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方绑架奥运 中国庄严洗礼
2008/04/15 09:11:18瀏覽338|回應0|推薦1

 
西方反华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的猖狂攻击,让中国人民的心灵因此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更团结、更发奋、更拼搏。
  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了西方反华势力企求改变中国的试验场,借此一搏,希望就此改变中国的前途命运。可笑之至!

  综观近来反华势力的表演,可以看穿,无非是三种绑架手段而已:

  一,绑架西藏问题。制造以及运用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捆绑在一起,试图借此全面否认中国主办奥运会的资格,全面否认中国政府的政策,全面否认中国人民的正当诉求,全面否认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此,重点动作是:制造西藏骚乱事件,并在西方给予一面倒的支持西藏独立舆论。

  二,绑架西方民意。用西藏问题来包装人权、宗教自由等主张,借此捆绑西方的民意,拖到抵触、反对北京奥运会的政治阴谋中。为了表现民意的声势,不惜采取攻击圣火的卑劣手段,只有攻击圣火,才能立即地、最大地激起西方民意的关注热度。从近来攻击圣火的动作中,看得见精心策划以及动用了不少资金的影子。

  三,绑架西方首脑。在制造和利用民意的基础上,各种反华政客、反华组织全部出动,逼迫西方国家首脑人物表态,对中国显示不友好、不理解、不耐烦的政治态度。西方的首脑,各有各的打算,但在第一时间都不会与所谓的民意对抗,圆滑、打花腔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人,如法国总统,干脆就以法中关系为代价,来凸现个人的政治意图。

  对此,我们认为,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所能掀起这样的狂风暴雨的,这是一股思潮、一股意识、一股情绪。说到底,是西方对中国恐惧心态的大爆发,也是西方反华意识的大合流。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认真地先检讨自己,错了吗?错在哪里?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没有侵略、没有殖民、没有战争,中国的财富是在经营中积累起来的,不是掠夺而来的。在财富积累方式上,在近代史上犯下侵略、殖民罪行的英国、法国等等,能好意思面对东方、面对中国吗?

  但是,从西方反华势力的眼中看,中国错了,错得离谱:一,中国有什么资格强大起来?二,中国有什么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力?三,中国人凭什么如此兴高彩烈?四,中国凭什么可以和西方并肩而立?

  对此,中国根本不屑一顾。没有什么可以妥协的,没有什么可以低三下四的。我们要问一问西方,包括西方的首脑们,你们真的以为,今后再也不用与中国打交道了?你们真的以为,自己的国家有本事与中国决裂?
 欧洲议会日前通过决议,呼吁欧盟27国领袖,若中国不和达赖喇嘛恢复对话,就杯葛北京开幕礼。据说,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表态缺席京奥开幕礼,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也威胁杯葛。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日前强调,国际政坛人士是否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这跟国际奥委会无关,国际奥委会也不想牵扯进去。如果真的有政要不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话,只会令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感到失望,而不会影响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罗格一下子就把国际政要杯葛北京奥运会开幕礼的假议题戳穿了。 

  我们则认为,某些国家的政要无需做秀!你不来参加开幕礼,中国人民就吓倒了?有本事,你就再也不要访华,再也不要向中国乞求获得经济贸易的机遇。你就封锁中国吧!为了一个假的政治议题,你们就要改写国际政治格局?你们有这样大的本事?

  以上的只不过是平民百姓的气话。作为成熟的中国,不会气急败坏的。因此我们建议:

  一,放宽心态,来去自由。愿意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礼的西方国家元首,就来。不愿意来的,就不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奥运会开幕礼,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来了的,热情招待,不来的,谁会记得你?

  二,坚持原则,绝不妥协。奥运会是奥运会,国际政治是国际政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对于任何借奥运会攻击中国政治的人与组织,都必须给予严正的警告,甚至可以采取相应的外交行动。

  三,认清主流,不为所动。当前的西方反华势力看来十分猖獗,但是,实力极为有限,其并不代表主流。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始终不可能发生严重的对立,冷战时期毕竟过去了,拨开乌云则满天阳光。中国何惧之有!

  我们毫不怀疑,西方反华势力有四个做不到:第一,做不到西方国家体育团队抵制参与北京奥运会。第二,做不到西方民众抵制从各种媒体观看北京奥运会。第三,做不到北京奥运会停办。第四,做不到奥运精神在中国蒙羞。这些都做不到,那么,能做到什么呢?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西方反华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的猖狂攻击,并非全部是负面的结果。中国人民的心灵因此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更团结、更发奋、更拼搏,更追求国家富强以早日超越西方,这样的精神动力,由此深深地注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78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