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雙重標準的基督教世界: 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
2015/01/08 08:06:52瀏覽1250|回應1|推薦40

法國「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巴黎總部7日遭武裝歹徒,造成12人死亡。案發後,社群媒體上出現許多「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的主題標籤,以及黑底灰白粗體字的「Je suis Charlie」圖案,用以悼念死者,並譴責歹徒攻擊周刊總部的暴行。

Soutien #charliehebdo

只是原因是什麼?    這是他的背景資料.

《查理周刊》之前就受到過暴力襲擊,但此次是最嚴重的一次。

2006年,當《查理周刊》轉載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時引起許多穆斯林的不滿。該漫畫原來刊登在一家丹麥報紙上。

2011年11月,《查理周刊》曾遭到過燃燒彈襲擊。
《查理周刊》的推特上最近曾登出伊斯蘭國激進領導人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的漫畫。《查理周刊》的編輯查波涅爾曾經收到過死亡威脅,因此有警察保護。

BBC在巴黎的記者說,法國新聞也有諷刺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查理周刊》是繼承這一傳統。這一傳統包括左翼的激進主義與挑釁性的謾罵相結合,有時往往接近傷風敗俗的地步。早在18世紀,這種諷刺的對象往往是王室,比如王室的風流韻事等。而今天諷刺的對象可以是政客、警察、銀行家等等。而《查理周刊》正是這種精神的倡導者。該雜誌決定刊登諷刺穆罕穆德的漫畫與法國新聞界的這一傳統是相輔相成的。

《查理周刊》的發行量並不大,曾經有10年由於缺少資金而停刊。但由於其華麗耀眼的封面、煽動性的標題使它成為報亭、火車站書店書架上的一大特色。《查理周刊》的特點就是利用喜劇圖畫欄目、卡通和漫畫等諷刺時政人物。該雜誌刊登過的一些漫畫包括拿著滴血移民頭顱的警察、自慰的尼姑、戴安全套的教宗等等。它的目的就是要挑戰權威、諷刺時政。但《查理周刊》的手法被認為既粗俗又無情,還往往帶有惡意攻擊性。

《查理周刊》代表法國政壇的極左派。雜誌社的大多數職員是漫畫家和作家, 他們每人都有只有一個字的筆名,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們的真名實姓。

 圖為《查理周刊》封面。(摘自網路)

................................................................................................................................

看完了之後,請問這些人,不知道伊斯蘭教有一個禁忌,就是他們不崇拜偶像,所以,他們的圖片上,不會出現宗教人物的頭像,或是雕刻.如果,你是一個尊重他人風俗習慣的人,你就知道'什麼叫做分寸'.

歐洲人,從十字軍東征後至今,征服了阿拉伯世界.他們掠奪當地的資源,屠殺人民,同時以'上帝的選民’自居,對伊斯蘭文化和其他世界各地的文化,只有輕視和破壞.

如今,歐洲國家招受嚴重的不景氣,所以,許多人和台灣的一些人一樣失業,他們當然將洩恨的矛頭,指向外來的移民.而這些因為政治庇護的阿拉伯難民,之所以流離失所,難道不是英.美.的這些帝國主義國家造成的嗎?

美國公開的支持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並試圖將所有的真相掩蓋,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UN:2014年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軍隊受傷的巴勒斯坦孩子有1200人.

A Palestinian child runs for cover as an Israeli military vehicle (background) sprays a foul-smelling spray known as

除此之外,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將原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強佔,砍掉他們的橄欖樹,殺害他們的牲畜,屠殺他們的孩童.總總劣行讓人不齒.

所以,這個事件發生後,一位阿拉伯裔的法國人說的真好.

"我不齒查理雜誌的作為,但我譴責暴力."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20052016
 引用者清單(1)  
2015/01/11 03:45 【不平則鳴】 恐怖主義不是某些團體的專利: 血洗雜誌社有感.

 回應文章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推薦與引用
2015/01/11 03:44

寫得真好!

老丐推薦與引用!




黃平 (julian2021) 於 2015-01-11 04:02 回覆:

感謝.

你可以看到,連圖片都無法呈現,就知道,台灣是美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