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的土地政策
2021/10/06 04:40:28瀏覽683|回應0|推薦14

在台灣,你常會聽到那些泛藍的群眾,將兩岸的土地政策做對比,認為中國是"殺土豪,分田地.",台灣是一連串的政策,提供地主補償,同時讓佃農得到自己的土地.事實上呢?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中國後來實施人民公社,中國政府擁有全中國所有的資產,成為唯一的大地主;而台灣,如今從國民黨統治時期開始推動"小地主大佃農",但成效不彰.簡單說來,兩岸的統治集團都是充滿私心.

中共掌控了國家,讓少數人擁有國家絕對的資產.

這些新貴們住進城市,享受特殊的照顧.你整天聽這些人吹噓"北京的戶口",或是"上海的戶口".只是這些人的素質,怎麼看就是流寇,山賊.所謂"沐猴而冠"就是最佳形容.

台灣呢?

政府打壓地主,和對政權有威脅的知識份子,同時對廣大佃農施恩,希望佃農能感激政府的德政.

只是當你為了要安頓這些從中國帶來的難民,同時用美援進行基礎建設,和發展輕工業,就犧牲了農業.

過去,台灣農民為了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土地進行精耕,需要花許多錢在化學肥料和農藥上,而農業生產所值,抵不上去工廠做工賺的錢多.父親曾經算過:一個農民,一年耕種所得,就是賺了自己辛勤工作的工錢而已.

相反的,歐洲國家都走社會主義路線.

以義大利來說,二戰後,政府的農政官員,鼓勵大地主交出土地,換取到城市設工廠的資金,成為資本家,企業主;而廣大佃農則是依其意願,願意購買地主的土地的,就留下務農,不願意的,就進城市當工人.

接下來,農政單位再輔導留下的佃農,依照他的土地條件,種植各種有價值的農產品.例如成為高級葡萄酒的專業區.如此一來,地主和農民都得到土地改革的好處.

如今看台灣在農林漁牧業上的困境,就會看出當初在農業政策上的短視近利,讓佃農成為擁有無法謀生的土地(擁有土地面積是歐洲農民的十分之一),同時在產銷上也未能做到日本和西方國家那樣有組織,所以農民成為弱勢團體;而都市裡的中小企業林立,無法和外國的大企業競爭,都是當初政策錯誤所造成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16827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