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名台灣國家國樂團,所為哪樁?
2008/11/26 18:10:42瀏覽6473|回應9|推薦10

很多人都注意到「國樂團」又改名了。

實驗國樂團,最早是教育部成立的,1984年,教育部為了推廣國樂,成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實驗國樂團」,最早的時候團員只有5個人。後來幾年,這個團體的名字不斷更改,1990年,改名為「國立實驗國樂團」,到了2006年,教育部又更名為「國家國樂團」,一直都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代管。今年3月,在政府組織再造以及文化事權統一的大旗下,實驗國樂團由教育部併入文建會,並且置於新成立的「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之下,稱為「台灣國家國樂團」。

在法人化之前,國家兩廳院曾有16年的時間法定位置不明,當了很長時間的所謂黑機關。由於我在兩廳院工作過,深知黑機關行事困難之處,我對於許多文化單位定位不明問題特別關注。雖然政府經常喊文化立國,但是長期文化藝術一直屬於施政弱勢群體,很多很好的表演團體和藝文組織都有妾身未明的痛苦,他們如果不是缺乏奧援,活在政府的體制之外,就是流浪於不斷改名、改制的政府單位之間。站在同為表演工作者的角度看,改名後的國樂團是否就此踏上坦途呢﹖從種種跡象看來,恐怕並不樂觀。

原本在教育部管轄下,實驗國樂團屬於三級單位,如今改列在三級單位的傳統藝術總處之下,雖然冠上了國家之名,行政地位反而下降了。行政層級下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公公婆婆變多了,但是這還不是唯一的問題,更可怕的是這些公公婆婆往往不是內行,行政單位的遲鈍以及更複雜的行政箝制力卻足以傷害樂團發展。至於,台灣傳統藝術總處這個趕在政權交替前成立的單位,組織法源目前還在立法院尚未通過,因此雖然傳藝總處已宣佈成立,目前仍是黑機關。是的,黑機關管黑機關,國樂團幾年來的流浪,很可能只是白白走了一遭,儘管如今她就叫做台灣國家國樂團。

更重要的是,從改名到行政層級的轉換,政府和藝文團體之間的手臂距離原則,臂距縮小了,專業經營的自主性也被壓縮了。

此外,乍聽台灣國家國樂團的名稱,許多人都會愣一下,什麼是台灣國樂?跟傳統認知的國樂又有何不同?

大家所熟知的國樂在大陸稱為「民」樂,至於在同為華人社會香港和新加坡,則分別稱為「中」樂和「華」樂,兩岸四地,國樂常被戲稱為中、華、民、國的化身。但是就其本源,如今我們廣泛使用的國樂一詞其實由來已久,在民國初年,開始有學校設立國樂科(系),面對大量的西方音樂湧入,傳統音樂受到很大影響,國樂一詞的使用也愈來愈多。

但無論名稱為何,到了今天國樂一詞所指,在國樂團的組成上,以傳統的絲竹管弦擊等樂器為主,至於在表演上,則多少受到西方技巧以及演奏型態的影響(包括所謂的交響樂團的編制)。但不可否認的,「國樂」一詞已成專有名詞,也是一個樂種,指的是廣義的傳統音樂。最明顯的就是,台灣國家國樂團的英文名稱仍然是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國樂即中樂?至於國樂的內涵是什麼,則還有討論空間。

在國樂團名稱前套上台灣國家一名,並不能賦予這個樂團新的意涵,但樂團二十幾年來經營出的識別印象反而混淆了。因此,趕在三月總統大選前把樂團改名,恐怕又是一次意識形態作祟,用文化來從事政治消費的例子罷了。

更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個樂團幾十名編制團員中,雖然人才濟濟,大多數團員都是一時之選,但是部份幹部卻錯認政治手段有助樂團發展。從以上總總現象看來,樂團雖然名稱改為國家級,看似變大了,機能卻變弱了。實驗國樂團一路名稱跟定位改了又改,錯失了許多建立品牌名聲的機會,這個樂團的未來,實在令人擔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419420

 回應文章

路人甲
看戲的~~
2009/08/12 02:25

這名子至少改的比國家交響樂團好ㄚ~nso 跟老外講他們聽了真不知那一國的~國樂團至少後面還有加個台灣~老外看了比較清楚點~這是對的~

潘先生很猛ㄟ~請問你是如何知道朱老師當初去當兩廳院藝術主任跟改制之後的藝術總監~以至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的每種過程都很艱辛ㄚ~這些職位有被任命的跟選舉的~照你的意思應該是說要當上這些職位必須要有"努力" -而不是靠專業能力囉~你可以講清楚一點這過程是如果的艱辛嗎~讓大家了解一下~對未來的青年學子也好有個學習的榜樣


