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花眼篇
2017/02/17 20:02:20瀏覽873|回應0|推薦0

老花眼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老花眼篇

壹、前言:

一. 【老花眼不是病,而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就像人老了會長白頭髮一樣。

二. 老花眼出現的年齡,可能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但大抵上,一般人在【40歲以後】,便可能逐漸有老花現象,年輕時沒有一點近視的人,甚至可能提早到【37~38歲】,中醫治療可以【延緩惡化】,但無法停止老化,時至今日,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使人所有器官,停止老化,而人仍然活著。

三. 若必須經常使用眼力,如【打電腦、對帳本、看報告、做精密設計】等工作的人,如果常常有【眼脹、眼痛、頭痛、頭暈、疲勞、流淚】等現象,有可能是患了青光眼,但如果年齡是在【40歲左右】,更可能是得了老花眼。

四. 很多人以為【老花眼】是50、60歲才可能發生的事,事實上,年過40歲以後,幾乎每個人都難逃【視茫茫】的命運。

五. 特別是現代人身處資訊發達的年代,不能一天沒有3C產品,例如:電腦、手機,整天盯著電腦或手機的螢幕看,眼睛更容易出現【乾澀、痠痛、看不清楚】等症狀,為了避免眼睛持續惡化,那麼中醫的治療就更加重要了。

 

貳、問與答:

一、問: 老花眼,有哪些症狀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實際年齡超過【40歲】。

2.近距離閱讀需【超過40公分】才能看得清楚。

3.近視族以前可以戴著眼鏡近距離工作,現在【近距離工作必須把眼鏡拿下來】。

4.愈來愈【不喜歡閱讀、或近距離工作】,或【工作時間愈來愈短】。

5.閱讀時,不再像以前那麼舒服,反而常覺得【頭痛、想睡覺、視線難以聚焦】。

6.視力已會呈現不穩定,【時而清晰又時而模糊】,眨眨眼睛後,似乎又比較清楚。

7.【光線昏暗時】,比較看不清楚。

8.眼睛【容易疲勞、酸澀,兩眉之間會酸痛】。

 

二、問:為什麼隨著年紀的增加,會出現老花眼?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老花眼:是因為【水晶體、與睫狀體】退化所致。

2. 正常眼睛具有良好的【調視】功能。

3. 當近距離看物體時,眼睛裡的【睫狀肌】必須收縮,在【懸韌帶】的放鬆下,水晶體變厚,近距離的影像得以清楚的聚焦在視網膜上。

4. 當要看遠物時,【睫狀肌】放鬆,此時水晶體因受到【懸韌帶變緊】的拉力而變薄,【屈折力變小】,如此遠方的物體能清楚的成像在視網膜上。

 

三、問:有輕度近視的人老時,不會有老花眼是真的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老花眼是眼睛自然退化的現象,每個人都逃不過,只是每一個人發生老花時間不同,像【有遠視的人】發生老花的速度比有近視或正常視力的人,【早個2、3年】。

2. 近視眼是看遠看不清,要戴近視眼鏡(凹透鏡)才看得清楚,當出現老花眼時,看近的物體需【減少原先凹透鏡鏡片度數】,或是得【摘下近視眼鏡】才看得清楚。

3. 以【近視250度】的人為例,如果有【200度的老花】,那看近物時只須50度的凹透鏡鏡片、或根本不用戴眼鏡就可以看清楚。

4. 但這樣做時,看遠就不清楚,所以,近視與老花【不能互相抵消】。

 

四、問:有人說按摩眼部,有助於預防老花?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不行哦,按摩只能減輕眼睛疲勞,並【不能延緩老花眼的發生】。

2. 老花眼是因為【水晶體失去調節能力】所致,按摩頂多緩解長期用眼過度造成的疲勞、酸澀,【無法】讓原本失去彈性的水晶體,恢復它的功能、或是延緩水晶體老化的速度。

3. 老花眼是生理老化的過程,至目前為止,並沒有【藥物、食物或藉助運動﹑鍛鍊】可以治療或預防它的產生。

4. 此外,眼眶周圍或許可以按摩,但【眼球本身不適合按摩】,可能會造成不正常出血而影響視力,若兼有其它症狀眼部疾病,根本不適合按摩。

 

五、問: 我已經老花眼可以利用治療,就沒有老花眼了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老花眼發生的原因,在於負責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和水晶體,因老化而逐漸硬化、失去彈性,以致於看近時焦距對不準。

2.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防止水晶體硬化,【唯一的辦法,只有配眼鏡。】。

3. 即使做眼球運動,【對老花也沒什麼幫助】。

4. 經常要使用眼力的人,【每小時最好休息五分鐘,讓眼睛閉一下或看遠方】,以免疲勞過度,而提早發生老花。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ce1105lee&aid=92354258