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著名表演藝術中心的特質
2008/07/30 10:47:05瀏覽3436|回應2|推薦8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曾經到過國內外許多劇院或音樂廳演出,也曾專程拜訪過20幾所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並和中心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交換意見,討論有關劇場營運的各項問題。

經過整理,我發現每個國家的表演藝術中心其文化背景、文化政策,甚至是組織、定位或許各不相同,但是從這些劇院的營運模式中仍然可以歸納出一些共通的成功特質。 

第一、「表演藝術中心的自主性與定位政府委託專業機構或邀集專業人士及社會賢達組立「董事會」,取代原本由官方直接管理劇院的方式。同時,藉由「監督機制」就劇院的年度預算運用及營運管理等大方向進行監督,而不直接插手業務的內容,以維持劇院的專業和營運自主。此外,劇院也秉持「專業聘任原則」,以巴士底歌劇院為例,該劇院隸屬公家劇院,然而除了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少數公務人員,從藝術總監乃至行政人員,均得由中心聘任相關專業人才。

第二、「表演藝術中心的經費來源」:所有的表演藝術中心都無法單純仰賴票房維生,通常是由政府提供不同比例的補助經費以維持正常營運,不足的部分則需要「自籌財源」。例如出租部份公共空間、場館作為餐廳、咖啡廳或是表演場租等租金收入,抑或是販賣紀念品、經營商店、門票之觀光收益等非核心業務收入。

第三、「表演藝術中心與國家文化特色:此點可以從「表演藝術中心藝術性格的建立」、「國家文化聲譽」和「藝術自主」三項來看。一個國家的表演藝術中心多是藉由「節目的規劃」來反映該國的文化特色,因此常演節目不論為歌劇、音樂、舞蹈、戲劇或是實驗性小劇場等任何一種取向的藝術節目,節目的內容與品質的高低必須受到嚴格的把關。當中心的藝術品質獲得外界一致的高度評價,自然也相對吸引更多人注意該國的文化政策與特色,提高國家的文化聲譽。

至於「藝術的自主」則必須提到藝術總監。作為規劃節目的決策者,一個劇場的成功與否與藝術總監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為求遴選出一個能力出眾,視野宏觀的藝術總監,多數的劇院都願意開出優厚的條件禮聘延攬之。以法國巴黎歌劇院為例,法國政府為了邀請雨果.葛爾(Hugues Gall)先生擔任藝術總監,在葛爾同意受聘之前,開出包括自主性、事權統一、任期等條件,全部為法國政府所接受。藝術總監能受到如此禮遇,乃因為其自身的藝術專業及劇場經營專業受到高度的肯定與尊重,不僅帶領劇院創造高品質的藝術節目,更提升劇院的地位,成為世界一流的表演藝術中心。 

第四、「公共空間的開放」:這是最容易被觀眾看見和親近享用的一種方式,藉由公共空間的重新規劃或改建,以塑造出更貼近民眾需求的空間來服務觀眾。例如日本的新國立劇場為民眾設計有寬闊的進場走道以及大片的景觀池塘,讓市民可以輕鬆自在地在此休憩、沉澱。英國的皇家歌劇院則趁著整建期間,擴建了一座新建築,既將票口完全開放,也增加了數間餐廳。其一樓之店面位置則出租給精品店,巧妙地與鄰近的柯芬花園商業餐飲區結合。而台北國家兩廳院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廳院除了擁有大型藝文廣場和兩座生活廣場外,中心內亦附設書店、商店、餐廳和咖啡廳,同時串連起中正紀念堂和週邊的徒步區,成為一個更為親民、便民的開放園區。

就上述共通點來分析,其實全世界擁有為數不少的一流表演藝術中心,在台灣,除了國家兩廳院之外,我們也期待目前正在著手進行的高雄衛武營、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北藝術中心以及大台北新劇院,都能成為世界一流的表演藝術中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2091714

 回應文章

潘罡
校長的議題都很恐怖
2008/08/02 20:48

校長近幾篇所提到的理念,其實都很複雜,我想您也囿於部落格的篇幅,畢竟部落格不是寫書呢。

我同意校長的看法,不管衛武營、台中國家歌劇院未來採取的營運模式,基本上是一個選擇題,各有利弊。但不管選擇哪種模式,主事者必須做過充分的評估與衡量,並提出令人信服的說帖。例如,政府如果主張採取BOT方式,要告訴我們:台灣有哪個民間業者願意每年花如此的鉅資?民間業者如何募款,成效預估?如果採用公家經營,理由何在?預算多少?未來遠景在哪裡?

其實,只要主管機關針對當地的經濟、產業、環境生態,做過審慎周密的調查研究,針對表演廳堂的定位,必然能找到最具說服力與可行性的經營方案。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刘
好看
2008/07/30 16:44
簡單明瞭又好看
朱宗慶(jublog) 於 2008-07-31 09:13 回覆:

作者:天涯一浪人

經營方式?

2008/07/30 16:41

所以朱校長贊成衛武營、台中歌劇院等這些藝術中心,要以行政法人方式營運,或是BOT...或公設財團法人?! 此外,究竟應該要一法人、多館所?或是多個法人?

以兩廳院或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為例,究竟哪種經營方式是最適合台灣的情況?

 

 

Dear 天涯一浪人

 

謝謝你的提問

一時之間 猜不出你是誰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你一定看過許多我的部落格文章

你所提的問題是個大問題

不是  是非題

而是  選擇題

必須視機構單位之不同條件、因素來考慮

以後有機會 再於另一篇文章裡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