潘罡
鄭重澄清校長為為國家文化總會諮議委員始末
2008/12/04 22:36
在此我要澄清,朱校長參與國家文化總會,完全是我強力邀請的,而且他被選為諮議委員,也不是他所能主導的,甚至,他被徵詢參與國家文化總會之前,根本不知道會被選為諮議委員。

此外,當年校長被聘為兩廳院主任,乃至成為北藝大校長,過程都充滿了崎嶇,哪裡是政黨或綠營的照顧?我當時跑新聞,很知道箇中始末。這回國家文化總會,我除了邀請朱校長外,還邀請了廖瓊枝、林谷芳、黃光男、漢寶德、李崗、劉鳳學等老師,使得本屆諮議委員成為歷來最具文化色彩的一屆,結果校長竟然被汙衊為替政治服務,我很抱歉,也非常遺憾有這種沒有來由的說法

朱宗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好,謝謝留言(上)
2008/12/01 18:36

您好,謝謝留言。

細讀您的幾篇留言,我相信您跟國樂團的淵源很深,情緒伴隨著焦慮而來,淹沒了理性,因而誤解了我的原意,我想我們的立場都是在乎國樂團的未來,希望國樂團能夠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家國樂團。

我是教育工作者、也是藝術工作者,對於政治問題我的理解不深,在我專業領域之外的問題,我無法評論。在國樂團的問題上,我想談的也不是政治問題,切入點更不是政治的。

國樂團的改名和改制,涉及了行政和體制改造問題,我的工作經驗,加上作為長期國樂團之友的關心,才讓我寫下這篇文章,我想讓大家去思考,國樂團走過的法制化道路是否有利它的未來?這樣的法制化能走多久?比起改名,這些問題更是根本,也才是我所關心的。

但是在文章中,我提到的名稱問題,那是因為更深層的理由。

這幾年,有幾所學校的國樂系改名為中國音樂系或是傳統音樂系。在改名的過程中,也有人倡議改名為台灣音樂系,甚或成立新的台灣音樂系。但是討論歸討論,從學界到音樂界,大家都不敢貿然用文字把這件事框架化,因為總覺得內容需要再思考、再討論。

因為如果要成立台灣國樂系,那麼範圍與界定仍需要再深入的研究。沒有人貿然把國樂改為台灣音樂,或是成立一個台灣音樂系,其實是基於對於音樂的尊重,也是對於台灣一名的尊重。

其次,即便不談所謂台灣國家國樂團這個讓人混淆的名稱,國樂團在改制後,專業發展的空間和保障有提升嗎?


朱宗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好,謝謝留言(下)
2008/12/01 18:28

法制化是大家期待跟祝福的,而國樂團趕在一個敏感的時間點改變名稱,犧牲了專業自主空間,完成所謂的法制化,在我看來,頗令人憂心。

藝術工作者都期望政府在給予幫助的同時,也能維持「手臂距離」,給予鬆綁,我想您是能夠理解的。藝術團體原本就生存不易,全世界都是如此,而解決的辦法就是所謂的「手臂距離原則」,讓政府跟藝文團體保持一種有點黏又不太黏的關係。

這樣的關係,兩廳院、NSO以及未來的衛武營,甚至是許多文教機構都共同追求的方向。

本來,國樂團也有很好的條件走上跟上述團體同樣的路,這也是大家期待之事。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它在爭議的時機、用帶著爭議的名稱,幾乎是降級地跳入公務機關。公務機關有其獨特的屬性,有更多人事、法規、財務上的約束,而將之套用在藝術任務上,相對就會窒礙了藝術的專業發展。事實上,無論新舊政府就是都有此體認,了解這個制度的利弊,才會贊成將國家重要的藝術任務交由其他比較以「藝術專業為主」並且較為鬆綁的制度去進行,這也是全世界都在實施追求的方向。國樂團或許是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想到它往後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困難。細讀我的文章,我的憂慮是很清楚的。

而至於如何堅守手臂距離原則,我在許多場合都有談到,在過去的部落格中也有提及,在此則不再贅述。


01231
怪事
2008/11/30 12:27

事實上台灣國家國樂團英文名稱,是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Taiwan(沒有要搞台獨啊)
跟中文名稱其實也是相呼應的,首先冠上"台灣"指的是所在地,而國家,就是中華民國,國樂團則是長久以來國樂這個樂種的名字,根本沒有政治意涵啊!
>>>

依"怪事"回應之理
換句話說

台灣國家國樂團  就是  台灣中華民國國樂團?????


