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3 14:14:47瀏覽1582|回應9|推薦82 | |
2014.6.10上午 馬祖有媽祖,這裡的漁民虔誠的信仰媽祖,馬祖有著與臺灣本島很不相同的信仰文化,信仰更是媽祖信眾最虔誠的心靈奉獻,在南竿很遠就能看到那座聳立在海邊的媽祖像,對媽祖的信仰也促成對兩岸傳承的跳板,和對岸廈門、福州的信徒交往密切;第二天我們前往東茗,到東莒需在福澳港乘座渡輪,福澳港也是小三通的港口,這裡有渡輪航行對岸的廈門、福州,每年的媽祖慶典兩地熱鬧慶祝,對媽祖的信仰就成了兩岸的跳板,但想想四十年前在兩岸對峙的年代,再看到福澳港對面的半山上那座「福山照壁」上的精神標語『枕戈待旦』是馬祖最醒目的地標,時代不同了,當年訓勉國人時刻不忘救國立志,與金門那座『勿忘在莒』石刻,到現在似乎就是過往雲煙了。 在福澳搭快輪前往東莒航行時間約五十分鐘,位於福沃村的福澳港是馬祖南竿島主要的海上運輸門戶,由福澳港搭船可往來臺灣、莒光、東引與北竿之間是馬祖與臺灣及各離島間的交通樞紐,而自小三通以來,客運貨運及觀光的蓬勃發展,使得福澳港的地位更加重要,我在侯船的空檔四處走走也拍了一些相片。 七點多早班船的乘客不少,有現役的軍人、當地的居民,還有的就是觀光客,啟航後,風平浪靜並沒有什麼浪頭顛簸很快的就到達了碼頭,同樣的東引也留下許多戰地遺跡,歲月如過眼雲煙,我來到了東莒將要體驗未曾感受過的離島風情。 東莒的港口叫做猛澳港是東莒對外交通門戶,距離下榻的民宿大坪村很近,馬祖話中的「猛」就是「漁網」的意思,以前漁民出海捕魚回來後就在岸邊修補並曝曬漁網,因而得名。 出了碼頭,注意到路邊有一座直升機場,空空蕩蕩的沒有直升機及工作人員,導遊說,大部份的馬祖家庭,都有在臺灣置產購屋,也由於人口少,福利也就相對的多,也就因為人口少,選票很珍貴,經過民議代表的爭取,當地居民患重病時才會使用直升機,後送到臺灣治療,一趟的花費只需自付玖仟元,其它的則由地方政府負擔,並開玩笑的說,如果我們搭乘一趟直升機前往臺灣,也很便宜,只要新台幣四十八萬元,顯然的馬祖百姓福利不錯。 我們先到了莒光遊客中心,觀賞了一段介紹東莒風光的影片,我在遊客中心順便也申請了一個i-taiwan的網路帳號,以後遊走台灣各地的風景區,都能利用這個帳號來上網,非常的方便,東莒每年八月都會吸引很多的賞鳥客來此賞鳥,同時馬祖海峽因靠近閩江口,洋流經過,魚產豐富,也是釣友們的釣魚天堂,這些都顯示馬祖有著潔淨無污染的自然環境,美麗的海上桃花源等著格友們來邂逅。 我們一行首先來到「福正聚落」這裡曾經是東引最繁華的村落,但隨著漁獲量的銳減,人口大量外移,往日的榮景不在,人去樓空,留下一幢幢殘缺的石屋,目前也僅有十餘戶人家默默的守護家園,空出的房舍也多改為民宿,我們當晚有一部份人就會下榻在此的民宿。 我也很喜歡「福正聚落」這裡的老舊氣氛,人去樓空的景象或許會讓人感傷,但馬祖傳統的聚落人文氣息與幽靜之美,讓喜歡攝影的我,在此『框』住了一些老屋的殘影,這些老屋的面貌,也彰顯了這座小漁村早年的樸實韻味,在台北生活的四週想要看到這種老屋有點困難,都市的發展,土地的開發,都是先拆屋改建華廈,老屋也不會抗議,也就默默的被主人給拆了,這些老屋的多樣風貌傳遞著馬祖漁村風光,小小的一座「福正聚落」,卻讓我玩味一上午。 順著「福正聚落」前往的小路慢慢走,將個灣眼前,會發現一片沙灘,這就是東莒有名的「福正沙灘」,馬祖地區少見的砂岸地質景觀,這理盛產「馬祖花蛤」,由於其潮間帶生態相當豐富,在花蛤盛產時,隨地都可見到花蛤的蹤跡,陪同我們來的民宿老板兼導遊船老大笑說,下午帶我們去附近的潮間帶體驗一下採集花蛤的樂趣,來當做今晚餐桌上的佳餚。 