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6/10 00:06:36瀏覽448|回應2|推薦21 | |
爸媽的新屋交屋了~ 週六陪老爸去看冷氣~ 事先並不知道~ 我剛好人就在附近~ 就臨時一起幫忙看看囉~ 多一雙眼睛可以多注意一點~
我看他年紀好輕才大學畢業有點擔心~ 邊聽他講就開始切入問問題了~ 還好他大部份的專業還能挺得住~ 我想應該有受過些訓練與工作過一陣子了~ 只是少了那份從容的神情~ 臉上還多了點羞澀~ 不過也能免掉老油條業務的滑膩感~
1. 冷氣噸數: 由房間大小與風管距離決定~ 2. 分離式或傳統窗型~ 3. 1對1, 1對2, 或1對3: 由房間數與室外機冷房能力決定~ 4. 是否對品牌有特別喜好: 某些品牌的靜音效果較好, 而且用久了不會差太多 5. 品質與耐用度: 多問問市場上的口碑及自身使用經驗~ 6. 省電型: 看EER值(即每千卡的冷房能力需要供應多少電力), 也跟溫控方式有關, 問度範圍愈小愈省電. 就像開車, 如果急踩急煞自然較耗油~ 7. 純冷氣用或冷熱兩用: 價格後者較貴, 但也許寒冬時可以不用電暖氣, 也較省電的樣子~ 8. 價格與預算: 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因子, 會決定前面所有考量因素的取捨~
到現場看是否規格選用OK~ 因為管線怎麼走~ 主機擺哪裡~ 室內機擺哪裡都是變數~ 是否還要支出額外安裝費用等~ 與室內裝璜時間的錯開等問題~ 否則藉時裝是裝了~ 但可能效率不高的話~ 夏天冷度會不夠~ 或是需要持續運轉才能維持冷度~ 但因此會更耗電~ 看起來還真多米米喀喀在裡面~ 怎樣買的放心~ 住得安心最重要了~
還有後續更多的室內設計與裝璜考量等~ 在現場爬上爬下的量出一些尺寸~ 然後再回家斟酌與討論風格取向與細節問題~ 真有得忙了~ 只是不知是否有什麼容易上手的室內設計軟體~ 做為自己構想的初步設計與設計師溝通之用~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