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26 11:00:35瀏覽571|回應2|推薦31 | |
有一張無形的網,比學歷、能力更早橫跨在機會之前,是神奇無比的兩個字,但卻是威力驚人。它是打從娘胎出來的第一課,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禮貌」。 有個故事-----讓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 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 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三個階段: 首先要「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鬧笑話。 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 最後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 有趣的是,這層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禮節:etiquette」的字源由來裡。"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的花園,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久而久之,本來的「請勿進入」開始擴大內涵,除了指稱「合宜的應對進退」外,更進一步解釋為「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從未想過「請勿進入」含義這麼深遠,願與大家共勉之。 「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