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忠誠觀眾在哪裡?
2008/04/09 00:01:52瀏覽5444|回應18|推薦21

不久前我與指揮家呂紹嘉見面時,提到台灣的音樂會,年輕觀眾特別多 ,這表示台灣的藝文市場非常有希望。呂紹嘉笑笑說,幾年前我就這樣說過,可是似乎當時的年輕人日後成為藝文節目忠誠觀眾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觀眾數量的成長有限。   

確實,學生時期會看表演的人,進入社會之後,常常因故不再接觸演出,整體而言,藝文的忠誠觀眾,沒有期待中的多。     

學生願意走入劇場或音樂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學生有老師的引導,同學的影響,不僅獲得藝文資訊的管道多、數量也大,好奇心驅使,加上學生優惠票價往往十分低廉,不至於對經濟造成太大的壓力,讓欣賞藝文活動確實成為年輕學子重要的課外活動選項。      

只是一旦離開學校,情況就不同了。工作時間長,生活變得忙碌,家庭責任大了,經濟負擔也重了,當然,其他好玩的事情也多了,而學生時期對於藝文的短暫接觸並沒有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法成為習慣,自然容易被忽略,造訪藝文活動的次數因此大幅減少。    

一旦清楚了學生接觸藝文的原因,以及上班族不看藝文演出的理由,就可以知道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首先,應該投注更多心力在教育之上,從更年輕的學生開始做起,讓藝文的觀賞有機會以及時間,內化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最終成為一種習慣,這才是延續上班族參與藝文活動的重要動力。 

而藝文資訊提供管道的經營與拓展,更應該是政府與藝文團體必須用心的重點;兩廳院幾年前開始推動「藝術宅急配」,把藝文導聆直接送到機關團體內,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

當然,合理的票價也是一項要點。目前台灣藝文演出的票價,確實不算低,對許多人來說,多看幾場演出就會造成一種心理與經濟上的壓力。藝術團體該努力,首先,節目要做得好看,讓觀眾覺得一切值得,吸引的觀眾人數多了,演出場次就有機會增加,票價就可以有調整的空間,變得更為親民,更或者吸引企業的贊助,進一步協助藝文團體提升演出的品質。這是一個必須營造的良性循環,而政府最重要的責任,也就在於協助藝術團體,有足夠的經濟與環境條件支持,讓演出達到應有的品質。 

維繫觀眾並不容易,維繫忠誠的觀眾更是需要非常的用心。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藝文團體應該努力的方向,如此國內的藝文環境,才真正能夠走向正向的發展,真正有累積。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176624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魚路
藝文觀眾與藝術教育
2008/07/11 17:23

一旦清楚了學生接觸藝文的原因,以及上班族不看藝文演出的理由,就可以知道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首先,應該投注更多心力在教育之上,從更年輕的學生開始做起,讓藝文的觀賞有機會以及時間,內化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最終成為一種習慣,這才是延續上班族參與藝文活動的重要動力。

...........好可惜,這段敘述太短篇了。

教育才是觀眾少的重點吧?話說回來,這似乎正是藝術大學的責任吧?藝術大學除了培養一流的藝術家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藝術推廣,每一位藝術大學的學生,都應該至少是藝術推廣工作者,即使將來當了國際一流的藝術家,也仍然是藝術的推廣工作者才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師範體系的藝術教育似乎就沒有藝術大學來的專業了,也因此,要讓藝術向下扎根就不能只靠師範體系或其他非藝術大學訓練出來的中小學師資(甚至更基層的師資或社會教育的師資)。

藝術大學的功能與定位,固然高的目標必須放在培養國際一流的藝術家,但遠的目標卻更必須能培養國際一流的藝術消費群。

另外還有教育推廣,除了校長提到的兩廳院主動深入機關的作法外,相對於臺北藝術大學,也還有很多能發展的空間。新竹市文化局、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與IC之音、新竹科學園區異業合作的整體社區營造方法亦可做為發展參考。


Yingyu
2008/05/14 09:46
  任何一場藝術表演都是演出者費盡心力而來的,當然希望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培養出忠實的觀眾,其中合理的票價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品質好又有特色的演出更能吸引到不同觀眾群。每年台灣都邀請了許多國外重要的音樂團體及全球知名的演奏家,動輒一張上千元的票,卻還是讓大家願意掏腰包進場欣賞。反觀台灣本土藝術表演團體,就算僅僅是幾百元的票價也不見得會有七成的票房。其中的差異,除了媒體大肆的宣傳外,最重要的還是觀眾期待能夠花錢得到一場品質保證的藝術饗宴。因此,在留住忠實觀眾的前提下,演出團體也應該要極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持續維持好的演出品質,才能在提升藝術價值之餘也能將藝術滲入每個人的心。

amu093111
淺見
2008/05/11 00:29

在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小孩都是被父母親捧在手掌心,想必在學業上和才藝上的學習也是相當激烈的,老師推薦去欣賞的藝文活動,家長想必也會帶著孩童去參與,如果能和學校相關機關做密切的配合,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成效。

