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网路民族主义吹响新号角
2008/04/15 14:23:19瀏覽319|回應0|推薦2
此次中国民族主义的勃兴,正是借助了互联网这样一种革命性的传媒手段和通讯工具。

  拉萨“3·14”严重暴力事件发生后,从第一时间设立网站反击西方媒体的偏见和歪曲,到走上街头用血肉之躯护卫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阳春三月,海内外千千万万普通的华人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不约而同地用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民意。以至于一些西方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爆发”,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当中的“新爱国主义”。

  大约5年前,《国际先驱导报》曾撰文称,网路民族主义掀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新篇章,预言“网路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新起点,而不会是终点”。而这个春天奏响的乐章则以三个“前所未有”证实了当年的判断,中国网路民族主义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了真实的嬗变,吹响了前进的新号角。 

  三个前所未有

  “3·14”事件发生后,相当多西方媒体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歪曲,用心之险恶、态度之傲慢尽显无遗,同时显露出的还有其手段之拙劣。将尼泊尔和印度警察说成中国公安,将急救车说成囚车,撒谎者欺骗公众的方式竟然如此简单,因此才被中国网民在第一时间戳穿了真相。

  垄断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西方话语霸权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传播方式产生的颠覆性冲击并不只发生在欧美,同样发生在中国。此次中国民族主义的勃兴,正是借助了互联网这样一种革命性的传媒手段和通讯工具,创下了中国民族主义的三个“前所未有”。

  第一,地域之广泛前所未有。从北京到旧金山,从伦敦到巴黎,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整合资源,不仅突破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语言封锁,还成功发动大规模反击,既在网上戳穿西方媒体的谎言,也在现实中将少数“藏独”分子挥舞的破布淹没在五星红旗的海洋当中。互联网作为一种低成本的通讯工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互联网的帮助,素不相识的华人华侨发起纵横千万里的一致行动是不可想像的。

  第二,观点之一致前所未有。此前,两岸四地的中国人以及海外的华人华侨,在互联网上同样能感受到自然疆域和行政权力的分隔与分化作用。尽管大家对中国话题的关注程度不分伯仲,然而观点往往相去甚远,网上骂战几乎成了全世界随便哪个中文论坛的常态。而这一次,全世界华人的声音却惊人的一致。这表明,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华夏儿女是能够形成高度共识的。

  第三,效果之显着前所未有。尽管不是所有扯谎的西方媒体都能迫于中国网民的压力改变自己的态度,表示歉意的更是少而又少,然而能让“西方媒体向中国民意低头”本身,已足可称为中国网路民族主义发轫以来里程碑式的成就。中国网民利用互联网的不可垄断性对西方媒体实施监督,对语言弱势民族如何突破西方话语软霸权具有示范作用。 

  三个发展阶段

  应该看到,此次全球华人的同声同气绝非一夜之间如梦方醒,取得这三个“前所未有”是中国网路民族主义长期孕育和发展的结果,具有清晰的历史继承脉络。网路民族主义5年来的演变历程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2003年到2005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网路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伤害中国民族感情、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国民族利益的事件做出防卫性反应。这时期的网路民族主义外部指向性明显,且几乎所有诱发的刺激性事件都和日本有关,如日军在华遗留化武、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京沪高铁计划等等。

  2005年到2007年为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网路民族主义突破了传统的防卫性思维,开始对崛起的中国进行文化上的重新定位。与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社会大行其道同步,网路上也出现了大量确立中国文化标志的尝试,其中“汉服运动”颇具代表性,这种原本小众的运动在2005年随着“中国汉服网”等专门网站的成立,迅速传播开来。虽然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们试图竭尽所能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确立文化坐标的尝试却是真诚的。

  2007年以来,网路民族主义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网民的目光开始落在中国以外的事情上,阿富汗的南韩人质、美国的桥梁倒塌等事件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并将这些发生在他者身上的事件折射到自身进行思考。

  从表面上看,奥运前夕,爱国情绪在网路内外的全球勃发源于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肆意歪曲和反华势力对奥运会的图谋不轨,仍然具有“刺激-反应”模式的特征。但实际上,2008年的大地春雷却不是对网路民族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简单回归。之前的三个阶段为此次行动完成了思想整合,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组织平台,这才有了这一次网路民族主义从虚拟空间到真实世界的升华。

  在网路民族主义的演变过程中,惟一不变的是他们固有的强烈使命意识与责任意识。不管别人如何评价,网路民族主义始终认为自己对中国的命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其不变的精神内核。不论是对西方媒体颠倒黑白的“破”,还是对自身文化符号的“立”,都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

