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適得其『所』」的節目才能展現精華和特色
2008/08/20 00:09:47瀏覽2567|回應3|推薦5

        在國內外無論在大場地、小場地甚至在戶外廣場、體育館都有過許多精采的藝術表演,只要放對了適當的場地,就更容易展現節目的精華和特色。只是,若把不適合的節目硬挪到大場地上演就很不恰當,小巨蛋的《獅子王》就是一個案例。 

        許多藝文界人士都對這個例子頗不以為然,遺憾的是,此類節目不但有主辦單位的積極推動,連具有公信力的政府也樂於參與其中,透過強力的行銷、密集的媒體曝光和一些人氣明星的宣傳,主辦單位一樣可以吸引眾多觀眾參與。 

        我想以一個例子作為借鏡,1991年隨著蘇聯、東歐國家共產體制的解體,許多解禁後的「獨立國家國協」和東歐的表演團體因為當時的製作成本、演出酬勞低,在民間公司的大力引進下,開始頻繁地來台演出,無論舞團、劇團、樂團皆冠以「國家」頭銜,掀起國內的一陣熱潮。雖然好的表演固然有之,這些「國家級」的演出卻也經常出賣自己,不忠於原著地縮減舞台、服裝、道具、表演人數的演出規模,背離了演出真實性,使得演出品質大打折扣,令觀眾失望而歸。自此,台灣觀眾對於這些國家的表演失去信心,連帶影響了真正優質的國家級表演團體來台演出,甚至打擊了觀眾對往後同一類型表演的信心。 

        要建立起表演藝術的正常生態以及觀眾對表演團體的信任並非一朝一夕,但是要摧毀它卻很容易,人為的近利短視將換來往後加倍努力的付出!前車之鑑不遠,我希望許多大型節目尤其是音樂劇必須有所警惕,不要重蹈覆轍。

        在平面媒體上看到一篇報導-「使小巨蛋成為《獅子王》演出場地困難重重,但『沒有理由不做』如果全球重要的表演製作巡演都略過台灣,台灣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情。」我很贊同引介世界優質的表演節目來台演出,但是主辦單位這一席話説得卻不夠精確,引進了節目更要把節目辦好,對觀眾負責,對節目忠實!無疑地,《獅子王》絕對是世界上名不虛傳的經典作品,但是到了台灣以後就變調走樣。我不能理解的是台灣的觀眾為何必須負擔比別的國家更貴的票價卻看到更沒有品質的節目? 

        而何以這麼多製作單位喜歡到大場地如小巨蛋演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場地不足,第二是成本問題。國內「場地不足」是表演藝術界的陳年舊疾,國家兩廳院成立至今已20年,台灣未曾再興建另一座具國際級設備和符合專業經營需求的完善劇場,台北藝術中心、大台北新劇院、高雄衛武營、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也尚在興建或計畫中,國內因適當場地不足而尋找替代場所的情形勢必將再持續一段時間。

        除了場地不足,製作單位也因「成本考量」選擇到大場地演出,我在上一篇曾經提過不論世界各地都有製作成本的問題,通常選擇以長期經營來達到損益的平衡,或是爭取政府的補助或企業的贊助才能支撐。既然世界各國都有相同的問題,何以別人能夠成功克服,我們卻只學到半套?這是我們必須檢討與加強的地方。

        或許很多人認為大場地的問題不嚴重,只要把觀眾席縮小,把舞台、音響設備升級,就可以克服場地的障礙,的確,這樣的做法是比以前進步許多,但是我認為這還是如同把國家劇院的設備搬到操場或體育館演出,卻期待能有好效果般樂觀。要改造場地絕對可以再精益求精!除了舞台、燈光、音響軟硬體設備,舞台的位子和周邊也必須被考慮進去,以利打造一個接近專業劇場的整體環境。我相信台灣有了《獅子王》這次的經驗,未來舉辦類似的活動一定會更加進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145397

