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適沒有完全證實的假設(一)-唐德剛撰
2010/04/26 07:30:17瀏覽988|回應4|推薦55




下文:【胡適沒有完全證實的假設(
)-唐德剛

本文摘自唐德剛譯著之「胡適口述自傳」(頁一八二,傳記文學社出版).

  胡適之先生在這兒還有一條他沒有完全「證實」的「假設」,那就是文言文已經「全死」,它絕對不可與白話文在同一本教科書中「並存」。這句話是當時歐美留學生以夷比夏、想當然耳的老說法,因為在歐洲古「希臘文」、「拉丁文」確已「全死」。那些古文字原是當年希臘、羅馬「公民」和「士大夫」所通用的語言。可是後來希臘、羅馬不但亡了國,甚至亡了社稷。代之而起的卻是千百萬入侵的「蠻夷」(現代西歐白人的老祖宗)。原先那小撮希臘、羅馬的「公民」,早已自歷史上煙消雲散。入侵的蠻夷自有他們的蠻夷鴃舌之音。他們最後偷用一點希臘、拉丁字母就夠了(現在越南、菲律賓還不是如此?)。可是日子久了,方言進步了,夠用了,他們也就不再用希臘、拉丁這些死文字的「外國話」(foreign language)了。

  我國的文言文是一種一脈相承、本國本土產生的應用文字。它和語體是有血肉難分的關係,它不是像希臘文、拉丁文那種「全死」的「外國文字」。孔老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發了脾氣,罵人「老而不死是為賊」!現在人民罵那些該死不死、禍國殃民的老頭子,用的還不是這一句嗎?你說它是文言呢?還是白話呢?

  一千多年來,全國人民雅俗共賞的唐詩宋詞,什麼「床前明月光」、「清明時節雨紛紛」、「車如流水馬如龍」……是死文字呢?還是活文字呢?

  寫長篇小說,當然以白話文最為適宜,但是那些以淺顯文言所寫的《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和《聊齋志異》也有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暢銷的歷史。蘇曼殊的小說也多半是以淺近的文言寫的。那時的中學生幾乎是人手一冊,絕對是一部「暢銷書」(best seller)。以文言而寫暢銷書,這至少證明文言並未「全死」。

  至於敘事文、紀錄文、政論文等等的寫作,則淺近的文言反往往比「純白話」更為生動有力!筆者幼年即時常聽到祖父的「清客」朋友們說要指導我們孩子們寫「報紙文」。及長讀各大報社論,才逐漸領悟什麼叫作「報紙文」。抗戰期間最具影響力的《大公報》,我們一日不讀就若有所失。如不敏記憶無訛,則抗戰八年中的「大公報社論」,就沒有一篇是用「純白話」寫的。能寫出那樣撼搖四億同胞心靈的「文體」,你能說它是「死文字」,不能做公共關係的媒介(public medium)?(待繼

註:唐德剛將標題命為「胡適沒有完全證實的假設」,乃客氣話.由文中可知,唐認為胡先生之假設並不成立.換句話說,胡先生之假設根本錯誤.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k200&aid=3810369

 回應文章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因為歐美的船堅砲利,擊垮中國人,對祖宗傳承下來文化的自信!
2010/05/02 09:45

---再來中國貧窮危弱,文盲目不識丁,不辨之無者甚多.況之古文,必通訓詁.採納諸子之言,稔習典故,學之不易,極難速成.為推廣語文傳播,減少阻礙及困難度.處於當時的時空環境下,自然會有白話文運動的產生!但如今教育普及,白語文久視之下,俗不可耐.視為鄙陋淺薄,亦屬自然之理也!

【無★言】時代悲劇 (二)(junk200) 於 2010-05-03 03:39 回覆:
沒錯.真的是缺乏自信.唐德剛也說,五四那一代的人,最缺乏自己文化的信心.

sunis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對胡適公費留美學了甚麼, 感到好奇
2010/04/30 17:11

其實老美高中到現在對莎翁文學, 希臘羅馬史, 甚至基督教文學...還是要求很高的

法律經濟政治對拉丁文的要求更高

醫科那不必說了, 所有的專有名詞與生物學分類...幾乎全都是拉丁文, 那要求就不僅是讀而已, 寫背熟記, 那是起碼的要求

理工科就可以逃過古典文學了嗎?

離古代最遠的IT科系,有一們最繞脖子的最容易被當的課程:  Operation System, 裡頭有不少希臘時期的哲學問題要思考...

胡適功在把自由主義的思潮引入中國

但似乎忽略了西方文明裡, 延續與嚴謹的那個重要成分

 

【無★言】時代悲劇 (二)(junk200) 於 2010-05-03 03:36 回覆:
唐德剛言道,直到上世紀六零年代,康乃爾大學應屆畢業生代表致答辭時,仍然使用拉丁語.

據「胡適口述自傳」一書,胡先生在康乃爾大學完成了三個 sequences (今稱 major),哲學和心理學,英國文學,政治和經濟學.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上马与下马?
2010/04/29 20:42
反对文言就反到底嘛,改成上等马 下等马,好歹也让读者看得懂。

白话有白话的好,文言有文言的好。《过秦论》《滕王阁序》翻成白话后,魅力总是少了许多
【無★言】時代悲劇 (二)(junk200) 於 2010-04-29 22:32 回覆:
要是我的話,也會用上等馬下等馬.上馬下馬怎麼看怎麼不順.

其實,該作者用「或曰」二字,就是文言呀.同一句子,前端用文言,後端卻用上馬下馬而不用上駟下駟,是否怕有人看不懂駟字?不禁想起韋小寶的「大丈夫一言既出……什麼馬難追」.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言
2010/04/27 13:06
唐徳剛先生在"胡適雜憶"那本書裏,也調侃胡適,說他提倡白話文,其實骨子裡深受古文的好處,也才能出口成章.文言的精煉優美,是白話無法比的.
【無★言】時代悲劇 (二)(junk200) 於 2010-04-27 21:09 回覆:
語言文化,古今承傳,綿延不絕,怎麼可能一刀兩斷,硬規定用此而不用彼呢?曾讀過一篇文章,提到民國初年,老師教學生得用「的」,不要用「之」,覺得既荒謬又可笑.這兩天讀報,又見到「反文言」一例:

对比之下,奥巴马政府上台一年后就批准大笔对台军售,表明华盛顿清楚看到中美博弈中的强牌和弱牌,或曰各自的“上马”与“下马”。

「上馬」與「下馬」?初讀時,見到上馬下馬,還以為是「翻身上馬」、「翻身下馬」,可是文義不合.想了半天,才推測:莫非是「上駟」與「下駟」?上駟下駟變成上馬下馬,只能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