就現在油價飆漲、物價也節節上升的年代,每個人都是汲汲營營的在生活著,希望在其中得到一點喘息的機會,如果有又便宜又棒的藝文活動,想必可以對這個社會有很多的貢獻。但每個人總是在週末假期才有那一點空間可以參與藝文活動,如果有所謂的綜合性的藝文活動,例如結合音樂、美術、舞蹈、藝術、國外、國內...等,必定能吸引很多不同的觀眾群,彼此分享彼此了解。


AMU093130
心得回應
2008/05/04 11:00

     雖然現在的社會已經越來越重視休閒娛樂,但是藝文活動的忠實觀眾卻依然沒有成長的趨勢,相信這與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也有關係,有錢有閒才有多餘的時間多餘的金錢去參加藝文活動,而經濟較困難的家庭,每天忙著工作賺錢,光是吃住就已經很吃緊了,更不用說有多餘的時間、金錢去參予藝文活動。

    的確,學生時代會因著老師的引導,或是老師要求要去看表演並寫心得之類的而去參加藝文活動,但是出社會之後,學生不再有老師帶領或要求,再加上學生時期也許只是因為老師推薦或是要求的作業,而去參予藝文活動,但是卻沒有真正的內化成為一種興趣或習慣。

    當然,票價也是其中很大的原因,但是有很多演出都是免費的參予活動的人卻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表演的宣傳及節目內容設計,現在的藝文活動很多。首先,活動的海報設計及宣傳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各種表演形式的宣傳海報,但是卻沒有辦法吸引我們的目光,走近去了解海報的內容,更別說是買票去觀賞了。再來就是表演的內容,如果沒有辦法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或興趣,就算是知道這的訊息,也不會想去參予。

    對於表演者而言,如果能夠把表演活動的宣傳做的完整,表演內容設計比較能夠與生活相關,引起觀眾的注意及興趣,票價也訂的合理,再加上政府對藝文活動的推廣,讓參予藝文活動成為觀眾生活的一部分。


Dr. Chen
Performance in Japan
2008/04/23 14:26
Yes, I agree to the idea of Dean Zhu. When I were in Japan Suntory Hall, more than half of the audience were the old people; also the ticket price is relatively lower compared to Taiwan. I believe this neghboring country already had the education for all the people to enjoy different kinds of performances.  

AMU093116
chuya 的想法
2008/04/23 11:48

  在學生時期的確會因為老師的鼓勵,而去聽音樂會,不然則是會選擇與自己主修相關的音樂會去聆賞。還記得,國高中時舉辦的班級音樂會,普通班會來聽很少是自願,多半都是老師說:「來的有加分!」學生基於加分的理由,才來聽音樂會,讓欣賞音樂的動機,在一開始就喪失最初的純粹。

  古典音樂常被人打著「曲高和寡」的名號,真正有興趣進而深入接觸古典音樂實為少數,大多數人都覺得聽不懂。基本上,我覺得是態度的問題,國小國中的音樂課教學,我相信,如果真正有落實上課,對於音樂基本觀念,如:節奏、音符、簡單的音樂常識、........,還有培養聽音樂的欣賞能力,若學生能確實吸收,去欣賞一場音樂會,應該是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重要是有沒有心。

  若整個大環境無法馬上改變成我們所想的理想值,除了教育界的配合,對於演出團體,節目內容、宣傳手法........,只能多花心思,吸引聽眾群;畢盡會讓人行動的因素多半從好奇、有興趣開始,才慢慢的轉變成喜歡,培養成習慣。


amu093104
感想
2008/04/23 11:22

演出者的努力的確是需要得到觀眾的支持與回應,我認為這兩者的關係一定是相輔相成的;就我個人而言,若是台下的觀眾人數眾多或者是反應熱烈,那麼我便可以更盡興的投入在我的演奏當中,也可以更加自由且自然的演奏。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物價狂飆的當下,麵包與愛情,我想有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前者吧,畢竟許多人連基本的溫飽都顧不及了,更別說是額外的休閒活動開銷,甚至是去欣賞藝文活動,就連支持小孩子學習音樂的家長與家庭也是呈現逐漸遞減的情況。

