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21 01:11:52瀏覽2915|回應3|推薦9 | |
上個月底,馬英九總統拜訪藝術家林懷民請益文化事務時,對於林懷民先生對文化行政事務的深厚了解表示驚訝。當時林懷民老師的回應是:「因為在台灣做藝術表演工作,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所以不得不弄清楚政府在做什麼,錢到哪裡去,努力自力更生。」這一段話一針見血地道出台灣藝文團體經常面臨的生存窘況。 在文化先進國家,政府對藝術的補助是必然的責任,在台灣,藝文團體長期以來則只能靠自己,不僅是大家熟悉的雲門舞集,明華園、表坊、綠光、果陀…,幾乎所有藝文團體都是如此。而我也相信不僅表演藝術界,許多投身藝文工作的團體或個人,往往是單憑著對藝術的熱愛,就一股腦地做下去,對於政府的期待不多,只盼求政府不要加諸不當的法規來約束。 政府補助不可靠,可是又沒有足夠的法令或稅制等相關優惠,來鼓勵風氣未開的企業贊助,藝文團體的基本生存已經困難重重。此外,政府也並未積極營造各種有利的環境條件,因此票房需要自己設法推動,資源必須自己開發;若有機會走上國際,各項相關事務還是只能自行摸索,嘗試錯誤。熱情雖然充沛,夢想雖然美好,但生存實在太不容易,這個領域,陣亡的人太多。 長久以來,文化一直是政治人物最愛的口號,每到選舉期就被會提出來喊。然而事實是,我國職掌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文建會」,在行政部會當中永遠是「絕對的弱勢」,雖然多次喊著「文化立國」,卻從來未見有落實的跡象;更糟的是,許多部會,如財政部、教育部,仍存在著許多對藝文發展產生窒礙的約束。專業認真的文化官員固然有,但屬少數,許多政治任命的政務官或不專業的事務官無法站在文化藝術發展的需求,來看待藝文團體的困境。甚至,還對文化機構的政策與文化發展產生根本上的動搖;最近發生的國光劇團、國立國樂團和傳統藝術中心的異動,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昨天上午我參加了520總統就職典禮,舞台上一連串豐富精緻的藝文演出讓主持人發出了「台灣好棒」的由衷讚嘆!然而,台灣的藝文團體其實正面臨著嚴重的斷層問題,台灣文化的續航力叫人憂慮,指標性的藝文團體,其熱情可能會隨著時間和主事者的年紀增長產生折扣,假使政府相關單位沒有正視台灣整體藝文環境的發展停滯,並提出具體的作為,那麼有能力的團體或個人,並不一定非得留在台灣發展,台灣過往累積的豐沛藝術資產,將有流失殆盡的可能。 台灣文化的續航力除了倚靠藝文工作者的專業和熱情,還有賴政府單位有力的後盾,給予真正專業的支持,建立合理的制度與法規,專心投入於長遠而深度的文化藍圖規劃,並以宏觀的文化思維去擬定政策的設計與執行,如此才是台灣文化藝術能持續發展的基礎動力! 補充說明: 「續航力 」指的是輪船航行海上,若沒有添加汽油,則沒有動力再往前進。台灣文化的續航力範疇包括台灣目前藝文團體所面臨到的深度發展和向外發展的瓶頸。還有,前人累積的成果輝煌,年輕的藝文團隊、藝文工作者無力銜接之前的成績,短期之內無法超越。再者,政府若沒有努力營造一個有機的發展環境,在軟硬體建設上提供文化永續發展的機會,沒有再添材薪讓文化藝術保持活力,台灣文化的續航力令人擔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