 回應文章

潘罡
心情複雜
2008/08/22 12:16

昨天看了校長這篇文章,一時不知道如何回應,今天想要再度咀嚼,沒想到andy等人已經給了回應了。

寬宏近年大動作頻頻,想必有其經營上的挑戰。現在唯有它的氣勢能和牛耳相抗衡,我樂見有人願意參與藝術經紀。但寬宏以往有些節目被詬病的就是製作粗糙,未能名實相符。「獅子王」的製作符合標準,沒想到被場地扣分,給外界的感覺,其實和製作粗糙沒什麼兩樣,甚為可惜。

這齣音樂劇的引入一波多折,當初兩廳院前藝術總監楊其文想要搭建臨時的帳棚和舞台,然後長期演出,如此票價自能壓低,也能維持一定的觀賞品質,這個構思頗能兼顧現實與理想,可惜楊總監抑鬱下台,「獅子王」轉由寬宏接手,找不到合適場地情況下,只好搬到小巨蛋,我想寬宏也很無奈。

離開時報之前,我曾參與音樂劇「小王子」的台灣之行,親身體驗了藝術經紀的辛酸。小王子開演前,平均票房不到兩成,如果後勢毫無起色,虧損將達到兩千萬以上。時報的主管急如熱鍋上螞蟻,因此這回「獅子王」上演前夕,寬宏負責人林建寰的心情,我約略可以想見。

這類大型的表演,時間拉越長,反而越好操作,可以有較大彈性去安排後續宣傳與行銷,等待口碑浮現。時間越短,壓力越大,幾乎是一翻牌定輸贏。我覺得,如果寬宏找得到較小的場地,安排較長的檔期,他們應該很樂意吧。

但找不到適合場地情況下,寬宏引進「獅子王」就變成豪賭,盡量找大場地,盡量把觀眾塞到場地內,讓每一場的營收儘可能擴張,結果犧牲了觀眾權益。

但我相信,如果可以的話,寬宏應該不會選擇豪賭,除非他們心臟堅強程度異於常人。這就回到台灣場地不足的老問題了。

唉,自我進入中國時報,倏乎過了十幾年,我們還被老問題所苦,真的很無奈啊。


Vincent
劇場定位很重要不是嗎?
2008/08/21 15:33

澳門的威尼斯開張了

朋友正好幫我留了一張太陽馬戲團的票

想想獅子王與太陽馬戲團還是看後者

為什麼要花個一萬多塊台幣的食宿機票到那裡看演出

原因很簡單

劇場定位的問題

劇場的魅力在於劇場的互動性

2000座席以上都已經是大得不得了

若要再大

恐怕都失去現場觀戲的意義

台灣的文化建設很有趣

動不動就是要多功能,要大,座位數要多

想說這樣可以一次解決很多事情

結果呢?我相信花3200台幣去看獅子王的觀眾(如果妳是守法的對號入座)

請問你享受到的是視聽的饗宴還是看螞蟻上樹

個人也曾在日本看到日文發音的美女與野獸

他們就是蓋個鐵皮屋,完全按照該劇的需求而設計

觀眾人數也控制在1500左右

幾年演完功臣身退換另一個音樂劇來演

對大家來說都是公平

劇場的定位很重要

定目劇場、巡演劇場或純租賃的劇場定位不一樣就會關係到裡面技術的配置

像荷蘭有些劇場已經沒有所謂的基本燈光音響配置這件事

只有基本數量的迴路與管路,要多的請找外面出租公司

這樣的好處是

活絡相關的產業與技術人力

人不會呆在同一個地方當『廟公』

器材也因為租賃而有更高的使用率

因為有器材租賃,相對的器材與技術也會維持更新

這樣的循環下大家都成長不是嗎?

若不,又要演『百老匯』、戲劇、舞蹈、演唱會又要打籃球又要觀眾多

怎麼樣都沒有平衡點不是嗎?

劇場的定位其實很重要

如果未來這些新建劇院定位都類似

試問會不會變成蚊子館還是起到活絡文化的目的

在台灣的文化政策下若把觀眾量當成唯一文化指標

錯矣!

高官們應該都是拿貴賓券免費進場的

有時候走到最後一排

就知道這些人在講什麼了


andyfish
史上最失敗「獅子王」
2008/08/21 13:33

我另闢戰場,真是不吐不快。

http://news.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80820004385

「獅子王」真是好,製作、演出到舞台技術都好。如果在兩廳院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