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搬走誰的乳酪?
2008/02/28 15:36:04瀏覽423|回應0|推薦3

班主任借了我一本書《誰搬走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這本很薄的寓言故事書裡面述說了兩隻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對於乳酪消失的情況的不同處理方式。其實寓言故事已經脫離我思考事情的方式很久了,從國小中低年級時一口氣看了很多寓言故事,到高年級「轉型」成看偵探故事、偉人傳記,國中看青少年文學,之後看的書越來越複雜。

這本書將乳酪比喻為人生的各種追求,在到手的事物不見之後,人們拒絕或是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變化。我想,這個故事一定會被我說得很無趣;有機會看到這本書的人,應該花一點時間去看看。

這是個「變」與「不變」的故事。

我在10年前修習中等教育學程時,曾經上過一門課叫〈組織學習〉;老師開了許多書目,其中有一本書叫《阻力最小之路》。

我覺得《乳酪》和《阻力》這兩本書的涵義很相似。與其在原地怨天尤人或是找出事情的原因,不如起身改變自己尋求真正想要的東西。溪水的流動是沿著地勢高低蜿蜒而行,人就像這樣地習於「趨吉避凶」;真正能帶來積極改變的,就是直接改變當下的環境,擺脫「安於現狀」的情境。

我對《乳酪》的讀書心得大概有點複雜;不過大概有兩個方向:一、《乳酪》和中國思想中的「變」一字有異曲同工之處,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或「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二、《乳酪》和最近曾看過的奧修思想中的「做自己的師父」的想法有點相似。

「變是唯一的不變」,改變到底難不難?我只知道年紀越大,越容易失去熱情。但不是應該像孔子說的「隨心所欲不踰矩」嗎?

誰搬走了誰的乳酪?乳酪該是誰的?失去的乳酪難道真的找不回來?行動是關鍵。或者該說,自己是關鍵。師父之所以成為師父,不在於年資,而是在於他能夠有自己的創見。

在講到「變」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誤解的地方;變並不代表目標的改變,應該是指方式的改變才對。

今天有人要拿走你的生命,難道你就應該追求死亡嗎?

另外,這本書有趣的地方還在於歸類,雖然在國外是被歸類在企管方面的書,在台灣卻被歸類於勵志叢書。雖然領域不同,不過這本書裡面所提到的事情,卻是要花點心思去咀嚼消化。

還有書名《誰搬走我的乳酪》中的「我的」一詞,我想,當這個詞被使用的時候,就已經解釋了「變」這個字並不是指目標的改變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qgmkadh&aid=165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