至於提到政府與現今一些演出團體的關係;就台灣的某幾個交響樂團來說,都已經變成政治版圖的一份子了,他們的經費來自於政府,所以樂團的領導自然就來自官僚體系的指派,而音樂總監就來自上頭長官的指派;也相對的他們每個樂季的演出型態或是節目製作就不是那麼的有系統的針對觀眾群來規劃, 相對的也就容易流失掉許多本來忠實的觀眾群,這一點的確是需要政府以及演出團體兩者所共同努力的終極目標。


amu093129
小感想
2008/04/23 10:33
近幾年來物價持續的在飆漲,對於一般小家庭而言,光是支出一些基本開銷可能就是個難題,聽音樂會被認為是有錢人有錢有閒才會作的事。對於這些經濟上的問題,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我想首先最重要的是吸引民眾來聽音樂會,而表演的節目設計是首先要努力的目標。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許多家長寧願把錢花在孩子的補習費上,很少會帶孩子來欣賞藝文活動。但是在最近的波伽利的音樂會,卻是一票難求的盛況,民眾為何會願意花錢來聽音樂會?因為媒體的大力宣傳報導,讓大眾對波伽利並不陌生,而這股小潮流,讓民眾覺得是否也該去聽聽音樂會了。那在一般的音樂會中,該如何吸引大眾來聽音樂會,在節目的設計上要更大眾化,要讓民眾覺得跟生活息息相關,不要讓聽眾產生距離感,當然也需要學校藝術與人文領域的配合,培養學生欣賞藝文活動的能力以及欣賞藝文的習慣,讓藝文很自然的在生活中存在。當然票價方面是個問題,如果要找贊助廠商來吸收票價及補助演出者的話,其實廠商要的應該只是要讓民眾能看的到他的企業,所以又回到演出的節目設計是否可以吸引民眾來聽音樂會。不然,其實現在有許多的表演都是免費的,或許是宣傳不夠,但是我想,在表演的節目設計上,應是首先要努力的目標。

馬力
心得
2008/04/23 03:15

       時下藝術文化興盛,表演團體逐漸增加,但是,培養演出者的同時,忘記培養觀眾群。從小學音樂到現在,聽音樂會都是自己去聽,很少有老師會教怎麼聽音樂會、如何欣賞音樂跟怎麼分辨音樂會得品質,老師只會說,有很棒的音樂家或是表演團體,可以去看看或者一定要去看,很少老師是親自去現場,結束後與學生分享音樂會的心得,只有一昧的鼓勵,不足已培養當欣賞藝術團體的觀眾群。有了學校基礎的概念,加上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逐漸建立起對藝術的興趣,才有機會培養出較多的欣賞藝術觀眾人口。

        對藝術團體而言,除了提高品質,也要對於區域性的文化差異,調整演出內容,先以吸引當地的演出內容為優先考慮,有一些固定的觀眾群後,演出內容再加深。票價跟許多層面牽扯,先是場租、宣傳,光是這兩樣要達到收支平衡,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投資,場租只會更貴,贊助企業沒那麼好找,票價往往跟著浮動,政府積極興建國際化的劇場與音樂廳之外,應協助藝術團體,使表演者可放心演出,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所興建的劇場與音樂廳才能供表演者與欣賞者使用,成本高,票價相對提高。


玲九參醫貳武
...
2008/04/23 02:27

       近年來物價飛漲,民眾荷包縮緊,導致一般人愈來愈認為看表演,或給小朋友學音樂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音樂會觀眾也好像是有錢又有閒的人的代名詞。一般在斤斤計較電費、油錢及努力存老本的同時,如果不是非常愛樂之人,很難再多拿出一筆錢給自己及家人進音樂或劇院廳。

        會固定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人實在是小眾,只有在一些非常有名的人來表演或是演唱會的時候,大眾才會出現。像最近的波伽利和廣告狂打的獅子王音樂劇,經過大眾媒體的強力放送,吸引了很多人進劇場及體育場,這些人在平常可能是一、兩年才看一次表演的,這次願意花錢,也許就是圖個新鮮,也也許是想要跟上流行的腳步。波伽利因為有前輩帕華洛帝,獅子王音樂劇因為大家都看過卡通,有了這些舊經驗連結,觀眾就不會覺得這些表演是無趣的,而會願意花錢買票。

        所以要吸引大眾的節目,或許就是要加入一些大眾的元素,像有些戲劇公演,有了藝人參加演出觀眾就多了;音樂會也可以一改一般人認為沉悶的形象,多加幾首通俗、耳熟能詳的作品 ,引起觀眾的共鳴,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經過大力宣傳,但這又牽扯到資金問題,還是需要政府及企業做強力的後盾。經過這些努力,當觀眾有了一次美好的看表演經驗,當又有同性質的表演的時候,或許就會又一次的進劇院或音樂廳,漸漸的形成了忠誠觀眾!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