朱宗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回應
2008/11/29 11:17

謝謝您的回應,也謝謝您對於這件事情的關心。國樂團的未來,需要很多人的關心及想法的匯聚。

在過去幾年裡,國樂團的確走過一段艱辛、坎坷的路程,引發許多人的關注。很多朋友曾用不同方式幫助國樂團,爭取定位和更好的創作表演環境,這些朋友希望國樂團能夠成為讓台灣驕傲的國樂團,一個永續經營的樂團。過去兩天,我收到幾位國樂團團員的來電,他們告訴我,我說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也認為,國樂團的未來的確需要更多的參與。作為國樂團的聽眾和朋友,我持續關心這個問題,但如果有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理解,我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對於之前回應可能損及他人名譽,或是明顯假冒他人發言者,無論回應是贊同或反對我的文章觀點,我都已經先刪文了。雖然不能奢望在網路的世界裡大家能用真名相見,但是別忘了,即使在這個虛擬的天地,它仍是透明的,仍有法律上的責任。

最後再說一遍,關於國樂團的未來,這篇文章是我的觀點,無論贊成或反對的意見,我都歡迎討論,至於與此議題不相干的問題,在此不于回應。


梅林法師
沒人知道你是杜正勝任命的嗎?
2008/11/29 05:59
你既然知道實驗國樂團一路走來辛苦,終於有個契機可以成為法制化,
你應該給予祝福,而不是道聽塗說,隨便落下一句"這個樂團的未來,實在令人擔心。"
這樣是故意要顛倒是非嗎?

根據朱校長你的邏輯
"趕在三月總統大選前把樂團改名,恐怕又是一次意識形態作祟,用文化來從事政治消費的例子罷了。"
那你不也是趕在大選前,在小孬孬主祕莊國榮、台獨教育部長杜正勝與貪腐總統陳水扁之下任命當上北藝大校長的,
那你豈不是小孬孬、貪腐又搞台獨?
(我是根據你的邏輯喔,你是不是小孬孬、貪腐又搞台獨,你自己研究一下)

如果部落格就可以不必負責
那大家都來亂寫就好了,不是嗎?

怪事
既然已經改了名不如祝福他
2008/11/29 05:51
朱校長文中提到實驗國樂團一路走來,名稱跟定位改了又改
是否認為就叫做實驗國樂團比較好?不然要叫做什麼?

英文名稱叫做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就是
國樂即中樂?
事實上台灣國家國樂團英文名稱,是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Taiwan(沒有要搞台獨啊)
跟中文名稱其實也是相呼應的,首先冠上"台灣"指的是所在地,而國家,就是中華民國,國樂團則是長久以來國樂這個樂種的名字,根本沒有政治意涵啊!
難道朱校長這種身分的大人物就可以故意誤導大家,然後點了個火也不分青紅皂白的跑掉,你也不像是有什麼證據,或是起碼問過團方,完全不顧別人生死與名譽,
就自己說文解字的把"台灣國"拆開解釋,然後留下"家國樂團",
這樣公平嗎?合理嗎?


屁股
換了位置改了思想,才是讓人瞧不起吧!!
2008/11/29 03:47
有時候改名字不是壞事,
換了位置改了思想,才是讓人瞧不起吧!!
朱宗慶在民進黨八年執政任內,吃香喝辣,那裡少賺了?
爬到了兩廳院藝術總監(哪一任行政院長總統任內自己想啊)
更爬到了台北藝術大學校長的位置(杜正勝批可的),
現在你自以為是的批判國樂,正所謂愈加之罪何患無詞?
請問您一生中,何時停止想過、作過藝術為政治服務的事?
您的文化總會新工作(什麼諮詢諮議委員之類),又何嘗不是為政治服務啊?
你自己搞好自己就好了,別來裝懂搞什麼國樂了,
大學校長很閒嗎?開個部落格亂寫一通,是不是代寫的啊?
現在的大學校長素質越來越差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