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13 17:39:51瀏覽1033|回應0|推薦0 | |
「殯葬與生死」問與答
p.39最後一段, [主體際] 是指下一行的 [主體性] 嗎?另對主體性概念可否加以說明,為什麼"乃是現代為後現代所提供相當寶貴的思想資產? 1. (1).「主體際」與「主體性」:
「主體際」與「主體性」並不相同,在層次上有很大的差異。
「主體性」源自於狄卡兒的哲學,傾向於[獨我論],重視自我本身的主體權益,易與人產生疏離與隔絕。
「主體際」源自於胡塞爾的現象學,強調不同主體間可以溝通、交流與對談,預設人可以彼此神祕到他的主體內在體驗,也可以藉由語言溝通,強調人的存有是[共同存有],是[共在]關係。
「主體際」是由[心]出發,去除隔絕、去除偽裝,將不同的主體性隔閡去除,達到共同生命體的感受,自然是「自己就是『他們』,他們就是『自己』」,成為一個同時存在、相互結合的共同體。
(2).現代 與 後現代:
先釐清語詞的定義:
現代 是 [工業革命]後的產物,後現代 是 [電子革命]後的問題。
[後現代主義]絕非[現代主義]的衍生或延伸,而是〝反〞現代主義的諸多觀念和種種努力形成的一股新「文化氣候」。基本上,與時間的先後也並非絕對有先後次序。事實上,在現代主義盛行的時期,後現代思潮已萌芽發展。
現代主義是屬於科學的,信念立於科工發展帶來美好的未來,強調實驗精神和方法,追求進步,並且確信客觀條件的真理,而避免主觀的感情因素和表現。現代主義者,不但完全相信科學的客觀性和發明性,嚮往完美,要求純粹、明晰和次序;否定不屬於現代主義的其他一切,特別是成為過去的歷史。
後現代主義充滿了挑戰性,甚至破壞性,這些免除風格與自由風格,戲謔的,同時充滿質疑地,並不否定一切,兼容並蓄:多重意義、相互矛盾、錯綜複雜、難以連貫的,屬於不同軸心的融匯;以「時間」而非「形式」來結構,重視以內容而非風格,運用記憶、研究、供承,虛構等手法,訴說敘事性的譏諷、怪誕、疑慮,而又發自內心的語言。
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既相區別又相聯繫,後現代的〝後〞,其義顯然有兩重:一是要超越和壓抑現代主義本身,二是表明了時代的線性發展已使現代主義顯得過時。這種語義不定之苦,形成許多不必要的爭端。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