  而且,经过5年时间的涤荡,虽然依旧如初生之时一样壮怀激烈,但热血沸腾早已不复为网路民族主义的全部。和5年前比起来,网路民族主义信心更强、更加理性务实、更加讲求方式方法。一个足以证明中国网路民族主义日臻成熟的明证是,不论是围绕着“3·14”事件真相的网上辩论,还是保卫圣火安全的街头集会,华夏儿女始终保持了高度克制,言行有理、有利、有节。网路民族主义在这次全球大行动中表露的拳拳报国热忱当然令人振奋,行动过程所展现的成熟睿智更加令人欣慰。

  三大艰巨挑战

  当然,中国网路民族主义还只是个刚刚走出懵懂的少年,处于成长期,伴随着青春期特有的躁动不安,也面临着许多艰巨的挑战。首先,中国民族主义——不论网上还是网外——仍“破”多“立”少,能够对外部世界的恶意发动反击,但还没有为全民族提供价值基础;其次,中国民族主义的声音仍然微弱,在与西方话语霸权的博弈中仍旧处于下风,西方媒体在一轮谎言被戳穿后迅速转移战场炮制出新的谎言而不担心继续丢丑,就是国际话语平台依旧不对等的证据之一;再次,中国网路民族主义的整合程度仍然不高,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局面依旧存在,“杀光”“灭绝”之类的噪音时有所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网路民族主义,网路民族主义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与其终极关怀对象——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吻合的。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需要以百年来从未有过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中国对自身的定位、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处于不断调整与磨合过程中,中国在世界确立自己的新坐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面前,网路民族主义,以及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其完成扬弃、发育成熟都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被时间雕琢得更加八面玲珑,期待成为沙龙中精致圆润的装饰品,从来也不是网路民族主义的归宿。

---------------------------------------------------

http://www.anti-cnn.com/(中国网民的反CNN网站)

没有想到,一次奥运圣火传递,让世人知道了当代的年轻人还是这么的热爱祖国!还是这样的血气方刚!谁说80后没有理想?谁说80后没有希望?长江黄河后浪推前浪,中国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一些西方媒体,冲着这些天海内外华人的反响,也不得不酸溜溜的感叹,这次和中国的较量,得不偿失!
这时候,我们还能带着那愤怒敲击键盘,中国,我爱你!


手持鲜艳的五星红旗,美丽无需浓妆艳抹
中国,加油!
中国,加油!
中国,怒吼!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爱国的美丽女孩
中国,我爱你!
北京加油!中国加油!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份!
反对不实报道!
反对藏独!
---------------------------------------------
   达赖喇叭,请停止支持暴动! 
昨天达 赖在西雅图演讲,一架小飞机拖拽"Dalai Lama, PLS (please) stop supporting riots!" 的横幅,连达 赖本人都抬头看了,在场的人也看到了,晚上就有老美的BLOG发表文章要求达 赖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效果非常非常好!   
  
经验: 起飞前好象没有申请什么,防止被抗议一方临时设置禁飞区什么的。   

横幅译文:
达赖喇叭,请停止支持暴动!
  
"达赖,请停止支持暴动!"
达赖抬头往上看,看到了该字幅!
达赖在郁闷!
向海外同胞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
                 
              藏族村落家家户户插国旗(组图)
清明时节,一个自驾游车队去到了藏区
[藏族龚垭乡有60户人家,家家都挂了红旗
刚刚下完雀儿山,就看见藏族柯洛洞乡插满红旗
藏族老乡说起这件事情,都非常自豪
藏族大爷绛措说: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真的感谢政府
柯洛洞乡的藏族大哥松基朴措主动要求在红旗下拍摄一张照片
柯洛洞乡的杨红英合着手说:我真心热爱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幸福的生活
柯洛洞乡藏族大哥松珠说:红旗代表稳定!
德格县城的藏族女孩子
这条道路属于偏僻乡村路,当地藏族老乡根本听不懂汉语,就知道开心的笑
路过一个正在建的房子,屋子上的藏族兄弟都拼命对我挥手,特别是图片上那个正在学鸟飞的藏族兄弟——他 ...
这家藏族老乡,全部都在屋顶上忙碌,看见我的相机以后,全家都在开心的笑
这家藏族老乡不会说汉语,却比画着让我去喝茶,我推辞不过,进去坐了几分钟
我爱西藏!我爱中国!伟大的中国万岁!
祝福中国永远繁荣强大!
13亿中国人民是国家发展的坚强后盾!
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都是中国人!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78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