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首來時路
2007/07/21 16:34:28瀏覽1183|回應0|推薦3
              訪前鄉長陳耀明先生談鹽埔中學建校軼事   採訪:鐘清麗

一、話說從頭

     台灣光復後,原係人子弟就讀的長盤小學(舊址在里港、鹽埔毗鄰的磚仔地),由謝關生先生接手經營私立長盤中學。民國三十六年六月政府接管後,改制里港初級中學,建校經費承蒙謝關生先生贊助五分之一,其餘四份由各鄉分攤。溪埔寮的龔炳輝先生也不落人後,捐款支付屬鹽埔鄉的一份,供九如、里港、鹽埔、高樹等地居民就學。

二、開枝散葉

     民國四十四年後,高樹、里港、九如三地陸續設立中學分部,只有鹽埔學子仍留在原是長盤中學的鹽埔分部上課,因教室破舊頹圮,不堪歲月摧殘,重建校舍急若燃眉。

三、一波三折

    鹽埔位居高樹、里港、九如、長治地理中心,早年屏東郡役所原預定在鹽北村墳場(鹽埔老人會)設置「屏東農業國民學校」,由於地方主政者反對,只好作罷。當時留學生出身的長治庄長出面爭取,將學校改址德協,官方於是徵召人民義務勞動遷建墳墓,創立長治中學,後續設置女子部,當時的女子部即今德協國小所在地。

     陳耀明先生年少時便立志興學,擔任第六屆鄉民代表時,就曾提議成立鹽埔中學,當選代表主席後更是不遺餘力的向縣府陳情,經專案小組考察後,確認有設校之需要。耳聞新圍製材所(前身也是墓園,地屬台糖所有)面積約有三甲多適合建校,陳先生遂商請新圍王新官村長出面,地主鄭仙華先生同意以三萬元賣出,並表示願意打通一條聯外道路,方便彭厝、仕絨、洛陽村民就讀,王村長還言明願暫緩建廟行程,將經費轉挹興建校門、圍牆和廁所。

    陳先生邀集地方人士,包括鄉代十一人和十二位村長,齊赴縣政府協商建校事宜,鹽北村長葉連丁和振興村代表陳明政因故發生爭執,不歡而散。第二次協調會由陳先生和副主席林連生連袂參加,與縣府達成在新圍設校的共識。

四、急起直追

    協調會後當晚,副主席與鹽北村長討論後,立即透過廣播集合三村村民於朝鳳宮前會議,說明如果鹽埔人再不出聲,學校就要在新圍動工了,眾人聞言議論紛紛,隨即發動連署捐款,連夜募集五萬元,補償在學校預定地種植鳳梨與釋迦的黃姓農民,也行文縣政府準備爭取設校。

五、塵埃落定

    由於鹽埔和新圍皆力爭設校,省政府教育廳人員南下調解。陳先生表示他憂心的是地方有沒有中學,而非執意要把學校設在新圍,只因鹽埔人不夠積極,反觀新圍人熱心奉獻,盡心盡力籌組建校,別無他法才會如此選擇。經協調後決定落址鹽南村。

六、水到渠成

    民國五十三年里港中學鹽埔分部遷建現址,奉准成立「屏東縣立鹽埔初級中學」,原分部主任丘均淦先生為首任校長,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改為「鹽埔國民中學」。

        2005年12月4日 PM 06:56:00整理記錄完成

                       發表於鹽埔在地人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candy&aid=110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