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难兴邦:中国在抗灾救灾中构建自信意识与大国风范
2008/05/14 12:14:25瀏覽320|回應0|推薦1

这次四川省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以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坦诚地向世界宣布地震造成的惨烈灾情;国内各大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全方位的报道地震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即时的跟踪采访,声泪俱下地现场介绍;从在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指挥救灾的温家宝总理,在坍塌的楼房前用颤抖的声音,向还埋在废墟里的活着待救的民众喊话安慰,到地震灾区的地方官员在通讯中断后想方设法向上级哭着报告灾情……这种与民众同悲同苦的情感宣泄,在神州大地上营造出一种同悲愤、同呼喊、同鼓励、同奋起的声音,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地震灾情发展与抗灾救灾的现在进行时。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造成的灾难,的确震撼着中国人心。在这举国同揪心、同悲泣的时刻,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祖宗留下的“多难兴邦”的自励,还应该感受到与时代同在的另一种令国民群情振奋与蓬勃而起的力量,这种力量应该是以前很少有过、但在近年来逐渐萌生的。这就是中国开始具有了大国的自信意识,以及向世界全方位展现自己的坦然。这是一种大国风范的表现!

中国敢于全开放式地报道国内发生的灾情,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痛苦的自我修持与磨砺自信。新中国建立后,在西方反华与霸权势力的围剿中,坚定不移地表现出压而不服与自力更生的信念,显示了中国人的骨气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屈服就会演变成臣服,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大国存在了。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悲苦,也经受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痛,为了防范那些乘人之危的控制与打压,我们封闭了自己,没有要外援,靠内气与骨气来磨砺内功,硬是挺了过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但遭遇巨大灾难后的封闭式疗伤,毕竟显示的只是穷人的骨气,而不是大国的豪气。因为世界潮流在变化,中国国情在巨变。总怕别人瞧不起,总怕别人说你落后与贫穷,于是就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吞,遭遇灾难也自我捂着藏着,自己躲着舔伤口的时代,应该在今天由我们用改革开放的胸怀与经济建设的成就构建的自信,坦然磊落地向它告别了。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当然不能再用穷人的骨气来展示自我了。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有一句口号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种双向互动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的、透明的、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优劣,让世界了解我们有什么优势,还存在什么弱点,大气凛然地表达出我能为世界做什么,也需要世界为我做什么。让那些习惯以西方为中心的人们也面对中国的优势而羡慕,不再感到他们什么都是中心;当然,我们也敢于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弱势——还存在的贫穷与落后,这正是我们需要发展的,需要世界援助的。而我们需要世界、包括西方的援助,这并不是卑弱,而恰恰是一种坦然与自信,因为“我兴故我在”,你援助我,正像我援助你一样,你我都是独立存在于世界的个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们共同撑起了世界的一片天。

    

其实,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民心衰落,心理自卑,一蹶不振,站在世界面前总觉得比别人矮半截。而遭遇灾难而又掩盖伤痛的做法,恰恰是造成民心扭曲和不自信的诱因。过去,我国总是对灾情进行缩小和遮掩报道。不愿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现实灾难情景,这是我国政府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敢让世界看到中国百姓生活现实的隐忧。说到底,是怕别人说我们落后,说民众生活贫穷,说制度不优越。殊不知,这种掩盖与隐瞒,丝毫不能改变我国还处于贫穷与需要发展的现实。既然生活在当今世界大家庭中,我们就应该堂堂正正地向这个家庭亮出自我的真实存在。向所有喜欢我或不喜欢我的人宣告:你接受了我的优点,也同样要接受我的弱点。互相融合,互相补充,这个世界才是真实完整、客观存在的。中国人有了这个心态,才能行而轩昂,言而坦然。

现在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生存环境改善了,每一处家园都呈现出各自的美丽。即便遇到像汶川地震这样的灭顶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毁坏,但我们仍然敢让世界看看地震造成的灾难现状。这种自信就来自于我国政府对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成就的胸有成竹。因为我们有穷人的骨气垫底,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豪情在胸,有实施改革开放磨练的功夫,有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撑腰,在与世界的对话中我们自然不卑不亢,让世界走近我,让西方跟我来。

在我们向世界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透明报道中,我们就看到了那些被地震毁坏的小县城、小乡镇的真实图片,有地震前的,有地震后的。即便是那些遭受地震毁坏、处在偏远山区的小城镇,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们曾经具有的美丽与现代气派。这种毁灭了的悲壮之美,更让中国人看到了经济建设成就的无处不在,感受到要为中国的今天而自信的理由,激发出众志成城赈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力量。至于西方世界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些处在偏远山区被地震毁坏的城乡,我想,他们不外乎既看到了那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灾难,也看到了那里并不像他们预想的那么贫穷;既看到了面对灾难中国人所焕发出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看到了他们作为世界大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救援责任。所以说,我们对发生的地震灾难的公开透明报道,对我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国政府对突发地震灾难的全方位、多侧面的即时而透明报道,以及发挥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所采取的迅速以举国之力投入救援的强有力措施,显示出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力量。从祖国四面八方运往灾区救援物资,从地面与空中向灾区火速开进的救援队伍,一幕幕壮举震撼着国民之心,让人们在悲壮中萌发出为祖国自豪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支撑下,不仅让地震灾区得到了最快的救援,是灾区人民之福,更展示了走出自我封闭的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的胸襟与开放的风范。这种风范就与自信密切相关。但归根结底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变化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了。在今年我国发生的两次特大天灾——南方冰冻雪灾、汶川强烈地震中,温家宝总理一次次亲自到灾区指挥抗灾,不仅仅是各级领导的表率,而更多的是中国政府敢于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实力、国力与魅力。相信人民对自己的政府充满了信任,自信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治国安邦的能力。

中国政府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地领导人民进行抗灾救灾,又坦然地及时向世界宣布灾难发生的现状,并以同期声、进行时做出随时报道,不仅让灾区民众、让全国人民遇灾不慌、心底踏实,万众一心抗灾救灾,而且让世界人民在第一时间内关注中国的灾情,看到了中国面对灾难的自信与自强,也看到了他们应该承担的救助责任。当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之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抗击灾难中的英雄气概,同样是中国以大国风范在改变着固有的“西方中心”的格局。因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有足够的能力来对付地震灾难,这也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力量。

这些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尽管有些施政措施受到官僚腐败的干扰,不太尽人意,有些利民亲民的政策尚未落实到实处,但总体大局仍然是艳阳高照的朗朗乾坤,凸显出中国政府是为民谋利益,为民谋发展,为民谋幸福的政府,是可以敞开胸怀、面对世界,接受各种怀疑与挑剔而坦然自信,得到人民高度信任的政府。无论是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还是抗击灾难顽强前进的中国人民,都让中国真正地站在了世界面前,那些对新中国怀有敌意或误解的人们,你可以品头论足,你可以吹毛求疵,你可以旁敲侧击,但你不得不承认,新中国发展了,强大了,富裕了;人民安居了,幸福了,自信了!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86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