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牛肉場裡的清教徒:看林語堂的教育及其怎麼看裸女 [轉載]
2012/09/15 20:51:51瀏覽646|回應0|推薦1

健康展露

牛肉場裡的清教徒:看林語堂的教育及其怎麼看裸女
(原作者:洪俊彥)

  林太乙在《林家次女》中記述他們一家在法國巴黎時,語堂先生曾帶三個小孩去夜總會看脫衣舞表演。因為他認為說,社會就是一個大學堂,應該多見識見識。
  林先生的這種行徑以及教育女兒的方法,非但在當時絕無僅有,恐怕對現代的父母而言,也是難以想像的。大家可以想想,有朝一日自己為人父母時,認不認同林先生的這種作法呢? 
  
      其實我是認同先生的。不過換作是我,當我跟老婆說,我要帶孩
子去看脫衣秀,讓他們「增廣見聞」,結果會怎麼樣呢?那還用說,老婆一定認為我「假藉教育」來「滿足色欲」,跪算盤是免不了的。

  這裡也衍生出幾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在林太乙的筆下,帶她們姐妹見世面的總是他的老爸,至於母親基本上是「缺席」的,看牛肉場表演也是如此。有沒有可能林先生的老婆根本反對帶孩子們上風月場所呢?即使不反對,但可以想見,如果不是林先生的話,夫人也絕不可能帶三個小孩去看脫衣秀。


  據我觀察,在林家,一般是由先生負責拓展孩子視野的教育工作,而由夫人負責教育女兒們的禮節,或所謂的「婦道」。比較傳統的家庭是如此,現在的家庭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這麼說或許帶有男女刻
板印象的偏見,恐怕會被女性主義者批評。不過我記得看過一篇報導,研究指出,比起母親,父親對孩子講述歷史、地理等拓展視野的課程,孩子會比較容易吸收。恰巧印證林家的教育模式。這裡很多女性朋友,我倒是想問問她們的看法。


  我想再從「宗教」的角度切入。先生在《從異教徒到基督徒》中坦言,很喜歡巴黎夜總會的脫衣秀,原因是「沒有一個人能像一個好清教徒這般正當地欣賞脫衣舞」。先生青年時從一個「清教徒」轉變為「異教徒」,自然是對清教徒式的教育深惡痛絕,但唯獨在這裡,言下之意似乎滿感謝清教徒的訓練,讓他可以不帶色欲的欣賞脫衣秀


  記得曾跟我的指導教授康來新討論過宗教對欲望的「限制」,以及「自由」之間的關係。她說,一般人看來,限制欲望是「不自由」的,放縱欲望則是「自由」的,這可未必。一個人放縱欲望到頭來可能會沉溺於欲望、被欲望牽著鼻子走。那麼,是自由,還是不自由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林先生。當然,當他看脫衣秀的時候已成為一個異教徒,否則一個清教徒也不可能去看。但過往的清教徒訓練對欲望的禁絕,反倒使他可以用「無色眼光」看女性裸體,並視之為一種藝術,還進一步當作教育子女的教材,反而大大的拓寬了他的智慧及深度。因此,我認為,先生從清教徒蛻變為異教徒的過程,培養了他純粹的「藝術之眼」;不帶色欲的「藝術之眼」,只有天真無暇的孩童才有,至於成人除非有深厚的修行,不然難以企及。然先生卻得天獨厚,由特殊的宗教背景獲致「藝術之眼」,實在難能可貴,可見先生的確具有「赤子之心」。教我和阿丕用藝術眼光看裸女,根本是痴人說夢。這裡有沒有信教的,或是對宗教、藝術有研究的朋友,可以發表一下意見呢?


  
我想起朱光潛在《談美》中談到「藝術」的要件之一,就是「美感距離」。他認為,觀看對象能否成為藝術品的關鍵就在於觀者是否有和它保持一定距離,如此才能不帶感官情欲的去欣賞;「身在廬山中」,當然不可能「識其真面目」了。同理,如果看裸女用有色眼光,生理本能自然會讓你想進一步拉進和對象的距離,然後上下其手……,便毫無藝術價值可言了。


  總之,我認為先生在藝術上的靈敏才華,並非天生,而是後天基督教背景所致,並在他成為異教徒後完成。這樣的心路歷程,在近現代文人中應該是找不出第二人了吧!
  這是我看先生帶女兒看脫衣舞的一些個人想法,歡迎指正,也可以用力批判我!謝謝!

延伸閱讀:林太乙《林家次女》、林語堂《從異教徒到基督徒》、朱光潛《談美》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ya1989wyh&aid=685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