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藝術家追求卓越印證藍海策略
2008/12/03 15:20:58瀏覽2414|回應0|推薦9

        一名藝術家曾提出「追求藝術為何不能像企業一樣走紅海策略?」如此思維建立在既然要做出類拔萃的藝術家或是推介藝術作品到廣大市場,就要想盡辦法打敗競爭對手,做到第一,而以往企業界常追求的「紅海策略」似乎是一個辦法。

        對於此論點,我抱持不同的意見,我認為「藝術工作」本身就具有市場區隔和作品獨特性。它是藝術工作者個人靈光的呈現、多年心血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對於世界獨特見解與態度的投射。即便是在已分門別類的藝術領域,同樣是演員,同樣是音樂家,同樣是舞蹈家、畫家,但只要回歸到「藝術創作」的本體,它仍舊是藝術團體或藝術家個人能力、思想和風格的展現。 

        或許在建立藝術專業能力的初期,也就是當大家都站在同樣的立基點上,不免要歷經磨練自己的技術,累積自己的能力,成為和別人一樣甚至更加出色的階段,以超越競爭對手脫穎而出。  

        但時間一拉長,當藝術專業的知識、技巧、素養、能力俱足,且其風格一旦形塑,即成為藝術家的「個人識別印記」,具有他人無法模仿的「獨特性」,好比深植世人印象的梵谷的向日葵。即使往後有相似主題的藝術創作,也通常會被聯想到梵谷,這就是藝術工作和企業「商品」不同之處。 

        企業與企業間之所以會有市場競爭,乃因為販售的商品有著「同質性」,彼此都是基於一個產品原型再去創造變化的類似性產品,相互具有完全替代性。為了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企業往往以增加產品價值或是以低價策略拉出產品差異,並以此打敗競爭對手,這就是所謂的「紅海策略」。然而,企業在同一塊競爭市場廝殺,多半走到削價競爭之路,導致彼此的利潤都降到最低,結果演變成為血流成河的紅海。

        相對地,近幾年風靡企業界的「藍海策略」卻是以另一種思維贏得市場,去創造沒有人與其競爭的市場空間,追求「價值創新」,把競爭變成無關緊要。而誰若成為踏進這塊全新市場的第一個領頭者,無疑就是為自己開創一片蔚藍大海的最大贏家。

        藍海策略的精神恰恰正是藝術工作者追求藝術卓越的精神。對藝術工作者而言,「與同業競爭並且求勝」絕對不是主要的挑戰目標,「精益求精」以及「追求自我突破」才是藝術工作者自我砥礪鍛鍊的終極目的!

        商品或許會因為「價廉」而有人購買;藝術工作卻不會因為價廉而產生「價值」。它的價值恰恰是由它的「品質」與「獨特性」而決定,因此唯有不斷地在藝術專業上有所創新,才能吸引觀眾的永駐目光,開創自己的蔚藍海洋。 

        而當每一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每一個藝術團體,都因為價值創新而產生無法被取代的特色,各擁自己的一片藍海,藝文環境將進入到蓬勃活絡、百家齊放的新紀元,進而擴大了市場規模,藝術藍海的大未來於焉誕生。

        企業要追求永續經營,往往都要經過從紅海策略轉換到藍海策略的成長階段,藝術領域則是著重如何提升自己,脫穎而出。因此,我認為,對於藝文界,藍海策略才能帶領藝術家臻於藝術極致的實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43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