遠眺「福正沙灘」不同角度的風景後,我們沿著山路來到了東犬燈塔,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由於清朝於鴉片戰爭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應英方要求興建燈塔,並冷清同治十一年完成,是座英式建築,同時也是一座用花崗岩建知的燈塔,塔高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遠約31公里,這座燈塔默默的在此指點過路的事船超過了百年,至今還是每晚固定的閃爍「一長二短」的燈號。 錯過日出,但海邊瞬間的變化吹著海風,以這幾艘登路艇當做背景,同樣心滿意足。 福澳港是馬祖主要的海上運輸門戶,在這裡搭船可往來臺灣、莒光、東引、北竿及小三通的福州。 在福澳碼頭侯船前往東莒時,四個紅色大字「枕戈待旦」立刻映入眼簾,這座福山照壁巍巍聳立在南竿的福清嶺上,是進出馬祖港的意象地標。 馬祖戰地前線的歷史背景,在各個角落尚存部分精神標語,如今戰事已遠,肅殺氣息不再,標語反而成為記錄歲月痕跡的最佳寫照,讓遊客大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船隻離港,看燈塔,燈塔的身形漸漸會消失於朦朧之中。 前往東莒的途中,我沒有進入船艙,站在船舷吹著海風,在海上遠眺視線漸漸模糊遠去南竿。 東莒的港口叫做猛澳港,馬祖話裡的「猛」即為「漁網」的意思,昔日漁民常在此修補並曝曬漁網,因此而得名。 東莒的美在於原始、在於自然、更在於鄉土。 馬祖的古宅都是以花崗岩砌造的石厝,許多這樣的老宅卻已人去樓空。 這棟房子的主人顯然已經不住在這裡了,雖然風華不在,但也陪著主人走過那戰地的歲月。 馬祖的東茗有保持完整的閩東聚落,福正聚落呈現出閩東特有的建築風格。 照片中的小島現在無人居住,每天在退潮的時候,當起人都會步行到小島上採集海瓜子、花蛤...海產。 在馬祖的東莒比較少見防禦性的軍事碉堡,但卻有意坑深遠的閩東建築文化,海角一隅的東莒讓人驚艷。 遠離了煙硝,老屋重建,現改為民宿,砲戰時的歷史的回音,已消失在岩壁之間。 充滿歐式風情的東莒燈塔,這裡是欣賞日出最佳的地點。 東茗燈塔又名東犬燈塔,滿清時由於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應英方要求興建燈塔,燈塔建造完感於清同治十一年。 東莒燈塔白色的塔身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當柔的沙灘相互輝映,自然景觀值得前往一探究竟。 東莒燈塔下方崖邊設有二尊霧砲,霧砲的作用是當起霧時視線不佳,在船隻經過鳴砲以作為助航之用。 牆上的石塊,閩式的門窗,經過了整修,已失去了歷史久遠的痕跡,當地政府補助經費經過整修過的老宅,多已轉型改為民宿了。 這棟老舊的房舍,也將倒塌,看起來雖然風華不在,但誰敢說它不曾有過美麗的容顏。 福正聚落,曾經是東莒最繁華的村落,當起居民多以捕漁為業,隨著漁獲里不斷的銳減,人口大量外移,往日榮景不在。 獨留下一棟棟的石屋,這些石屋建築多為簡單的石砌式建築。 久遠的歲月痕跡,不知主人焉在? 人去樓空的景象也許會令人傷感,但也是時勢所趨。 但傳統聚落的人文氣息和地方的幽靜之美,還是有它無法散發的氣質。 我喜歡彎進聚落中的小巷,踩著石板台階去數門牌,踏在粗糙的石板路上,有著歲月的痕跡,已然感受不到那繁華的榮景嘍! 雖然聚落的榮景不在,在當地還有一座東茗燈塔,與地方相伴,純白的身形,搭配黑色圓頂、塔身是花崗岩建造,燈塔高度約19.5公尺,光程可遠達卅一公里。 東茗燈塔建有一條長長的白色防風牆,東莒居民稱之為「白毛城」,主要因為燈塔位於高地,風勢強勁,為了使守燈人掛著煤油燈進出燈塔不被風吹襲,因而築地這道防風牆。 在附近的老宅群中轉來轉去拍照,而這棟像是鄰家小屋的老宅,曾是作家「苦苓」逃避感情渡過人生的低潮時的暫居處。 逛累了,馬祖當地的紅糟和新鮮的海貝料理,吸引著嘴饞的我們這一群,道地的在地料理美味,色香味俱全,簡單的菜色,卻也有點懷舊的色彩。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