龍虎山下,後來遷於上清, 張天師的名號已傳至63代,是在華人世界中受皇帝冊封的一姓嗣教, 張天師府的建築群歷史久遠,給我有一種神秘幽靜的感受, 世人在此祭拜天地,祈求平安,而道教的煉丹之說,則為龍虎山增添一些傳奇色彩, 天師府,如建於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至今仍保留原始風貌, 整個建築依八卦形狀設計府第建築,華麗精緻,古色古香,一派仙氣, 漫步在天師府中,聽導遊講解也忙著取景拍照,猶如走進了歷史, 千百年來,上清生活在濃郁的人文和歷史中,它的美透著自然純樸,匆匆一遊實無法領略其中的韻味。 【天師府】:位於上清鎮,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原建於龍虎山下,後遷於上清。張天師的名號已傳到63代,是我國最長的受皇帝冊封的一姓嗣教,民間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之說。天師府占地5萬平方米,有500多間房舍,樓台殿閣金碧輝煌,曲徑回廊不計其數,府內古木參天,環境清靜,風景十分優美。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府第規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點,在佈局上保持了鮮明的道教正一派風格。每年的10月初,這裏會舉行龍虎山道教文化節,遊客可以觀看到道教法會表演。龍虎山天師府,原名嗣漢天師府,為道家正一派組庭,為一皇府式建築群,層層疊疊佈局呈八卦形,陳列歷朝皇帝禦賜和歷代天伏虎降魔的法台、令旗、朱筆、兵器及靈符等。(摘自行前的旅遊資料) 有道教祖庭之稱的天師府,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西元1105年, 雖歷經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歷史風貌。 天師府氣勢雄偉建築輝宏,全部雕花鏤刻, 古色古香,一派仙氣被尊為道教祖庭。 府內樟樹成林,古木參天,仙樂縹緲, 綠樹紅牆交相映輝,是道家清修之地。 上清的天師府是歷代道家聖地,天所的起居之所。 煉丹創教,傳播道家思想, 天師府掌管天下道教事。 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等部分構成。 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建築華麗, 工藝精緻,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 我被這天師府的古樸所吸引,雕畫的栩栩如生, 聽說天師府的簽很靈,能看生兒育女,婚姻狀況,前來求籤者絡繹不絕。 徽派建築,古樹環抱相擁,一切都是百年前的樣子, 仿佛來到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桃源仙境。 天師府建築工藝考究,雕樑畫棟,粉牆黛瓦,高翹的馬頭牆, 庭院栽種花草,白色的牆壁經歲月的薰染,就像古樸的水彩畫。 天師府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飽覽雕樑畫棟、山光水色園中栽樹,花木蔥郁,秀色可餐。 曲徑迴廊,古木參天,環境幽雅。 斑駁的牆體在粉牆黛瓦的建築仿佛記錄著昔日的尊貴, 心中也祝願著天師府永遠保持這份古樸與道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這蒼勁的羅漢松, 不知承載多少男女的痴情和思念。 老樹、情鎖,真是愛情的見證嗎? 天師府相依相偎的鴛鴦樹,掛滿的鎖是愛情的象徵吧, 鴛鴦樹在歲月的滋潤下,盤根錯節,枝葉纏繞多了浪漫的氛圍。 三清殿歷史久遠,給人以神秘幽靜之感, 古人在這裡祭拜天地,希望得道成仙。 遊人穿行于古槐林蔭之下, 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陶冶了身心。 浮雕如生,呼之欲出。 道教的香爐並不像佛教的那般莊嚴肅穆, 而是多了一份清幽自然的意味,生動古樸,感染力極強。 道教人文石刻,草書的「道」字,難得一見, 道教文化貴在不爭,順其自然。 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 胸懷寬廣,淡泊寧靜。 石刻「善緣」,非常值得思考玩味。 來到天師府,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裡的粉牆黛瓦, 行走其間,讓人猶如穿越到百年之前。 微微翹起的馬頭牆,古樸懷舊的屋角, 黑白的光影下讓我不禁聯想到百年來的歷史和滄桑。 在入夜的時候,街邊的紅燈籠都亮起來,旖旎迷人。 漫步天師府的上清古鎮,濃郁的道教文化氣息濃郁, 會很自然的讓遊客追尋道教的悠久歷史。 巨大的古樟樹下的徽派建築,透著儒雅, 見證天師府輝煌又滄桑的歷史歲月。 在生活中,給生命一份淡然,還歲月一份從容, 留一份優雅給生活,留一份釋然給自己。 攝影日期:2017.3.23.16:30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